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鹅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发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禽场的鹅进行了病理学观察,证实此场鹅禽流感在剖检上以眼结膜潮红出血;心肌条纹状坏死,条带样出血;胰腺有白垩状或透明坏死点;胃肠出血等为特征。组织学观察以非化脓性脑炎,胰腺坏死,心肌坏死,坏死性脾炎为主要病变,揭示了鹅禽流感的病理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玉屏风散总多糖对体外培养小鼠派氏结(Peyer's patches,PPs)淋巴细胞活化和功能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肠黏膜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小鼠PPs淋巴细胞,MTT法检测PPs淋巴细胞加入Con A协同不同浓度玉屏风散总多糖(0. 5、1、2、4、8 mg/m L)在作用不同时间(0、8、12、16、24、36 h)后的增殖变化; 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研究PPs淋巴细胞中T、B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进行T淋巴细胞的亚群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玉屏风散总多糖均能增强PPs淋巴细胞的活性,单独作用时,浓度达到1 mg/m L以上,差异极显著(P 0. 01);与Con A刺激组比较,Con A与玉屏风散总多糖协同作用时,浓度达到2 mg/m L以上差异极显著(P 0. 01),且对PPs淋巴细胞增殖活化有明显促进作用(P 0. 01)。同时,玉屏风散总多糖可明显促进小鼠PPs淋巴细胞产生和分泌IL-2、IL-4、IFN-γ,改变PPs淋巴细胞中T、B淋巴细胞的比值,且可显著提高CD4+/CD8+的比值。结果表明,玉屏风散总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PPs淋巴细胞活性,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对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的早期诊断、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制备了兔抗PCV2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30例疑似PCV2病猪肺组织的病毒抗原进行定位、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试验制备的兔抗PCV2抗体具有高纯度和良好的特异性;Envision法可原位检测病猪肺组织PCV2抗原的分布,其抗原的阳性表达主要出现在肺巨噬细胞胞浆内;依据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染色结果判断,检出阳性病猪16例,阳性检出率为53.37%.实验证明Envision法具有高敏感、低背景、快速简便的特点,可在兽医病理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三肽囊素和环磷酰胺对鸡免疫器官发育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尽管在养禽生产中对许多疾病采用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由于病原种类极其复杂,而且不断产生变异,使疫苗的研制往往滞后于疫病的发生,单纯依赖疫苗不能解决疫病的防制问题。解决家禽疫病防制问题应从提高家禽的内在免疫机能人手,通过增强其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三肽囊素(Bursin,Bs)是AudhyaT等11986年利用层析技术首次从鸡法氏囊(BF)中提纯的一种序列为Lys-His-Gly-NH2的三肽,  相似文献   
16.
鸭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鸭场的鸭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该养鸭场患鸭禽流感病鸭的剖检变化以眼结膜潮红出血,心肌白色条纹状坏死、条带样出血,胰腺有白色或透明坏死点,胃肠出血等为特征。组织学以非化脓性脑炎、胰腺坏死、心肌坏死、坏死性脾炎的病理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番鸭养殖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软脚,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斑点,肾脏肿大、出血、花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俗称番鸭“白点病”、“花肝病”。该病发生于番鸭、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以7—20日龄的雏番鸭最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0%。有人已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及病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吴宝成等证实该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且该病毒可以使机体的淋巴细胞增殖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目前,对该病的病原、致病性及病变组织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有较多研究,而对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对鸭肝炎I型作组织病理学研究的工作可分为下列几种:鸡鸭肝炎I型标准毒株人工发病雏鸭肝、脾、脑等多种器官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对鸭肝炎I型野外病例肝、脾、脑等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对鸭肝炎I型人工感染鸡胚肝脏等几种脏器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等。国外Sandhu等还对鸭肝炎I型变 异株感染雏鸭作组织病理学观察。本文报道了对珠江三角洲有变异倾向的鸭肝炎I型自然病例和6株野毒人工发病病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观察包括肝、脾、胰、脑、心、肺、肾、、腺胃、小肠、法氏囊等10种脏器,并对各器官的病变进行具体描述与统计。为国内外研究DHVI型变异株感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更丰富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禽白血病(Avian leukaemia,AL)是指由属于反转录病毒的禽白血病病毒群造成的各种肿瘤性疾病,可表现为多种肿瘤形式。其中,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在肝脏、脾脏及其他实质性器官表现为淋巴性肿瘤。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3种消毒剂对鸭肝炎病毒的杀灭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1 0日龄鸭胚为试验载体 ,检验 3种消毒剂对鸭肝炎病毒 (DHV Ⅰ )野毒株的杀灭效果。将一定剂量的DHV Ⅰ感染鸭胚尿囊液分别与四烷铵络合碘、二氯异氰脲酸钠、百毒杀(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 3种消毒剂的不同浓度混合作用后 ,接种鸭胚继续孵化 ;计算鸭胚死亡比例 ,测定各种消毒剂对DHV Ⅰ的杀灭效力。结果显示 :0 .0 4%的二氯异氰脲酸钠能有效灭活DHV Ⅰ ,显著降低试验鸭胚的死亡率 ;显示了较好的消毒效果 ,是可推广的消毒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