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0篇
  8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234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2,3,4和5次·d-1)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率和水质的影响。试验在室内2m3的圆形水泥池(d=1.6m)中进行,采用全封闭养殖模式,凡纳滨对虾(初始重量为0.24g)养殖密度为50尾·m-3,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42.98%)。通过7周的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1~4次·d-1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对虾增重率显著增加;投喂频率由4次·d-1增加到5次·d-1时,对虾增重率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在1次·d-1时最低,2次·d-1时最高,2~5次·d-1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降低(投喂频率为1和2次·d-1之间、3和4次·d-1之间差异显著)。投喂频率为3次·d-1时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随着投喂频率1~3次·d-1增加,饲料系数逐渐显著降低,蛋白质效率显著递增;而投喂频率从3~5次·d-1增加时,饲料系数增大,蛋白质效率逐渐下降(3和4次·d-1差异显著;4和5次·d-1之间差异不显著)。投喂频率对水环境中的pH值、H2S含量、COD、盐度等水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在养殖后期水环境中投喂频率3~5次·d-1的NH 4和NO-2浓度较投喂频率1~2次·d-1时高。  相似文献   
42.
利用MODIS10A2积雪产品数据(2001~2013年)对西藏墨竹工卡县积雪的时间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墨竹工卡地区墨竹工卡98.62%的区域积雪持续日数是不超过180d;积雪随着海拔升高,持续天数也在增加;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季节性差异大.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骤变对黑鲷仔鱼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温由18℃降至14、12℃时,黑鲷仔鱼在24 h的存活率接近50%;当水温由18℃骤升至22℃以上时,仔鱼存活率急剧下降;当水温由18℃骤升至26℃时,仔鱼在24 h内全部死亡,可见温度骤升较温度骤降对黑鲷仔鱼存活率影响更大。当盐度由28骤升到33时,24 h的黑鲷仔鱼存活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80%;其他盐度骤变处理下黑鲷仔鱼均有较高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温度骤变对黑鲷仔鱼存活率的影响较盐度骤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F2代(针对饲料蛋白水平选育)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 计7 个饲料蛋白质水平组(34%、36%、38%、40%、42%、44%、46%),对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2.84依0.04 g)进行48 d 养殖。结果表明,F2代斑节对虾幼虾在38%饲料蛋白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在34%饲 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最高,与36%、38%饲料蛋白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40%及以上的各饲料蛋白水平组;成活 率表现为低蛋白组(34%~42%)显著高于高蛋白组(44%、46%)。斑节对虾常规营养成分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全虾粗 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出上升趋势,但肌肉中各组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全虾粗脂肪含量随着 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胃蛋白酶表现为34%饲料蛋白组最高,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呈现出先上 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与肝脏蛋白酶的含量显示为波动互补的趋势;胃中淀粉酶的含量均高于肝脏,但胃淀粉酶 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胃和肝脏脂肪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综合生长数据、常规营养成分 和消化酶活力等指标得出,38%饲料蛋白水平较为适宜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生长,针对低蛋白水平饲料的选育是 有效的。  相似文献   
45.
分析测定了海水池塘养殖不同规格(8.3、12.5、16.7g.尾-1)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土池淡水养殖规格12.5g.尾-1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对虾肌肉的水分、脂肪和虾味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减少,蛋白质、灰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增加;相同规格的凡纳滨对虾中,淡水养殖对虾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虾味氨基酸偏低。综合指标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营养价值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提高;在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和虾味氨基酸含量上,海水养殖对虾高于同一规格的淡水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46.
<正>我县气候、土壤、水、肥条件适合于马铃薯的栽培,产量高,质量好。但是马铃薯种植区不同程度的发生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春季地温回升后,害虫昼伏夜出,在土壤表层潜行,咬食马铃薯幼根和嫩茎。害虫严重时咬断叶柄、  相似文献   
47.
48.
49.
为确定青海省某规模化发病猪场的发病原因,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临床组织病料进行了13种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该发病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研究结果提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发病猪场的病原进行快速鉴定,是病源快速诊断和防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目前,对该标准的修订历经计划、预审、送审阶段,进入报批阶段.根据<饲料标签>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新的<饲料标签>标准主要修订、补充了以下内容:1.鉴于市场上各种饲料标签存在着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单位符号不符合规定等情况,新的标准增加了一个"标准的附录”,具体规定了饲料标签上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标注和举例.2.为方便标准的使用和理解,将标准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