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药免疫佐剂的开发,扩大了中药的应用领域,同时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从中药佐剂开发的必要性出发,综述了中药理论和免疫理论的相关性研究及中药免疫佐剂的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32.
牛属于子叶型胎盘,这种胎盘的结构特点和饲养管理的不当,常常导致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给乳牛业的生产繁殖带来极大损失.本文针对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病因、综合防治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对预防和治疗胎衣不下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3.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通过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毒株能使鸡胚发育迟缓、胚爪发育畸形、肝脏变绿。分离病毒回2日龄健康雏鸭进行动物试验,能使雏鸭在2~3 d内100%发生死亡,其发病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的小鸭一致。分离毒株对氯仿不敏感。病毒接种于鸭胚成纤维细胞后没观察到明显的CPE。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病毒能被I型DHV标准血清所中和,证明分离的野毒株血清型为I型DHV,且毒力很强。  相似文献   
34.
观察了38例雏鸡实验性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发现其主要特征是各脏器出现亚急性浆液--纤维性炎症,有大量嗜异性白细胞浸润并形成化脓灶,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同时淋巴细胞增生,炎症迁延到慢性阶段时,脏器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发生机化,重要病变为纤维素性化脓性气囊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脾肿大,肺肉芽肿结芽。  相似文献   
35.
母牛分娩后,在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自行脱落而滞留于子宫内就称为胎衣不下.这一定时间多指产后10~12 h,是根据奶牛正常胎衣排出的时间来统计的.正常情况下,10 h内胎衣能够脱落的奶牛约占97%.  相似文献   
36.
为了治理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就养殖业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生态技术进行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十一五"期间,北京郊区养殖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发展迅速,家禽、家畜都集中"住"进了小区,养殖小区已成为村民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小区规模的扩大,大型养殖场的建立,许多弊端也随之而来。养殖场产生了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京郊养殖业持续稳步发展,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黄芪多糖对雏鸡生产性能及新城疫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只健康、体质量接近的非免疫鸡随机分为6组:黄芪多糖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和基础日粮对照组,每组40只。从6日龄开始,试验Ⅰ、Ⅱ、Ⅲ、Ⅳ和Ⅴ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0.6%、0.8%和1.0%的黄芪多糖(APS)。7日龄时,用新城疫Lasota疫苗进行滴鼻和点眼免疫。详细记录试验期间各组饲料的消耗情况以及试验鸡的体质量,免疫前1 d和免疫后1、2、3、4和5周采血测定抗体效价和T淋巴细胞百分率,试验结束时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PS可提高雏鸡的体质量,降低料重比,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促进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免疫器官的质量,低剂量(0.2%、0.4%)APS对雏鸡的效果不明显,高剂量(0.6%、0.8%和1.0%)APS对其具有明显的作用。综合生产性能和免疫指标,雏鸡日粮中APS的最佳添加剂量为1%。  相似文献   
39.
北京某发病鸭场的病鸭,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将从病鸭脑脊液、心血、肝中分离的鸭疫巴氏杆菌,进行增菌、灭活,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铝胶灭活疫苗,给雏鸭1日龄进行一免,每只0.5 ml,15日龄进行二免,每只1 ml。结果表明,疫苗是安全的,保护率可达9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0.
21世纪初,早已沉寂多年的动物病原微生物给人类世界带来了不小的波澜,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传染病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世界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动物病原微生物.病毒性疫病的爆发、细菌性疫病的增加、病原微生物毒株变异加快、耐药性的出现均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