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辽市主要有五大水系,湿地面积广阔。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 展,对湿地破坏严重,使得湿地面积锐减,湿地功能下降,湿地生态环境恶化。文章运用了遥 感、GIS技术对通辽市湿地进行分析研究,简略提出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时空动态对理解水热对植被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利用MODIS MOD16A2和MOD13A3月产品数据及气象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类型草地近15年(2000—2014年)的ET月季动态及相关因子。结果表明:3—10月的ET均表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荒漠草原,1—2月和11—12月的ET均表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荒漠草原。荒漠草原11月ET最大,其余各类草原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各类草原的最小ET均为5月。各类草原3—5月和10月的ET均为下降趋势,而1月、6月、7月和12月的ET均为上升趋势。春季、夏季和秋季的ET均表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荒漠草原,而冬季的ET表现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地植被荒漠草原。荒漠草原冬季ET最大,其余各类草原的ET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各类草原春季和秋季的ET均为下降趋势,而夏季和冬季的ET均为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10月及春季、夏季和秋季的ET与NDVI和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相反,1—2月、11—12月及冬季的ET与降水量负相关,而与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蒙古100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日降水数据,选取气候变化监测与指数专家组(ETCCDI)推荐的9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Sen’s斜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以及空间地统计方法,研究了极端降水指数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区域平均的全部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年际波动显著;分区的年际趋势有所差异,即东部地区潮湿日数(NW)呈增加趋势,其余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持续干燥指数(CDD)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中部地区所有极端降水指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年总降水量(PRCPTOT)减少趋势较明显;西部地区持续湿润指数(CWD)、强降水量(R95)、单日最大降水量(Rx1day)、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呈减少趋势,其余指数均呈增加趋势。从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区域差异显著,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呈上升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解释内蒙古生态屏障内涵的基础上,确定了内蒙古生态屏障区,并对各生态屏障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根据内蒙古生态屏障内的生态环境组成特点,提出了各生态屏障类型的建设与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5.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离不开脆弱的自然条件,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密不可分,且与后者的关系日渐密切。针对沙漠化产生的过耕、过牧、过樵等不合理人类活动,人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退耕、以草定畜、严禁采伐等。文章通过对典型区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针对过度樵采所采取的措施并不全面和彻底,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半农半牧区生物质能的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沙漠化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需要在沙漠化防治过程中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不合理的开垦是我国北方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45%的退化土地属这一类型.垦殖也是过去科尔沁地区沙地几度活化的主导因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科尔沁地区沙地的活化和稳定、垦殖期和弃耕期的环境特征的变化,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是主要的植物生理参数之一。本研究根据地面实测数据和由HJ-1CCD(Charge-coupled Device,CCD)及Landsat-8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影像提取的NDVI,分别建立研究区FPAR估算模型,对比分析和评价了CCD和OLI数据在反演研究区FPAR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CCD和OLI数据计算的NDVI与实测FPAR之间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针对每个基本采样单元(Elementary Sampling Units,ESU),两种数据反演的FPAR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且反演值相差甚少;剔除影像中受到云和云影影响的区域,整个研究区利用CCD与OLI数据反演的FPAR相关性好、分布趋势一致,且反演值均值差很小。本研究结果对该区域FPAR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使用HJ-1CCD数据。  相似文献   
8.
2000-2012年鄂尔多斯禁牧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鄂尔多斯实施禁牧、休牧政策以来获得的成效。[方法]以MODIS长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研究了2000—2012年植被生长期5—9月份鄂尔多斯禁牧区的植被覆盖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年度间植被覆盖度高低变化的方向。[结果]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自东向西逐渐减小,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2000—2012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均有低等级植被覆盖度向高等级植被覆盖度转化的趋势;2008—2012年植被恢复状况比2000—2004年和2004—2008年这两个阶段更优。[结论]禁牧政策使研究区植被长势逐年改善,禁牧、休牧政策对草原生态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浑善达克沙地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景观的角度分析该区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可知,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荒 漠化景观发展的基础和背景条件,超载过牧是荒漠化景观发展的主要原因,至于其他因素如滥 砍、滥伐、滥垦、滥挖药材、搂发菜、樵采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日娜  包玉海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3):159-165
为研究内蒙古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将内蒙古地区分为荒漠生态分区、草原生态分区和森林生态分区,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气象干旱评价因子,对1980—2015年内蒙古降水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内蒙古草原和森林区的SPI12有轻微减小趋势,而荒漠区的SPI12有增加趋势。(2)荒漠区干旱强度主要为中旱和轻旱,草原区以轻旱为主,森林区发生不明显干旱、轻旱和中旱的频率一样。荒漠和草原区干旱影响范围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全域性干旱,而森林区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区域性干旱。(3)春季3个区的SPI都有明显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的SPI均有减小趋势。秋季荒漠区的SPI有增加趋势,草原区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森林区SPI有减小趋势。冬季森林和草原区的SPI有增大趋势,而荒漠区SPI无明显变化趋势。(4)春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均有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都呈减小趋势。内蒙古秋季SPI变化趋势率表现为西部地区增大,东部地区减小。冬季荒漠生态分区SPI有增加趋势的站点多数分布于西部,有减小趋势的站点多分布于东部,草原区SPI有增大趋势的站点数较多,森林区的全部站点的SPI值都有增大的趋势。研究结论可为内蒙古地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