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番鸭白点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番鸭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后第1、3、5、7、10、14d分别采集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进行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研究白点病的发病机理。结果,感染后第1d,胸腺、脾、腔上囊开始出现肿大、出血和充血的现象,第3~7d病变较严重。胸腺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为主要病变;脾除了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外,还有单核细胞浸润和髓窦红细胞淤积现象;腔上囊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变。染毒后第3d,食管、腺胃、肝、胰、小肠等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第5d时各消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随着病程的发展,炎性细胞和红细胞逐渐增多。第10d时病变开始减轻,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减少。血浆MDA含量在感染后第3d开始升高,到第5d时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在感染后第1d就开始升高,至第7d达顶峰。试验结果提示,MDA和NO参与了白点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2.
对广东某地区暴发的疑似患有猪丹毒杆菌的猪,取其肝、肾、脾等组织进行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应用16S rRNA通用引物对获得的优势菌株进行基因扩增及序列鉴定,对鉴定的猪丹毒杆菌进行SPF级小鼠攻毒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M和IgG的含量,观察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鉴定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头孢克肟和头孢噻肟等9种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及16S rRNA鉴定的细菌有5株为猪丹毒杆菌,小鼠血清中IgM和IgG含量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感染小鼠肝脏和脾脏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获得的5株菌均对林可霉素耐药,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极度敏感,对头孢氨苄重度敏感,对阿奇霉素、恩诺沙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33.
三肽囊素(Bursin,BS)是Audhya等1986年利用层析技术首次从鸡法氏囊中提纯的一种三肽,其氨基酸组成顺序为Lys-His-Gly-NH2;Viamoutes等研究认为BS分布于法氏囊滤泡皮髓质分界上皮(CME)、树状网状上皮细胞(DREC)和滤泡表面上皮(IFSE)基底膜中;1990年Audhya等证实BS不仅存在于鸟类法氏囊和骨髓中,  相似文献   
34.
番鸭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家养水禽最多的国家之一,2005底水禽饲养量达37.35亿只,占世界的76%,而作为水禽主要品种之一的番鸭,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在临床上番鸭对AIV较为易感,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对番鸭禽流感的免疫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番鸭禽流感免疫尚缺乏  相似文献   
35.
“花肝病”雏番鸡病理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下半年以来,在佛山、南海、三水、肇庆、东莞等广大地区饲养的雏番鸭群,暴发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 6~ 20日龄的雏番鸭群,死亡率可高达 90%以上,甚至全群死亡。发病雏鸭症状表现为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死亡。病理变化特征是心脏、胰脏、脾脏、肾脏等多个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表面和实质广泛形成灰白色粟粒大小的坏死点 (俗称“花肝病” )。本病的病原,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为引起同行对本病的注意,进一步做好诊断与防制工作,现就该病的剖检变化及 5例具有典型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报告如下。 1…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玉屏风复多糖(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s,YPF-P)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YPF-P的复方效应。本试验提取和纯化YPF-P及其组方中的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防风多糖,以NIH小鼠为动物模型,各多糖组以200mg/kg/d剂量灌服相应多糖,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d,最后1次给药后剖杀。收集肠道分泌液,检测肠黏膜免疫主要效应因子SIgA的浓度,检测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TGF-β1和Th2细胞因子IL-6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YPF-P可显著提高IL-2、TGF-β1和IL-6水平(P0.01),增加SIgA浓度(P0.01),增强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复方效应优于其组方中的各单方多糖。  相似文献   
37.
对经H5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后具不同H5亚型AI抗体水平的番鸭,人工感染AIV H5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番鸭抗氧化功能动态与AI抗体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AIH5免疫后,抗体水平在1:0~1:32之间时,人工感染AIV H5使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抗体水平在1:64~1:128之间时,SOD活性和MDA含量则接近正常的水平.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玉屏风多糖对肠黏膜免疫应答和免疫损伤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黄芪多糖为对照药物,以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为动物模型,150只SPF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对照组、玉屏风多糖治疗组、玉屏风多糖阳性对照组和黄芪多糖对照组,每组30只。多糖剂量为200mg/Kg/d,连续灌服7d,环磷酰胺剂量为80mg/Kg,隔日腹腔注射。检测SIgA、IL-2、TGF-β1和IL-6以及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变化。结果发现,玉屏风多糖和黄芪多糖均可显著提高小鼠SIgA、IL-2、TGF-β1和IL-6水平(P<0.05或P<0.01),小鼠肠上皮细胞增生,杯状细胞增多,肠绒毛长度、宽度和隐窝深度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和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或P<0.01),PP结体积增大,淋巴细胞增生。与黄芪多糖比较,玉屏风多糖对肠黏膜免疫应答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对免疫抑制小鼠,玉屏风多糖可有效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SIgA降低(P<0.05),并可通过调节TGF-β1(P<0.05)和IL-6(P<0.01)水平,调控Th1/Th2 漂移状态,缓解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损伤,对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也有明显的保护和恢复作用。结果表明,玉屏风多糖可从多方面调控小鼠肠黏膜的免疫应答,可有效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缓解和改善免疫抑制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39.
文章旨在探讨玉屏风多糖脂质体(Yupingfeng polysaccharide Liposomes,YPF-PL)的免疫活性,研究其对脾淋巴细胞亚群和脾组织学变化的影响。180只13日龄麻黄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即YPF-PL组(100、200、400 mg/kg)、玉屏风多糖(YPF-P)对照组(200 mg/kg)、免疫对照组(仅免疫不给药)和空白对照组,连续两次给药,每次持续7 d,期间进行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首免和二免,42 d每组随机选10只剖杀。每周采血获得血清,采用HI法检测各组雏鸡抗体水平变化,MTT法比较YPF-P和不同浓度YPF-PL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法检测鸡脾T、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脾组织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高剂量YPF-PL效果最显著,可增强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能较长时间维持高水平抗体效价;低、中和高剂量YPF-PL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P<0.01);协同ConA作用时,中、高剂量YPF-PL能显著提高鸡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P<0.01);YPF-P和低、中、高剂量YPF-PL能够升高CD3+T淋巴细胞和Bu-1+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显著提高CD4+/CD8+T细胞比值(P<0.01)以及促进脾白髓淋巴细胞增殖发育。结果提示高剂量YPF-PL能够促进雏鸡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增强机体脾脏免疫功能,作用效果优于YPF-P。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鹅源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Ap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国内外Apg菌株的差异。【方法】于2019年12月―2022年1月从广东地区采集疑似鹅传染性鼻炎病例,通过特异性PCR扩增、细菌分离纯化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后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分离菌株种类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本试验共分离鉴定获得3株鹅源Apg,分别命名为G-AP1、G-AP2、G-AP3,均属于NAD依赖型菌株。分离菌株发酵葡萄糖、蔗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血清型均为A型且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内大部分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分离菌株接种试验鹅,24 h后鹅出现面部肿胀与流鼻液,48 h后挤压肿胀部位可见乳白色絮状的黏稠鼻液流出,剖检病鹅可见肿胀部皮下和鼻窦、鼻甲黏膜水肿、出血、纤维性渗出,鼻窦腔蓄积干酪样渗出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呋、头孢噻诺、阿米卡星、喹诺酮类药物、氟苯尼考和克林霉素对3株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3株鹅源Apg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