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28篇
  1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鹅掌楸引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亦称马褂木(江西庐山),为木兰科落叶大乔木。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我省产镇坪、镇巴及南郑等县。鹅掌楸为著名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现存资源稀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花、叶奇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我们对鹅掌楸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现简报如下。 1983年11月5日,从镇巴县苗圃引入鹅掌楸1年生苗50株,于当月15日栽植于我国试验田中。株距1米,行距50厘米,并施适量底肥,灌足水,用塑料薄膜覆盖。1984年春温度回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减少普通地膜和氮肥的投入,实现该地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在甘肃武威试验站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和覆盖方式(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对玉米和绿肥作物氮素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和间作对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玉米收获期,与无覆盖相比,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玉米植株吸氮量分别增加21.46%,11.22%和34.63%,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毛苕子和玉米//箭筈豌豆的玉米吸氮量分别增加6.94%和6.26%。玉米收获期,秸秆覆盖的牧草植株吸氮量较普通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46.75%,72.31%和21.76%,间作毛苕子的吸氮量较间作箭筈豌豆增加25.26%。玉米收获期,各处理玉米带、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牧草收获期,无论牧草收获期还是玉米收获期,单作玉米的玉米带、裸露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低于间作玉米。玉米收获期,普通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的玉米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无覆盖分别显著增加32.87%和27.82%,普通地膜覆盖的牧草(裸露)带0~14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无覆盖分别增加9.17%、6.07%和35.45%。  相似文献   
14.
世界优秀月季园赏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有许多优秀月季园,从历史、教育或观赏的角度来看,有些优秀月季园比较独特。世界月季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Rose Societies,WFRS)于1995年开始评选世界优秀月季园并给予颁奖。此评选活动每3年进行1次,到目前为止,共评出35个世界优秀月季园(Garden of Excellence)(见附表)。我国仅有1个,即深圳人民公园,始建于1983年,1986年开始栽植月季,于2009年获得该项荣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君子兰叶片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采用MS NAA2.0mg/l 2,4-D4.0mg/l BA2.0mg/l 糖5%培养基,叶片正面向下的接种方式对君子兰叶片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延长叶片的培养时间,防止“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该文通过文献研究表明 :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 ,原产 47个种、18个变种 ,对世界百合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尚有一半性状优良的百合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 ,围绕着百合的观赏性状、抗性、品质和繁殖能力等育种目标已培育出许多新品种 .生物技术在百合品种改良上主要应用于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离体胚培养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花药培育与单倍体育种 ,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修饰性状 ,以及良种快速繁育等 .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将使百合育种工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降凝剂在含蜡原油中作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花朵便以其绚丽多彩的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红、橙、黄、蓝五颜六色的色彩妆点着世界。花为何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颜色?这一问题虽然很早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所限,长期以来人们仅仅停留在以各种不同方式来描述它们的表象阶段。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花色是以其所含有的植物第二次代谢产物——色素为母体呈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世界梅花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但中国花卉的多样性如何?“丰富多彩”的花开到底有多少种和品种?可立即应用的花卉、苗木到底有哪些?这些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回答,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