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216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198篇
  149篇
综合类   1239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201篇
畜牧兽医   592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黄泛沙地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泛沙地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以山东省国有东明林场3 a,5 a,8 a,10 a生杨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室内试验与湿筛法分析了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并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团聚体分布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在表层土层(0—20 cm)中,随林龄的增加,大团聚体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增加再略减的趋势; 而在20—40 cm土层中,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为5 a>8 a>3 a>10 a; 在40—60 cm土层无显著差异;(2)在0—2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表现为3 a>5 a>10 a>8 a; 在20—60 cm土层,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且无显著差异。土壤稳定性与团聚体的形成和有机碳密切相关,有机碳含量与GM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均呈现一定程度表聚性,在0—20 cm各林龄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59.17%~74.26%。在3 a到5 a阶段由于土壤淋溶作用,可能导致有机碳储量发生转移,从表层土层(0—20 cm)向底层土层(20—60 cm)转移,而在8 a到10 a阶段,有机碳储量从底层土层向表层土层发生转移。研究结果为揭示黄泛沙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团聚结构形成与有机碳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2.
为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成效,以土壤保持量为评估指标,应用美国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评估了黄土高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以及植被、气象等因素对其影响,分析了2000年以来植被和气候变化影响下黄土高原土壤保持量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9年黄土高原土壤保持量平均值为109.5 t/hm2,并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0 t/hm2,空间分布黄土高原中部和东部土壤保持量增加较明显。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PP呈增加趋势,年平均值为330.5 gC/m2,且平均每年增加7.2 gC/m2; 2000年以来植被覆盖度年平均值为29.2%,且以平均每年0.52%的趋势增加。黄土高原地区2000年以来气温和降水量均显著增加,平均年降水量为469.1 mm,且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3.1 mm,年平均气温为10.2℃,平均每年增加0.03℃。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措施加强,加之区域“暖湿化”有利气候条件,促进了区域生态建设成效显现,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功能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3.
为揭示滇西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陇川县为例,参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对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营养元素含量及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铬、铜总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标准对比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介于3.49~7.45之间,均值为5.05,土壤偏酸;各营养元素平均值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为优良,速效钾含量为中等,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有64.17%、59.34%、75.33%、71.66%的耕地面积达到生产绿色食品土壤肥力要求,分别有35.83%、40.66%、24.67%、28.34%的面积土壤肥力不足;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评价,砷、铬、铜处于清洁状态;有20.27%、2.03%、4.73%的样本铅、镉、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铅、镉、汞轻度污染,镉有1.35%样本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2,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镉中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4.79%样本达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64.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幼虫消化道外形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斑星天牛消化道比光肩星天牛的较短,尤其以中肠明显。黄斑星天牛中肠膨大部分比光肩星天牛长而且皱褶多。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对毛鸟素沙地综合考察研究表明,该区饲料用植物资源蕴藏丰富、种类繁多、特色明鲜.毛乌素沙地植物有98科、420属、1106种,其中饲料用植物106种.与养殖业有关的植物,初步归纳为:饲草类植物、添加剂类植物、药用类植物、蜜源类植物和环保类植物.但该地区饲草植物还存在现状不明、用途不详、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调查、保护、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6.
本文介绍了鸡腿菇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病害的分类防治技术,以及虫害的防治方法。希望对鸡腿菇的丰产丰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7.
以吴屯杨叶片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激素以及不同部位叶片对吴屯杨叶片再生的影响,建立了吴屯杨叶片再生体系.试验表明: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为7 min,叶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5mg/L,抽茎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15mg/L+GA(3)1.0 mg/L为最佳,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2mg/L+NAA 0.03mg/L.  相似文献   
168.
1早调查早计划 海南玉米生产的成本较高,为了降低市场风险需要进行市场调查.玉米生产的季节性要求尽早进行调查,认真深入地调查市场,仔细分析所需的玉米品种及其所需数量,确定海南玉米杂交制种的品种和生产数量,避免盲目生产、擅自扩大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69.
以贵州都匀马尾松良种基地基因收集区内优树单株所采集的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形态、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等性状,剖析马尾松种子在单株间及单株内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马尾松单株优树间种子形态特征、品质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籽粒较大的种子拥有较高的萌发能力,发芽率最高达96.17%,内含物质主要以脂肪为主,占种子总重量的55%左右.种子形态指标与千粒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指标与可溶性蛋白质、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马尾松种子形态特征、萌发能力和营养物质含量在单株水平上存在一定的选择潜力,进行种子园的母树选择时,可结合种子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0.
为了能够对呼伦贝尔市旅游气候资源价值做出评价,帮助旅游产业健康科学发展,通过人居舒适度等级、体感温度、着衣指数等几个方面对呼伦贝尔市旅游气候适宜度进行分析,并提出游览时间、目的地及穿衣建议。结果表明,对于休闲避暑为目的的游客最好选择6、7、8月,若有参观岭西北部林区的游客选择7月为最佳,6、8月需携带外套,而冬季游览、滑雪的游客可选择1、2、3、11、12月,其中1、2、12月冻伤危险较大,需做好防寒措施,春秋季节温度变化大,根据目的地着衣指数选择装备,旅游管理部门应结合各季节和景区所在地的气候适宜度情况妥善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游客可根据自身旅游目的及情况科学选择合适时间、景区进行游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