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32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一 病原学检查 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分离培养是该病最准确和经典诊断方法之一。1961年方定 一、1974年KISary等相继报道了小鹅瘟病毒(GPV)的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虽准确、可靠,但检测要求有胚体接种、培养设备和电镜等专业设备,而且试验周期长,不能满足快速诊断小鹅瘟的需要。 二 血清学诊断 1 琼脂扩散试验 余永建、甘孟侯等先后报道了GPV的琼脂免疫扩散试验。1987年,李埃宝等报道了琼脂扩散试验对GPV检测的研究。2000年,霍峰等也报道了应用琼脂扩散法检测GPV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162.
基于土壤条件的边缘绿洲典型灌区灌溉需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土壤性状是影响作物灌溉水生产力(IWP)与灌溉需水的关键因子。以土壤性状与作物灌溉水生产力及灌溉需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结合区域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估算绿洲典型灌区作物灌溉需水及空间分布,为灌区尺度的合理用水分配及节水潜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黑河中游临泽边缘绿洲平川灌区,对118个农田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确定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通过不同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的农田玉米灌溉试验,确定土壤性状与灌溉水生产力及灌溉需水量的关系、进而依据土壤条件估算灌区尺度的灌溉需水及空间分布。【结果】平川灌区农田0-20 cm耕层土壤砂粒含量为29.4%-91.9%,平均53.6%,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37-17.7 g•kg-1,平均10.9 g•kg-1;20-100 cm土层砂粒平均含量51.3%。土壤质地为壤沙土和沙土的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50%以上;有机质含量低于10.0 g•kg-1的面积占26%,土壤持水性能弱;土壤性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高度的变异性。玉米IWP平均为1.11 kg•m-3(沙土)-2.44 kg•m-3(壤土),与0-2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CS1,%)、20-100 cm土层黏粉粒含量(CS2,%)、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OM,g•kg-1)呈极显著正相关。依据土壤性状与灌溉水生产力的关系,得出平川灌区玉米灌溉水生产力平均为(2.36±0.77)kg•m-3,变动范围为0.75-3.92 kg•m-3,IWP小于2.0 kg•m-3的面积为970 hm2,占总面积的18.5%。灌区玉米生育期平均灌溉需水量为558 mm,总灌溉需水量为28.4×106 m3。【结论】土壤条件决定作物的灌溉需水与灌溉水生产力,在灌溉尺度农业水管理方面,应依据不同土壤性状的斑块单元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合理分配与配置,并重视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肥力提升的施肥、耕作、灌溉等农业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3.
以涪陵区基本农田利用等指数空间数值模拟为例,结合有效土层厚、土壤有机质、海拔、自然质量、年均温、 年均降水量、坡度、起伏度等多个地理要素,综合使用GIS空间插值、SPSS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寻农用地 利用等指数与其它地理要素的相关关系,以获取利用等指数空白区域的数值.结论表明:在进行空间插值中,Kriging 插值优于IDW 插值,依据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利用等指数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4.
利用Landsat TM 影像定量反演了重庆市的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引入剖面分析方法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并建立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多样性水平上的线性回归函数.结果表明:重庆市的热场环境明显,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在总体上呈线性负相关,地表温度最高值不是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商务区,而是出现在城市边缘的工业企业用地区;建设用地的热效应最明显;城市的号观多样性对热环境是反向的.  相似文献   
165.
外出务工与在家务农之间的相对经济财富增长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力学原理,构建了务工与务农之间的经济财富增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外出务工净收益、在家务农净收益、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财富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得出当前政府应合理调节务工与务农比价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6.
一、诊治实例近日,江苏省常州市邹区镇某农户带病羊来就诊。该羊是初产母羊,8天前产崽2只,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头颈向背脊部强直弯曲并且瘫痪,体温39.3℃。采血化验,其血钙浓度为1.7毫摩尔/升,初步诊断为产后缺钙。治疗方案为,缓慢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加10%葡萄糖酸钙液10毫升治疗;肌肉注射维生素D2果糖酸钙液5毫升,连续注射2天;幼羊由另一只母  相似文献   
167.
