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为了探讨中西药联用对舌鳎源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黄柏、黄芩、知母、连翘、阿米卡星、环丙沙星6种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中西药联用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表明:这6种药物对舌鳎源嗜水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单独使用时以阿米卡星抑菌效果较好。此外,在8种药物组合中:阿米卡星+黄柏及环丙沙星+黄柏为颉颃作用;阿米卡星+知母及环丙沙星+连翘为无关作用;环丙沙星+知母、阿米卡星+黄芩、阿米卡星+连翘、环丙沙星+黄芩为相加作用。说明中西药联用对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为了确定引起邢台地区某种鸡场饲养的父母代海兰褐、罗曼粉蛋种鸡腹泻、产蛋量下降、突然死亡的病原,对送检的病鸡剖检观察病变,同时无菌采集死亡种鸡的肛拭子、心血、肝脏等组织病料,通过胶体金试纸条法检测新城疫、禽流感(H5N7)、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抗原,通过禽白血病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禽白血病p27(ALV-p27)抗原,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剖检可见发病鸡肝脏、脾脏肿大并出血,肠腔有黏液,个别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等。新城疫、禽流感(H5N7)、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均为阴性,ALV-p27抗原为阳性,细菌分离及生化鉴定确定感染细菌为大肠杆菌,由此可知该种鸡为禽白血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通过K-B药敏纸片法筛选出对大肠杆菌敏感的恩诺沙星、新霉素、阿米卡星等7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讨中西药联用对美人鱼发光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种西药(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和3种中药(女贞子、黄柏、夏枯草)对美人鱼发光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中西药联用对美人鱼发光杆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表明:这5种药物对美人鱼发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每种药物单独使用时以阿米卡星的抑菌效果最好。在6种药物组合中,氟苯尼考和黄柏组合及阿米卡星和黄柏组合在抑菌方面表现为相加作用;氟苯尼考和夏枯草组合及氟苯尼考和女贞子组合在抑菌方面表现为无关作用;阿米卡星和女贞子组合及阿米卡星和夏枯草组合在抑菌方面表现为颉颃作用。说明中西药联用对美人鱼发光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胞外产物在细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胞外产物在铜绿假单胞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从铜绿假单胞菌培养液提取其出其胞外产物,利用小鼠模型分析其致病性,并通过细胞证实了该产物对巨噬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测定其胞外产物的酶活性并利用LC-MSMS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胞外产物蛋白成分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对小鼠有致病性,能够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活性,其具有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卵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LC-MSMS分析鉴定所提纯的胞外产物中有153种蛋白成分,涉及多种酶类、细胞结构蛋白和功能性蛋白。用低剂量胞外产物免疫动物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较明显的保护率,可达90%。本试验为揭示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理,研制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河北秦皇岛地区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致病性,本试验对疑似患FAdV-4病死鸡的肝脏、心脏等组织进行PCR检测,将PCR检测为阳性的组织接种鸡肝癌细胞(LMH)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纯化后的FAdV-4进行全基因测序,对所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将PCR检测为FAdV-4阳性的肝脏、心脏匀浆于接种LMH细胞后72 h内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初步确定分离毒株为FADV-4毒株,命名为FAdV-4 QHD2021株。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QHD2021株全基因组全长44 225 bp,共编码14 741个氨基酸。与国外毒株相比短1 500 bp左右,但比国内毒株长约500 bp。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QHD2021株与国内外FAdV-4流行毒株在同一支,与国内SD1601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4.3%。序列比对发现QHD2021株与国内流行株、国外经典株相比均出现1段1 966 bp的碱基缺失,包括ORF19、ORF27和ORF48的缺失。将经LMH细胞纯化的QHD2021株接种21日龄的SPF雏鸡后,可引起心包积液、肝炎等典型...  相似文献   
66.
2021年7月份,河北省昌黎县某蛋鸡场130日龄左右海兰褐蛋鸡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眼睑肿胀且有干酪样渗出物,肛门粘有绿色稀便,剖检可见腿部肌肉组织溶解和腹腔积液。为了查明感染的病原,试验采集病鸡的眼睑干酪样渗出物、气管黏液、腹腔积液及腿部深层肌肉病变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PCR鉴定,确定感染病原菌种类;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牛津杯法进行22种中草药敏感性试验,同时对22种中草药提取液进行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应用Balb/c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经培养,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可见边缘整齐、光滑、湿润、呈β溶血的灰色菌落,革兰氏染色可见散在或成对存在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与豚鼠气单胞菌形态特征相似,将分离菌株命名为TSQDBJ-1;其生化特性与豚鼠气单胞菌符合率达99%,核苷酸相似性达99.7%;分离菌携带丝氨酸蛋白酶(Ahp)、细胞毒性肠毒素(Act)两种毒力基因;对头孢曲松、乙酰甲喹、头孢噻...  相似文献   
67.
为鉴定蛋种鸡源沙门菌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集患病蛋种鸡的肝脏、卵黄、心血等病料组织,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肠杆菌科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的标准鉴定系统(API20E)、PCR等方法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玻板凝集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别对分离的沙门菌致病性、血清分型、分子分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12株沙门菌对雏鸡具有致病性;除菌株36未测出血清型外,其余11株沙门菌分离株属于4种血清型,其中菌株C1为O4(B)群无动力沙门菌,菌株C13、C4为鸡沙门菌,菌株C5、C6、C7、C8、C9为病牛沙门菌,菌株C10、C11、C12为肠炎沙门菌;菌株36的PFGE带型不明显,其余11株沙门菌可分为4个不同的PFGE带型,各带型间亲缘关系较远,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的相似度在56%~100%,相同的血清型可能具有聚为1簇的趋势,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蛋种鸡源沙门菌及开展分子流行病学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ArgG基因对肠炎沙门菌的致病作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λ-Red重组法构建肠炎沙门菌ArgG基因缺失株,并从生化特性、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能力、体外应激、巨噬细胞存活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ArgG基因缺失株生化特性、运动能力无明显变化,在LB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变化不明显,但在M9培养基中缺失株不生长;ArgG基因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约60%,抗酸、碱应激能力分别下降约12%和10%左右,巨噬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对小鼠的毒力降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ArgG基因缺失株,并证明ArgG基因与营养代谢、抗应激能力和毒力密切相关,为肠炎沙门菌的基因缺失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查明养殖场引起牛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采集患病牛鼻拭子,采用实验室方法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菌生物学特性;并明确22种中草药对其抑杀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菌为两端钝圆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rRNA基因序列与GeneBank铜绿假单胞菌比对相似序列达到100%,表明分离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携带Exo S、Exo Y毒力基因,8h内可致小鼠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极为敏感,对阿米卡星、新霉素、复方新诺明等9种药物中度敏感;中草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对分离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31.25mg/mL和62.50mg/mL,对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