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以"黄金梨""红香酥""华山梨""中梨1号"4个品种为试材,对其生长参数、生理指标、叶片表型参数及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梨树品种在西藏林芝地区生长及光合特性,以期为梨树在西藏高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以及引种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黄金梨"地径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且变异程度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4个品种净光合速率均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黄金梨"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黄金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黄金梨"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在西藏林芝地区高海拔、低温、强辐射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生长表现及光合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来源的西藏地方油菜(Brassica napus L.)为材料,分别采用NaCl浓度为0、60、120、180、240mmol/L的溶液对13个参试的白菜型油菜种子进行处理,并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指标及胚根长、胚轴长和总鲜重等幼苗生长特性,比较盐胁迫对白菜型油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不同胁迫间有明显差异;雍布拉康和桑耶镇聂果村种源耐盐性弱,多那村、扎布村和雪巴村3个参试白菜型油菜耐盐性较强;其中11个参试白菜型油菜发芽特性可分为4个类群,山南市多那村和日喀则市吉定村白菜型油菜分为一类,该类在中低盐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高,出苗快,耐盐性最好。13个参试材料中,山南地区多那村、扎布村、雪巴村和日喀则吉定村的4种白菜型油菜耐盐性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种源江孜沙棘的光合变化规律和光适应能力,以西藏自治区江孜县、拉孜县和白朗县3个种源的江孜沙棘苗木为试验材料,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光响应曲线,应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估算不同种源的江孜沙棘其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等光合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孜县种源的江孜沙棘其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暗呼吸速率最大、光补偿点较小、光饱和点最大、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并且生物量最高;江孜县种源的江孜沙棘其光补偿点最大,其各光合指标最小;可通过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判定植物光合参数变化。3个种源的江孜沙棘中,拉孜县种源其适应光合逆境的能力最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1曲水县造林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植树造林工作已受到各界人民的重视,但梳理整个造林绿化的过程,会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较大的问题。首先,由于曲水县干旱缺水、病虫鼠害较为泛滥,导致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曲水县地质地形较差,造林地点多选为土质山石地,政府的补助费用较低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会导致每年曲水县的补植量很大,实际造林往往不能满足预期中的需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呼吸是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的主要环节,也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碳以CO2形式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已有研究的相关成果,探讨了国内外生态系统呼吸的不同测定方法以及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呼吸的主要因素,揭示了现有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单一化研究方法以及单因素试验研究手段对生态系统呼吸研究结果产生不确定性。为准确估算生态系统呼吸值,建议以多因素交互试验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并采取不同测定方法,长期开展野外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6.
植物物候是植物为适应其生长环境而呈现的节律性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最敏感指示器之一。为了探讨高寒植物对其生长环境水热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机制,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模拟增温装置进行增温,以茎直黄芪(Astragalus strictus Grah. Ex Bunge)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返青、枯黄物候和生长期长度对2016—2019年季节性不对称性增温(全年、生长季增温)的响应特征和机理。研究发现:茎直黄芪的平均返青物候在年际间差异极显著;2019年与其它年份比较显著提前了茎直黄芪的返青物候;增温未影响茎直黄芪返青物候;与对照比较,全年和生长季增温分别延迟了茎直黄芪枯黄期7.7和1.9 d,缩短了其平均生长期长度1.7和14.5 d;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增温提前植物的返青物候,延长其枯黄物候,导致生长期延长,自然水分条件相对较低时则相反。综上分析,水分条件是该区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西藏3种沙棘属植物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西藏3种沙棘属植物光合荧光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西藏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2年生云南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 Yunnanensis)、江孜沙棘(H. gyantsensis)和肋果沙棘(H. neurocarpa)苗木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持续干旱0,10,20,30 d处理,测定其光合荧光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3种沙棘属植物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电子传递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有效光化学效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和SPAD值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水分饱和亏缺、丙二醛、脯氨酸、过氧化物酶呈上升趋势;云南沙棘和肋果沙棘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呈下降趋势,江孜沙棘水分利用效率和羧化效率分别呈倒“V”或“V”型变化;云南沙棘和肋果沙棘光化学猝灭系数呈下降趋势,江孜沙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云南沙棘和江孜沙棘还原性糖含量呈倒“V”型变化,肋果沙棘呈下降趋势。采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对3种沙棘属植物1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现一致。【结论】西藏3种沙棘属植物的抗旱能力依次表现为江孜沙棘>肋果沙棘>云南沙棘,江孜沙棘是西藏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探讨Zn~(2+)、Mn~(2+)、Fe~(3+)、Pb~(2+)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高羊茅(Festuca elata)种子发芽及生长特征的影响,试验采用组织培养法进行了Zn~(2+)、Mn~(2+)、Fe~(3+)、Pb~(2+) 4种重金属胁迫下,2种牧草的发芽试验,测定了2种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析了2种牧草种子对重金属的耐受性,以期为西藏中部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牧草的混播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Zn~(2+)不同浓度胁迫下,2种牧草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Mn~(2+)胁迫时,紫花苜蓿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均高于高羊茅,且差异显著(P0.05);当Fe~(3+)胁迫浓度为1 000 mg/L时,高羊茅的相对发芽率仍高于紫花苜蓿2倍,抗性比紫花苜蓿强;Pb~(2+)胁迫时,紫花苜蓿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明显高于高羊茅,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Pb~(2+)浓度高于500 mg/L时,高羊茅已达致死剂量,高羊茅抗性比紫花苜蓿弱。从4种重金属对2种牧草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的影响来看,2种牧草种子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抗性不同。从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来看,紫花苜蓿对Zn~(2+)、Mn~(2+)和Pb~(2+)的抗性更强;高羊茅对Fe~(3+)抗性更强。说明紫花苜蓿和高羊茅2种牧草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性,其人工混播在矿区土壤修复中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缘不同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藏高原东缘4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高寒灌丛、沼泽化草甸、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土壤表层(0~15 cm)的酶活性均高于其下层土壤(15~30 cm),而且随草地类型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4种类型草地中的变化趋势为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山地草原,酸性磷酸酶活性为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山地草原,脲酶活性在表层为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山地草原>高寒草甸,下层为山地草原>沼泽化草甸>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