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408篇
农学   382篇
基础科学   253篇
  232篇
综合类   1859篇
农作物   215篇
水产渔业   193篇
畜牧兽医   922篇
园艺   326篇
植物保护   19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研究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及其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10、100 μg/mL)单宁酸培养42 h后,检测COCs的扩散程度和卵丘细胞扩散指数,统计COCs的体外成熟率,检测成熟卵母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的水平,并统计孤雌激活及体外受精胚胎48和168 h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总细胞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μg/mL单宁酸组卵丘细胞扩散指数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降低(P<0.05);1和10 μg/mL单宁酸组GSH和GDF9水平显著提高(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孤雌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单宁酸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P>0.05),1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率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率显著提高(P<0.05),100 μg/mL单宁酸组孤雌胚胎囊胚细胞数及体外受精胚胎囊胚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10 μg/mL单宁酸可通过提高卵丘细胞扩散能力及GSH和GDF9水平、降低卵母细胞内ROS水平,改善猪卵母细胞成熟质量,提高孤雌胚胎及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2.
为了促使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将农民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此乃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农业生产自身具有弱质性,因此加强合作社的风险管理非常必要。以都江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采用实地走访、文献研究等方式对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展开探究,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3.
针对湿地水环境监控需求,采用CC2530芯片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节点,基于Z-Stack协议栈构建局域自组织无线网络,水体监测传感器的终端节点采集的数据最终汇聚到由CC2531和ARM构建的协调器上,经GPRS与远程上位机客户端建立通信链接并接入互联网络。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湿地等大范围环境监控,具有成本低、便于维护和节约人力资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94.
为了研究适宜马精液体外保存pH,本研究选取4匹4~12岁英纯血种公马,收集精液置于pH为6.5、6.7、6.9、7.1、7.3和7.5的INRA82和INRA96稀释液中,低温保存1、24、48和72h后,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仪检测评价精子质量。结果表明:INRA96基础稀释液pH为7.1和7.3组保存48h后活精子比例(Total Mobility,TM)分别为81.33%±1.15和80.33%±4.04,显著高于pH为6.5和7.5组的72.67%±3.81和73.00%±4.58(P0.05),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INRA82基础稀释液pH为6.9组保存48h后活精子比例(Total Mobility,TM)为74.75%±3.51,显著高于pH为6.5和7.5组的67.75%±3.14和52.50%±1.53(P0.05),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马精子体外保存的适宜pH区间为6.9~7.3之间,当pH低于6.7或高于7.3时,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活力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5.
以4个引种燕麦(Avena sativa)为典型代表,对其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燕麦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燕麦饲草的科学收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全株C、N、P含量分别为322.30~333.97、17.42~75.62、2.74~5.42 mg·g-1,燕麦根C、N、P含量分别为298.42~317.92、11.47~73.71、2.82~3.42 mg·g-1,燕麦茎C、N、P含量分别为311.25~338.86、10.15~75.16、2.44~5.06 mg·g-1,燕麦叶C、N、P含量分别为330.80~372.47、30.64~113.80、2.59~8.65 mg·g-1;各器官间C、N、P含量表现为叶>茎>根。此外,燕麦各器官C、N、P含量的积累过程具有一定季节特征,C含量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N和P含量的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大,其在拔节期~抽穗期均...  相似文献   
96.
牛脂胺聚氧乙烯醚是一类广泛用于草甘膦制剂的农药助剂。大量研究表明,该助剂的毒性大于其活性成分草甘膦,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牛脂胺聚氧乙烯醚的结构、毒性以及其目前在环境中的分布水平和分析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牛脂胺聚氧乙烯醚在我国农药助剂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规范使用和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不同梯度氮、磷单独及混合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植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实验分析了青海省门源县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功能群水平地上生物量,植物全氮、全磷含量及氮磷比对多梯度氮、磷添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氮、磷添加均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添加对禾草类和豆科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磷添加对禾草类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磷交互作用对豆科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群落水平上,氮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氮含量,对植物氮磷比(N∶P)有正效应,磷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磷含量,对植物N∶P有负效应,植物全磷对N∶P的负效应大于全氮对N∶P的正效应。本研究表明氮、磷添加可能会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养分含量发生改变,植物群落逐渐向禾草类发展;此外,高寒草甸植物生长趋向于受氮磷共同限制。  相似文献   
98.
《种子法》修改中争议很多。本文就争论较大的品种审定、品种登记、两证合一、许可证有效区域和县域间检疫等5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种业界同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
精确农业自动变量施肥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肥机的作用是向田间施用肥料,以增加土壤肥力、补充作物养料,满足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而作物在生育期间对养分有不同的需求,使施肥机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各有差异。为此,设计研制了精确农业自动变量施肥机,并对其机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施肥机在不同的槽轮工作长度和施用不同肥料条件下的工作性能曲线,同时指出了施肥机输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现代玻璃温室智能气动天窗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满足现代温室对室内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快速、安全、可靠、低成本的气动自动化技术设计气动天窗系统,可以实现天窗系统开闭与开度的自动化调控。为此,讨论了气动天窗系统的原理,得出了驱动气缸负载模型以及各级风速下气缸负载特性,探讨了该系统可行性和特点。与传统技术比较,气动系统完全可以取代机械式开天窗,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位置控制精度高,天窗开度和通风面积显著增加,增强了利用自然通风调节温室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