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98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83篇
  111篇
综合类   507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221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灰葡萄孢蚕豆分离物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灰葡萄孢是引起蚕豆赤斑病、花腐病和荚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其为包含两个称作类群I和类群II的复合种,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然而,危害蚕豆的灰葡萄孢复合种地位及遗传特征尚未被研究。论文旨在对中国6个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灰葡萄孢复合种的地位进行鉴定,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为探明病害流行规律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形态特征。用Flipper和Boty特异性引物检测分离物的转座子基因型。葡萄孢复合种所属类群通过Bc-hch基因的PCR扩增酶切多态性鉴定,SSR标记分析解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100个灰葡萄孢分离物均为灰葡萄孢类群II,共产生菌核型、菌丝型和分生孢子型3种类型菌落形态,其中76个分离物为菌核型。92个分离物为转座子基因型,分别含有Boty、Flipper和Boty+Flipper,其中仅含Boty分离物最多,占检测分离物的61.0%。江苏分离物只含有单一Flipper,重庆、四川、甘肃和河北分离物只含有单一Boty。基于SSR分析,100个分离物被鉴定为92个多位点基因型,6个群体的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基因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140和0.998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86.70%。标准关联指数rD值范围为0.0312-0.1261,平均0.0491;遗传固定指数(FST)在0.0085-0.2650,平均为0.1330。UPGMA聚类将100个分离物划分为10个遗传组,大部分遗传组包含不同地理来源的分离物。贝叶斯(Bayesian)推理分析将92个多位点基因型分为两个遗传类群,其中重庆和四川群体聚为一类,青海群体单独聚为一类,而江苏、河北和甘肃群体由两个不同遗传类群组成。【结论】源于蚕豆的灰葡萄孢群体由灰葡萄孢类群II组成,分离物的菌落形态以菌核型为主,绝大多数分离物为转座子基因型,但转座子基因型分布明显存在地域差异。调查的6个群体都具有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生殖方式以有性繁殖为主,大部分群体间存在中等到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22.
分支酸合成酶AroC是莽草酸途径中芳香族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探明短短芽胞杆菌aroC基因的特征及转录调控因子可为短短芽胞杆菌作用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从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中克隆了aroC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录因子预测。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中aroC基因序列长度为1 164 bp, GenBank登录号为OR475562。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与Brevibacillus brevis NBRC 100599的aroC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88%,与Brevibacillus brevis HNCS-1的AroC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100%;其编码的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靶向BbaroC的转录因子共有23个,分别来自10个物种,Escherichia coli(Strain K12 MG1655)和Bacillus subtilis(Strain 168)分别预测到12个和3个转录因子。BbaroC在短短芽胞杆菌抑菌活性物质产生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其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3.
复方制剂“呼净”中主要抗菌活性成分-恩诺沙星和盐酸脱氧土霉素均溶于酸液,并显示各自的紫外吸收光谱。在同一溶液(0.01mol/L盐酸溶液)中同时用双波长等吸收点法和系数倍率法排除两组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分别测定含量。其中,恩诺沙星用双波长等吸收点法测定,相关系数r=0.9996,平均回收率99.42%,CV=0.37%;盐酸脱氧土霉素:用系数倍率法测定,相关系数r=0.99999,平均回收率99.22%,CV=0.39%。采用本法检验,其线性和回收率测定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测定方法科学、准确、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24.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树的重要害虫,本文对红脉穗螟雌成虫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卵巢发育分级进行了研究,为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研究和田间预测预报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红脉穗螟雌成虫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相似,外生殖器主要由产卵器、导精管、交配囊及其附属结构组成,内生殖器包含1对卵巢、2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附腺和生殖腔。红脉穗螟卵巢发育可分为乳白透明期(I级)、卵黄沉积期(II级)、成熟待产期(III级)、产卵盛期(IV级)和产卵末期(V级)5个级别;红脉穗螟3日龄雌成虫卵巢普遍发育为IV级,进入产卵盛期,4日龄时日平均产卵量达到最高。本研究明确了红脉穗螟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建立了红脉穗螟卵巢发育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925.
水稻是我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 000hm2,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搞好水稻规范化栽培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优质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作者根据近几年来最新调查结果,探讨了水稻在我场生产条件下病虫害防治与品种、肥料、土壤及相应栽培水平的关系,为大同湖农场高产、稳产、优质栽培途径提供依据。1研究方法1·1大田调查,重点调查不同年份、不同播期、大致相同管理水平下主推品种产量表现及不同品种、施肥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1·2品种定向试验:2003年参式品种有两优培九,国丰一号,Ⅱ优明8…  相似文献   
926.
