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63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8篇
  15篇
综合类   20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7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为探讨棉蚜取食喷施啶虫脒和海岛素的棉花后对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温室内饲养的1~2龄棉蚜为研究对象,测定用啶虫脒和海岛素喷施棉花后棉蚜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棉蚜取食棉花后,啶虫脒和海岛素处理对初期棉蚜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96h内,啶虫脒和海岛素处理对棉蚜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活性表现为先抑制再激活后抑制,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均有激活作用。说明:用啶虫脒和海岛素喷施棉花后,可扰乱棉蚜的保护和解毒系统,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2.
新疆一枝蒿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一枝蒿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相对湿度、激素等处理对一枝蒿种子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一枝蒿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最适相对湿度为60%;IAA和NAA处理可提高新疆一枝蒿种子发芽率,6-BA和GA3不利于新疆一枝蒿种子的萌发;KT对新疆一枝蒿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2011年7月和9月对该保护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林间草地、沼泽地7种生境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1)共获得土壤螨类7268只,隶属于3亚目51科58属。其中甲螨亚目3819只,38科44属,占总数的93.34%;中气门亚目264只,9科11属,占总数的6.45%;前气门亚目7只3科3属,占总数的0.21%。整个研究区域中奥甲螨属Oppia、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钉棱甲螨属Passalozetes、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0.05%;阿斯甲螨属、短甲螨属、大翼甲螨属等13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数的29.43%;其余的41属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10.52%。2)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林间草地>混交林>沼泽地>草甸草原>灌木林;而类群数依次为阔叶林>草甸草原>沼泽地>针叶林>灌木林>混交林>林间草地。3)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其中0~5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cm,而10~15cm最少。4)在该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的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与植被类型、土壤环境因素及人为干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4.
通过经典分类学方法,对采自新疆各地的185号真藓属植物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报道新疆新记录2种:毛状真藓(Bryum apiculatum Schwaegr.)与近高山真藓(Bryum paradoxum Schwaegr.)。重新确定了曾有文献记载,但未见现存标本因而未加入新疆苔藓植物名录的:狭网真藓(Bryum algovicum Sendt.ex C.Müll.)与红蒴真藓(Bryum atrovirens Brid.)。并对新记录种的识别特征、生境及其地理分布作了阐述。根据识别特征绘制了狭网真藓、红蒴真藓与近高山真藓的墨线图。  相似文献   
95.
基于ZY1-02C卫星P/MS数据的草原伪步甲灾害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2011年底发射的国产ZY1-02C卫星P/MS数据,探讨遥感监测草原伪步甲(Prosodes dilaticollis Motsch)生物灾害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区位于新疆玛纳斯和呼图壁两县草场,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在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目标地物的光谱特征进行监督分类,将研究区内草原伪步甲危害区分为严重危害区、轻度危害区和无危害区3类,并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解译总体精度最高达74.2;,Kappa系数为0.78,地面实地验证精度为72;.[结论]国产卫星ZY1-02C的P/MS数据监测草原伪步甲生物灾害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艾比湖流域平原区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动态,2012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分别对该流域的灌木林、盐碱地、草地、自然林、果园、防护林及耕地等7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8971只,分别属于3门、12纲、29目(30类);其中甲螨亚目、弹尾目和垫刃目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72.1%;中气门亚目、蛭态目、前气门亚目、茅线目、鞘翅目幼虫、膜翅目和线蚓目等7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的19.9%。其余的2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8.0%。在7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其个体数水平分布依次为防护林耕地草地灌木林果园自然林盐碱地,而类群数顺序为防护林草地耕地果园灌木林自然林盐碱地。在垂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加深其类群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并各层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0~5 cm5~10 cm10~15 cm15~20cm。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变化依次为秋季最多,其次为春季和冬季,而夏季最少。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相似性特征,2011年7月和9月中旬分别对该保护区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林间草地、沼泽地7种生境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表明: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共14301只,隶属于4门13纲29目(30类)。在7种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之间有显著性差(p0.05),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草甸草原针叶林沼泽地阔叶林林间草地混交林灌木林,而Margalef(M)丰富度指数依次为阔叶林灌木林林间草地草甸草原混交林沼泽地针叶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依次为灌木林林间草地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沼泽地草甸草原。Jaccard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程度主要为极相似(处于0.75~1.00),而在个别生境间表现为中等相似(处于0.50~0.75)。7种生境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欧氏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现为以灌木林、沼泽地及阔叶林为一组、以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和草甸草原为一组、以针叶林单独为一组的三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是影响该保护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胚胎移植技术推广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供体选择、同期发情、超数排卵、手术采卵、受体羊同期发情处理、手术移植等技术应用,探索了规模化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组装配套,以加快胚胎移植在养羊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总结了供体羊选择标准、供体羊同期发情海绵栓法应用经验.供体发情率达100%、利用率为98.33%、输卵管法平均回收胚胎13.9枚、平均可用胚胎10.2枚:受体发情率81.66%、鲜胚移植受胎率77.92%、产羔率105.78%、繁殖率79.28%.结果表明,使用配套技术进行绒山羊胚胎移植较适合目前养羊业种羊改良的生产实际,技术较成熟、稳定,可在农村牧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气象站近47年的气温、降水、冻土等气象资料的变化及其对该地区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7年来,三江源区兴海县的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降水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干燥指数呈极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年最大冻土深度明显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鼠虫害、牲畜存栏数的不断增加、滥采乱挖和工矿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兴海县植被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严重。进入21世纪后,该地区的气候呈暖湿化发展,牧草产量和牧草高度呈上升趋势,提高了草地生产力,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0.
塔拉滩草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拉滩地处共和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草地退化、沙漠化加剧。通过研究1987和1996年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以及1994和1999年沙漠化普查与监测结果,分析了塔拉滩草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生物因素、人为因素3个方面,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封育禁牧;(2)人工促进退化草地恢复;(3)铺设沙障,沙障内种草植苗;(4)实施生态移民;(5)开发空中水资源;(6)以生态建设工程带动草地治沙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