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277篇
农学   192篇
基础科学   280篇
  199篇
综合类   1512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154篇
畜牧兽医   853篇
园艺   216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GSM的土壤水分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GSM的土壤水分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系统采用FLASHFLEX51系列单片机、TC35I无线传输模块和传感器等组成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数据经GSM网络传至监控中心,并经决策支持系统(DSS)将决策结果以SMS短信形式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系统为实现大范围和多测点无人值守农田的灌溉科学决策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和NCBI数据库中检索香蕉GAPDH基因家族的所有成员,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进化树分析和保守结构域预测。克隆测序发现,巴西蕉内的GAPDH基因家族成员序列与小果野蕉基因组数据库中提供的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超过98%。转录表达分析表明,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巴西蕉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多样:MaGAPCP1,MaGAPC6/8/10/11成组成型表达,其余的基因则在各组织器官间成差异型表达,且差异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也不相同,组成型表达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模式虽相同,但表达量有差异。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表达模式上的多样化,可能暗示其功能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出现的功能分化或冗余。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APDH基因家族成员在香蕉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果实后熟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研究15个北疆近些年推广面积较大和新审定陆地棉品种的抗旱性和水分高效利用特性,通过分析田间干旱和充分灌溉两种处理皮棉产量,计算各品种皮棉产量的干旱产量指数(DYI)、丰水指数(WYI)和产量 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筛选出在干旱和充分灌溉两种条件下稳产、高产,具有水分高效利用特性的陆地棉品种3个:新陆早48号、新陆早35号和新陆早45号。  相似文献   
104.
文心兰类原球茎的诱导与增殖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心兰试管苗叶片为材料,在(25±1)℃,光照强度24~30μmol/m2.s,光照时间10 h/d下研究类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技术。结果表明:①蔗糖适于作为类原球茎诱导的碳源,类原球茎诱导率52%,单位叶片类原球茎2.725个;②附加3~5 mg/L的Ad处理有利于类原球茎诱导(诱导率57%,单位叶片类原球茎数量3.725~4个);③6-BA是影响文心兰类原球茎增殖的主导因子,中等浓度的6-BA(3.0 mg/L)有利于类原球茎的增殖,增殖率(15.29)极显著高于其它水平;④培养基1/2MS+6-BA 3.0 mg/L+2,4-D 1.0 mg/L+NAA 0.4 mg/L+蔗糖20 g/L最有利于文心兰类原球茎的增殖,增殖率最高(15.95),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基因组步移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中克隆到了KCS6基因。甘蓝型油菜中KCS6基因有两个拷贝:BnKCS6c(与甘蓝的mRNA 99%同源)和BnKCS6a(与白菜的mRNA 99%同源)。这两个拷贝的编码区长度均为1 494bp,含有2个外显子,一个长1 045bp,另一个449bp。种子发育初期KCS6基因在角果皮和种子中表达量高,随着种子成熟表达量迅速降低。两个KCS6的转基因都可以在酵母中正常表达,但不能合成超长链脂肪酸,表明酵母中异源表达的KCS6蛋白没有活性,或KCS6蛋白不能以酵母的脂肪酸作为催化底物合成超长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6.
香蕉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对乙烯非常敏感,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目前,香蕉果实后熟机理还未完全探明,后熟过程中己糖激酶(HXK)与乙烯的关系还不清楚。通过BLAST比对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HXK基因家族的11个成员,经克隆获得这些基因的序列,并研究HXKs基因在香蕉果实自然后熟过程中的转录表达谱,重点研究乙烯利、甘露糖、NAG和1-MCP对HXKs基因表达、HXK酶活和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HXKs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乙烯利上调大多数HXKs基因的表达和HXK酶活,1-MCP的作用正好相反,这表明外源乙烯正作用于HXK。另一方面,甘露糖加快内源乙烯生物合成,NAG却推迟内源乙烯生物合成,这说明HXK正作用于内源乙烯生物合成。所以,在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乙烯和HXK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将为进一步阐明香蕉果实后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为香蕉果实保鲜新技术的挖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闽西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近几年来闽西北地区水稻制种存在的制种基地点多,面广;制种组合杂,乱,全;抽穗扬花期选择不当。;制种产量处于低较水平;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合理安排制种基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C-Myc表达、谷氨酰胺代谢和神经坏死病毒复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斜带石斑鱼鳍条细胞(GF-1)中的C-Myc基因(GF-1-C-Myc),结果显示GF-1-CMyc基因cDNA全长81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85 bp,编码95个氨基酸(aa),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与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实验表达和纯化了GF-1-C-Myc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与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了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结果显示,缺乏谷氨酰胺会同时抑制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NNV)的复制,添加谷氨酰胺可同时促进GF-1-C-Myc的表达和NNV的复制;此外,NNV感染可上调GF-1-C-Myc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消耗GF-1细胞培养液中的谷氨酰胺。研究表明,GF-1-C-Myc基因可调控宿主谷氨酰胺代谢,从而有利于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本结果为防控NNV的感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玉米生长后期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型根剖面系统,采用微根管观测系统及方形整段标本法和地下根系室玻璃窗,对‘屯玉46号’玉米根系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方形整段标本法和微根管法测得的根长密度占整层总根长密度比例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717,且两种方法在0~2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比例均为最大。0~60 cm土层为玉米根系生长活跃区,方形整段标本法测得根长密度生长量为其余层的4倍。两种方法测得的根长密度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为0.830,均匀性水平较好。玉米成熟期根系的水平幅度较乳熟期窄,下层根系仍处于生长中,垂直深度增加。玻璃窗与方形整段标本法观测的根深测定结果存在差异,这可能与观测环境条件不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红壤中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红河干热河谷地区开展优先流形态分布特征及与红壤特性关系的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土流失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干热河谷地区典型植被林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对红壤特性响应。[结果] ①林草地上层剖面平均染色面积分别为87.20%和91.97%,染色面积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局部深度内染色面积出现反弹现象;林草地优先流长度指数分别为766.8%和730.0%,林地土壤优先流较荒草地发达;林草地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 cm和35 cm;②染色路径宽度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0—20 cm土层内以大于250 mm的路径为主,20—40 cm内的染色路径在20—250 mm,而在40 cm以下的土层染色路径集中在20 mm以内;③优先流染色面积比、长度指数、染色路径宽度与土壤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总孔隙度、有机质、含水率等对染色面积比(DA)、长度指数(LI)、染色路径宽度(SPW)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7.80%,86.95%,87.45%;含水率、有机质、容重、总孔隙度和Al3+等因子与染色面积比、染色路径宽度呈最优线性关系。[结论] 土壤的孔隙特性、盐基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优先流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