针对现有韭菜收割机作业时出现的不完整、漏割等问题,结合韭菜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兼具扶禾、切割、收集组合式韭菜收集机械。对关键部件圆盘刀进行结构参数、运动参数的确定,开展切割理论分析;利用MATLAB软件,选取机具作业速度分别为0.2 m/s、0.3 m/s、0.4 m/s、0.5 m/s,对切割圆盘进行运动仿真,得到不同作业速度下的切割区域变化规律;以机具的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割台损失率、漏割损失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机具作业速度范围。结果表明,当韭菜收获机圆盘刀转速为3 000 r/min时,作业速度为0.4 m/s,韭菜切割收获装置性能最优,此时韭菜割台损失率均值为2.8%、漏割损失率均值为2.2%。  相似文献   
927.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作物之一,及时掌握冬小麦面积信息及长势情况,能够快速地为农业生产管理者以及财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小麦增产、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以山东省滨州、东营市为研究区,通过主成分分析、监督及非监督分类结合的方法提取ETM+遥感影像的冬小麦信息,以SPSS聚类分析法估测滨州市冬小麦长势,用距离加权法构建相邻轨道图像的植被长势分级模型并估测东营市的冬小麦长势。结果显示:小麦提取平均精度约为93.79%,冬小麦分布呈现"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征,一般小麦分布较多的地区长势也较好。基于重叠区距离加权法构建的植被长势分级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相邻轨道遥感图像的时间差异,实现大区域的植被长势分析。  相似文献   
928.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作物之一,及时掌握冬小麦面积信息及长势情况,能够快速地为农业生产管理者以及财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小麦增产、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以山东省滨州、东营市为研究区,通过主成分分析、监督及非监督分类结合的方法提取ETM+遥感影像的冬小麦信息,以SPSS聚类分析法估测滨州市冬小麦长势,用距离加权法构建相邻轨道图像的植被长势分级模型并估测东营市的冬小麦长势。结果显示:小麦提取平均精度约为93.79%,冬小麦分布呈现“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特征,一般小麦分布较多的地区长势也较好。基于重叠区距离加权法构建的植被长势分级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相邻轨道遥感图像的时间差异,实现大区域的植被长势分析。  相似文献   
929.
中国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与未来扩散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玉米灰斑病发生现状,预测病害未来的扩展区域,为有针对性开展灰斑病的早防早控工作、保护玉米生产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形态、培养及分子特征鉴定的方法明确新发生玉米灰斑病区域的病菌分离物种类;汇总2004-2014年各地玉米灰斑病的调查信息,根据季风特点,推测具有重大破坏力的玉米尾孢灰斑病扩展路线,预测未来的病害发生区域。【结果】基于形态学、培养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贵州西部、西北部以及四川北部的分离物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河北承德地区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C. zeae-maydis),在陕西南部、西部以及河南西部鉴定出了玉米尾孢和玉蜀黍尾孢;初步明确了具有强致病力的玉米尾孢目前分布的北界。玉米灰斑病已经在中国15个省份发生,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南海夏季风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玉米尾孢从云南西部进境后逐渐向北向东扩展,到达四川、陕西的西部,亦可能经种子携带途径进入湖北恩施,形成一个新的病害扩散源并传播至重庆、陕西安康和商洛以及河南西部山区。未来,在季风的作用下,源自西南的玉米尾孢灰斑病可能进入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陕西北部,并进而逐渐向北偏东方向扩展,对中国春玉米主产区构成重大威胁。【结论】确认玉米尾孢在贵州、四川、陕西、河南引起玉米灰斑病,河北的致病菌为玉蜀黍尾孢;由玉米尾孢引起的灰斑病已突破秦岭和巴山的阻隔,扩散至陕西西部、南部和河南西部,从西南玉米生产区进入了北方玉米生产区;夏季季风以及种子带菌是该种灰斑病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未来玉米尾孢灰斑病将在季风作用下继续缓慢向北方玉米区扩散,在无灰斑病发生区域引发病害并可能在已有玉蜀黍尾孢灰斑病发生的区域形成新的重大病害威胁。  相似文献   
930.
多堆柄锈菌侵染玉米的细胞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玉米对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侵染后病理反应的细胞学特征,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分析了玉米自交系与多堆柄锈菌互作中二者的细胞变化过程。多堆柄锈菌对玉米的侵染主要以直接穿透叶片表皮侵入为主,少量可从气孔和细胞间隙侵入。接种后,病菌夏孢子在感病自交系叶片上快速并大量萌发,在叶表生长蔓延并侵入表皮组织细胞,7 d后形成夏孢子堆;在抗病自交系上,病菌萌发、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少量入侵的病菌也由于寄主细胞死亡而导致菌丝和夏孢子干瘪死亡。侵染早期在感病寄主细胞间隙出现菌丝并穿透细胞壁,在胞内产生分枝菌丝,此时寄主细胞结构正常;随着菌丝进一步扩展,叶绿体等结构发生紊乱,被侵染细胞逐渐死亡。在抗病自交系上,接菌24 h后寄主即出现过敏性坏死反应,侵入位点与周围细胞快速坏死,抑制菌丝生长蔓延;叶绿体中清晰可见深色颗粒状物质;72 h后细胞壁外侧产生大量致密的深色结晶体,应为与抗病反应相关的酚类物质。表明抗多堆柄锈菌的玉米材料可能存在2种抗病途径,即寄主与病菌互作中由分子识别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病菌侵入后的系统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