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减蛋综合征病毒AA-2株适应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离并系统鉴定了减蛋综合症病毒AA-2株的基础上,进行了该毒株的体外培养试验,以寻求适应于细胞培养物中继代的细胞适应毒。结果表明,AA-2毒株可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鸭胚肾细胞(DEK)、鸭胚肝细胞(DEL)、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鸡胚肾细胞(CEK)和鸡胚肝细胞(CEL)上增殖和继代,并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CPE潜伏期缩短,持续期延长,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呈逐代增加趋势,血凝效价(HA)逐代稳步增强,至第15代之后,之些变化趋于稳定。证明用鸭胚细胞培养的AA-2株病毒在PK-15,BHK-21,SP2/0等细胞中增殖的迹象。还较为系统的测定了第19代DEF毒的其它特性。发现在接毒后120小时,HA及TCID50值最高,细胞适应毒对鸭胚致死率为10%,比原毒降低23%,理化特性与原毒一致,且仍保持原毒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热应激下蛋鸡的生化机制。[方法]将88日龄体重大小均匀一致的蛋鸡随机分为5组,即方剂①组、方剂②组、VC组、空白组(热应激无药组)、正常组(无热应激组),研究不同中药复方对热应激状态下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热应激降低了空白组蛋鸡血钠、血钾、血氯、血磷的含量,并使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上升。方剂①组和方剂②组血钠、血钾、血氯、血磷的含量均有明显回升,且能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含量。方剂①组、方剂②组均比VC组效果明显,但方剂②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中药复方对缓解蛋鸡的热应激具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鸡源、猪源、食品源大肠杆菌Colv、Stxs(stx2、stx2e)、HlyE三种致病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以44份鸡源、24份猪源、26份食品源的大肠杆菌菌株为试验材料,用PCR扩增方法分别对其Colv、Stxs(stx2、stx2e)和HlyE三种致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的大肠杆菌菌株中,鸡源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素基因Colv检出率为25%,猪源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素基因Colv检出率为4.2%,食品源中没有检出;所有鸡源、猪源、食品源大肠杆菌菌株均没有检出类志贺毒素基因Stx2(Stx2e);鸡源大肠杆菌菌株溶血素E基因HlyE检出率为2.27%,猪源大肠杆菌菌株中没有检出,食品源大肠杆菌菌株溶血素E基因HlyE检出率为7.7%。[结论]大肠杆菌素基因Colv在鸡源和猪源大肠杆菌中有较高的携带率,溶血素E基因HlyE在鸡源和食品源大肠杆菌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两起鸡细菌性感染症的病原种类,本研究对11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主要表观性状的鉴定,测定了代表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以代表菌株对健康鸡做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致病作用;对分离菌以琼脂扩散(K-B)法进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11株菌7株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4株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其中所测序的代表菌分离株HQ040619-1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1421 bp(EU073021)、HC050612-1为1449 bp(EU047701)及HC050612-4为1451 bp (EU047702);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这些分离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敏感与耐药等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
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株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五味子等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HL2(O1)地方流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制备了单味中草药药液,浓缩为生药含量为1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O1)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五味子、诃子对狐源致病性E.coli呈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1.3mm~20.3mm之间,MBC均为7.825mg/mL;金银花、黄连、苦参3味药物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4 mm~19.3 mm之间,MBC在15.65mg/mL~31.25mg/mL;板蓝根、黄芩、五倍子等10味药物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1.3mm~14.2mm之间,MBC在62.5mg/mL~250mg/mL;连翘、地丁、白头翁、穿心莲4味药物为低度敏感;其余药物无明显的效果。筛选出了五味子、诃子、黄连、金银花、苦参5味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O1)地方株敏感的中药,可为狐源致病性E.coli的防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6.
从秦皇岛昌黎县某海水养殖场患病大菱鲆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并命名Phdp QHD-1,在国内尚属首次。该菌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α溶血,利用PCR方法检测到Phdp QHD-1携带1种重要的溶血素hlyAch基因,与传统对杀鱼亚种无溶血素基因的特点不同。通过耐药性分析,确定了Phdp QHD-1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链霉素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选取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钠进行联合用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最后,攻毒试验显示大菱鲆死亡率高达85%,并从心血中分离到该菌,证明其为此次发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7.
28.
29.
为了研制优良的肉牛用乳酸菌,促进肉牛健康养殖,对前期分离自牛粪的4株干酪乳杆菌(RG-6、RG-10、RG-16、RG-17)进行抑菌活性分析、抗逆性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测试的4株干酪乳杆菌中,RG-6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RG-6生长良好,30℃厌氧条件下培养10 h即到达稳定期; RG-6能够耐受pH值为1的强酸刺激,耐受0. 3%的胆盐和1%胰蛋白酶的刺激,即使在70℃环境中仍能存活5 min; RG-6耐药性较强,除氟苯尼考、磺胺二甲氧嘧啶和阿莫西林外,对其余15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说明RG-6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用于研制肉牛用乳酸菌制剂。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