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干扰素(IFN)自1957年首次被发现,因其具有高效广谱的抗病毒活性而备受关注.目前,IFN也是动物体中所知作用最快的第一防御体系,多个物种的IFN已得到深入的研究,但对猪IFN的研究相对较少.猪IFN-α在抑制口蹄疫病毒活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因而研究具有广谱抗病毒效应的猪IFN具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2005年-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变异情况,揭示该病的发生规律,根据GenBank登录的PRRSV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对2005年-2010年间送检的282份病料进行了PRRSV核酸检测,对其中9份阳性样品进行了ORF5~7基因片段扩增和测序,所得序列与GenBank下栽的PRRSV...  相似文献   
23.
为制备猪圆环病毒2型Rep’蛋白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采用淋巴细胞瘤杂交技术制备其MAb,获得了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PCV2-Rep’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D1株。MAb亚类鉴定为IgG1/κ型,腹水效价达1∶819 20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MAb可与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PCV2-rRep’和PCV2-rRep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反应原性。采用MAb对PCV2感染细胞中Rep’蛋白抗原性进行了鉴定,证明该MAb能够与病毒Rep’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采用合成肽扫描法对MAb对应的抗原表位鉴定,其核心序列为61FANFVKKQTFNKV73,位于PCV2-Rep’蛋白的N末端。制备的MAb及其抗原表位鉴定,为该病毒分子生物学及诊断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高致病性PRRSV与PCV2共感染协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阐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协同致病作用,澄清两种病毒不同时间顺序共感染与其协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5日龄阴性健康猪30头,随机分6组,PCV2/HP-PRRSV顺序共感染组、HP-PRRSV/PCV2顺序共感染组、HP-PRRSV+PCV2同时共感染组、HP-PRRSV感染组、PCV2感染组、未接种对照组。感染后每天测量体温、观察临床症状,每周称量体重、采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的CD3+ CD4+ CD8-、CD3+ CD4- CD8+、γδT、NK细胞及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变化;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检测这两种病毒抗体变化;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TNF-α、IL-10、IL-2、GM-CSF细胞因子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和组织中病毒载量。对各组试验猪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HP-PRRSV/PCV2顺序共感染组临床症状最严重,死亡率达60%;组织和血清中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抗体滴度明显低于其它组;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尤以TNF-α)变化也最为明显。【结论】HP-PRRSV和PCV2之间存在协同致病作用,且猪群先感染HP-PRRSV后感染PCV2可明显提高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对临床HP-PRRSV和PCV2的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2011年12月,上海某大型猪场暴发以母猪流产、产死胎和弱仔,哺乳仔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绀、呼吸衰竭、顽固性腹泻,保育猪发烧、扎堆、皮肤红、昏睡、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死淘率高。剖杀3头发病哺乳仔猪、3头死亡保育猪,取淋巴结、脾、肺脏病变组织,用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瘟野毒为阳性,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血清抗体检测,通过对IPMA反应条件的优化,组装了诊断试剂盒。研究结果表明,用IPMA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人工感染猪血清,于感染后3周抗体阳转,第3周~10周抗体阳性检出率为92.8%(52/56),对照组猪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33/33)。试剂盒在-20℃稳定保存18个月与其他几种猪病毒参考血清无交叉反应,与用重组蛋白抗原建立的rcELISA符合率为89.2%。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上海、内蒙古、云南、江西等地猪场健康成年猪血清480份和发病猪血清424份进行了检测,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1.7%和79.2%,表明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污染相当严重。该试剂盒的研制为我国PCV2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7.
为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与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本研究将其各自编码基因克隆于杆状病毒双表达载体(pFastBacTMDual)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BD-Cap-VP1),转化至DH10BacTM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rBacmid-Cap-VP1),并转染Sf21昆虫细胞,拯救出能够共表达PCV2-Cap和FMDV-VP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Cap-VP1)。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共表达的重组PCV2-Cap和FMDV-VP1蛋白产物的分子量分别为28 ku和30 ku,各占总蛋白含量的11.6%和3.4%,能够分别与PCV2和FMD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共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PCV2和FMDV基因工程二联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通过动脉灌注对6例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狗尸体髂外动脉进行了观察。狗髂外动脉的主干依次为股动脉,Guo动脉,胫前动脉,跖背侧动脉,跖穿动脉和趾动脉,对隐动脉的分支,分布,股骨近端的一些关节支,关节囊支及闭孔支作了细致观察,此外,笔还对股深动脉,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和跖底动脉弓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根据GenBank发表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Nsp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采用SYBR-Green Ⅰ嵌合荧光染料建立了1种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检测该病毒核酸载量,在101~106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9 8,扩增效率为E=0.950,对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限为12.8拷贝/μL,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低于2.0%。用高致病性PRRSV变异毒株人工感染25日龄非免疫仔猪,对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清进行了病毒核酸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病毒血症于攻毒后48 h被检测出,于7~10 d达到高峰,其病毒核酸载量能达到106拷贝/μL。试验猪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5℃以上,持续7~11 d;出现嗜睡、打喷嚏、眼结膜炎、偶见一过性的耳尖发绀、皮肤苍白或有小疱疹、被毛粗糙、消瘦、便秘、后躯无力等临床症状。感染猪发生高热期与毒血症消长规律有一定相关性。对人工感染猪体内病毒分布检测结果表明,以多种脏器均有病毒存在,如扁桃体、淋巴结、心脏、肾脏中含量较高,肝、脾脏和肺次之,脑组织中也检测到病毒存在。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PRRSV变异毒株核酸定量检测,为该病毒致病性、致病机理、疫苗免疫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0.
<正>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及维科生物授权检测实验室自2015年1月以来对黑龙江、吉林、河北、辽宁等省市猪场送检的480份未经疫苗免疫的成年猪只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阳性率高达91.7%,说明我国猪群PCV2的感染率非常高,而且呈现持续性感染,长期带毒与排毒现象普遍。正确认识PCV2的危害对分析免疫失败原因和制定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