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氮的衰减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测定了科尔沁沙地不同沙化程度农田 0~ 15cm耕层土壤粒级分布、有机碳 (SOC)和全氮 (N)含量 ,并应用土壤粒级物理分组方法对农田土壤各粒级组分 (2~ 0 .1、0 .1~ 0 .0 5、<0 .0 5mm)中SOC和氮的含量、富集系数、分配比例进行了研究 ,以揭示沙漠化过程中碳、氮衰减的机理。结果表明 ,沙地农田土壤物理稳定性指数大都低于5 % ,是土壤易发生风蚀沙化的内因。沙漠化过程中SOC和氮衰减的机理 ,一方面是与粘粉粒和部分极细沙结合的稳定态的有机碳和氮直接被吹蚀 ,粘粉粒吹蚀 1% ,SOC和全氮含量分别下降 0 .16 9g·kg-1和 0 .0 2 15g·kg-1;另一方面是与沙粒结合的颗粒有机碳 (ParticulateOrganicCarbon ,POC)形成量减少 ,沙漠化程度每增加 1级 ,POC、全氮含量分别下降 0 .4 3g·kg-1和 0 .0 5 9g·kg-1。  相似文献   
168.
不同锌源对雏鸡的生物学效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6 只11 日龄滨白公雏, 以玉米—大豆分离蛋白型半纯合日粮为基础( 含锌23-55 /  ) , 外加锌源为硫酸锌(ZnSO4) 、蛋氨酸锌(ZnMet2) 和EDTA 锌(ZnEDTA) , 外加锌水平均为30  /  , 蛋氨酸等量。试验期14d 。采用4 重复单因子试验设计, 研究不同锌源对雏鸡组织、器官、血液中锌浓度、鸡体锌的沉积率、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不同锌源对试鸡增重、采食量、耗料/ 增重的影响不显著(p > 0-05) , 各锌源平均增重的顺序和相对值为: ZnMet2 (104% ) > ZnEDTA(104% ) > ZnSO4 (100 % ) > 基础日粮(89 % ) ; 不同锌源对鸡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极显著性的影响(p < 0-01) , 螯合锌组显著地高于硫酸锌组(p < 0-05) , 各处理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顺序和相对值为: ZnMet2 (167% ) > ZnEDTA(165 % ) > ZnSO4 (100 % ) > 基础日粮(41 % ) ; 试鸡血液、肝脏中锌浓度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 胫骨中锌浓度螯合锌组显著地高于硫酸锌组, 各处理组鸡胫骨锌浓度的顺  相似文献   
169.
在对专业矢量化软件R2v和自带矢量化模块的非专业软件Arcgis、Mapgis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这3种软件分别对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矢量化,结合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提出了R2v结合Arcgis的矢量化方法,以期将矢量化精度提升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0.
免耕旧膜再利用对玉米产量及灌溉水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河西走廊中段边缘绿洲安排田间试验,明确保护性耕作地膜再利用栽培对玉米产量及灌溉水生产力的影响,探讨降低农田残膜污染、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耕作栽培管理方式。试验涉及3种不同质地与肥力水平的土壤,设3个处理:(1)传统耕作与冬灌、覆新膜栽培(NM);(2)免耕少冬灌、旧膜直播(RM);(3)免耕少冬灌、旧膜直播行间秸秆覆盖(RMS)。结果表明,在玉米播种后至拔节期前,日平均土壤温度2个免耕旧膜直播处理较传统覆新膜处理仅低0.6~1.0℃(5 cm土层)和0.5~0.8℃(15 cm土层),表明旧膜直播仍具地膜覆盖提高地温的效应。玉米产量免耕旧膜直播较覆新膜降低4.4%~10.6%,但节省了耕作和地膜投入,收益增加。免耕旧膜直播结合秸秆覆盖栽培方式玉米产量与新覆膜栽培持平,净收入提高12.5%~17.1%。免耕旧膜直播栽培减少了冬灌量,灌溉水生产力提高。土壤质地与肥力水平对作物吸氮量、灌溉水生产力影响显著。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区绿洲,适时进行保护性耕作地膜再利用栽培技术是节本增效、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