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9篇
  53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宝鸡市在创建生态文明及森林城市中不断遇到非正常季节的绿化种植,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措施,则很难保证种植苗木的成活率,本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对反季节绿化种植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反季节绿化种植的技术要点,探讨了反季节绿化种植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宝鸡地区园林施工中反季节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对3种土壤有机质组分、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肥3年后,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有机质组分含量、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均较不施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土壤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总量和活性有机质组分(活性有机质、 中活性有机质、 高活性有机质)增加,活性有机质在3年后的增加幅度高于有机质总量,说明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高等、 中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2030 g/kg时养分吸收量最大; 低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在施用生物有机肥40 g/kg时养分吸收量最高。高、 中、 低等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棉花产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20、 20、 40 g/kg时最大,较不施肥增加了54.05%、 37.15%、 104.08%。通过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土壤的本底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有机质组分、 棉花养分吸收量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越好,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存在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连续3年在不同土壤中施用不同量的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3种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微生物量和各器官干物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脲酶活性也在增加,土壤pH则相反,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不同土壤施用生物有机肥10~30 g/kg时基本达到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高、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的棉花各器官干物质量分别在施用生物有机肥10~20、20~30、40 g/kg时基本达到最高。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3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酶活性则变化差异较大。通过在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施肥与不施肥比较发现,本底有机质含量越低的土壤,施肥较不施肥的土壤养分、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增加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84.
不同地理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的建模与验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新疆北疆采用包含正交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多点肥料试验,建立了不同地理尺度下的综合施肥模型和肥料效应函数方程,通过校验试验对综合施肥模型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施肥推荐施肥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相同的试验设计在2000-2002年间进行,每年试验点数为31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趋势系数可以建立包括地点变量的综合肥料效应方程,回归方程各参数有明确的肥料学意义。不同地理尺度下建立的综合施肥模型都可以有效地进行施肥推荐。和传统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相比,综合施肥模型的氮素推荐量与土壤碱解氮或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方程可以根据土壤供氮能力调节施氮量,在小尺度下尤其如此。综合施肥模型磷肥推荐量显著低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推荐量,其推荐质量高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小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的推荐量比大尺度下综合施肥模型精确度更高,但两种施肥模型都优于肥料效应函数方程。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玉米成熟胚组织培养条件和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建立玉米成熟胚高效再生体系.[方法]以玉米成熟胚为材料,通过相关影响因子对成熟胚外殖体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及分化培养影响的研究.[结果]2,4-D浓度在1.0-2.0 mg/L,NAA浓度为0.5-0.6 mg/L明显促进成熟胚愈伤组织生长;6-BA浓度为0.15mg/L时适合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新自523在三个自交系中愈伤生长质量较好,并且容易产生胚性愈伤,早21愈伤组织较少,在0.5 mg/L NAA、1.5 mg/L6-BA、100 mg/L AgNO3浓度下早21分化能力和新自523相当,且两者都容易生根,再生苗频率达到30;-40;.B73分化和生根能力较弱.[结论]利用玉米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分化并产生再生植株是继幼胚再生体系有利的补充.  相似文献   
86.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海岛棉光合作用及荧光特性的影响#br#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海岛棉功能叶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海岛棉栽培管理、抗性筛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两种海岛棉基因型¬—新海21号(盐敏感型)和新海28号(耐盐型)为材料,采用水培法,从3叶期开始进行NaCl处理(NaCl浓度为0、50、100、150、200、250 mmol•L-1),研究盐胁迫下海岛棉生长、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低浓度盐分(NaCl≤50 mmol•L-1)可 促进耐盐型新海28号的生长,增加鲜干重,提高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b的含量,使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 (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上升,实现单叶净光合速率(Pn)增加;高浓度盐分(NaCl>50 mmol•L-1)可抑制两个基因型的生长,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Fv/F0、Fv/Fm、 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胞间CO2浓度(Ci)的提高。【结论】盐胁迫下,随盐浓度增加,引起海岛棉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逐渐由气孔限制转向非气孔限制,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基因型抗性及盐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揭示锌肥对内陆干旱区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指导锌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棉花生育期设喷施锌肥和喷施清水两个处理,每处理土壤施锌用量分别为O、10、20 kg/hm2,通过2a田间试验,研究棉花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特征.[结果]喷施锌肥并土施10或20 kg/hm2但不喷施锌肥时,棉花产量及增产率最高.施锌方式处理间,喷施锌肥对棉花纤维长度、整齐度及伸长率无显著影响,土施20 kg/hm2锌肥降低了马克隆值;土施锌肥处理间,锌肥显著增加纤维长度和比强度,降低了整齐度及马克隆值.施锌后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增加,其吸收比例因施锌方式及施锌量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总体上养分吸收比例N高于P低于K.土施锌肥P/N由0.31降低到0.29,K/N由1.09升高到1.17.[结论]土壤施锌是提高棉花单株结铃数的重要途径.在稳定提高单株结铃数的基础上,花期喷施锌肥促进单铃重增加,且提高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不同诱变剂量对棉花遗传变异的影响.[方法]利用100~300Gy的60Co-γ射线对5个陆地棉材料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其M3、M4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5个品种(系)在200Gy诱变剂量达到半致死剂量,200~300Gy是陆地棉理想的诱变剂量.M4群体的单铃重、单株铃数、株高和果枝数平均变异系数均超过10;以上,250Gy剂量诱变的辐射诱变后代M4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存在明显差异.[结论]200~300Gy辐射剂量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差异,揭示了辐射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9.
目前,农村焚烧稻草的现象渐趋严重,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污染环境。其实,稻草全身是宝,烧掉实在可惜。  相似文献   
90.
为了提高羊的繁殖率,增加养羊的经济效益,在绒山羊生产中推广应用“双羔素”疫苗免疫,是大力发展肉羊产业.提高羊只产羔率的一项实用新技术。结合“优质毛绒绵(山)羊品种推广”项目的实施,笔者在河西绒山羊生产上,进行了“双羔素”技术试验,现就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