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41.
随着合成药物、抗菌素等药用添加剂出现的残留、耐药性及对动物体带来许多副作用的问题出现,国内外已开始从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等天然资源中,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饲料添加剂。因此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随之产生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指以天然物中草药的物性、物味和物间关系的中国传统理论为主导,辅以饲养和饲料工业等学科理论技术而制成的纯天然物饲料添加剂。在普通饲养条件下,将它添加于日粮内,与饲料混合供畜禽饲用,以期预防畜禽疾病、加速畜禽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产品质量,从而达到确保人体健康的最终目的。近年来,从…  相似文献   
42.
海藻属于低等植物,种类繁多。根据海藻中所含色素的不问,可将其分为绿藻 (如石莼 )、褐藻 (如海带、马尾藻、泡叶藻、巨藻等 )、蓝藻 (如束毛藻 )、黄藻 (如海球藻 )、金藻 (如钙板藻 )等等。海藻的形体大小各不相同,形体最小的单细胞海藻只有几微米 (叫微藻 ),而有的形体较大,如海藻中的巨藻长度可达百米左右。   海藻除野生外,也可人工培养。目前人工培养的海藻主要有海带、紫菜、石莼、裙带菜等。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早,最早进行人工养殖海藻是在青岛。在国外,不仅人工培养海藻进行的早,而且应用海藻粉作为饲料添加剂也较早…  相似文献   
43.
我国的饲料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迅速。近些年来,饲料企业已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如经营思想老化,销售模式老化,组织机构陈旧等问题。那么,在这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的饲料企业又如何来适应时代的变革呢?我想其他行业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对我们的饲料企业来说可以借鉴。下面就知识管理的一些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4.
植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前 言磷和钙是各种动物必需的常量矿物元素,它们既是机体重要的结构成份,又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发挥不可替代的代谢功能。所以,动物必须获得足够的磷、钙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生产活动。在集约化生产的今天,动物要获得足够的磷和钙,无外乎来自于饲料。然而在常规植物性原料(谷实类、糠麸类、油饼类饲料中,虽然含磷十分丰富,但其中三分之二的磷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由于单胃动物胃肠道不分泌或极少分泌植酸酶,使得植酸中的磷不能被直接利用。美国肯塔基大学经过十年研究得出:猪、鸡只能利用玉米中磷的10-20…  相似文献   
45.
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海藻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藻是海洋中一种自养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无机质转化为有机质。海藻粉是由若干种海藻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物质。饲料中通常以海藻粉的形式进行添加,添加比例为2%-5%时,效果良好。目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畜禽饲料中应用海藻粉作添加剂比较普遍,而我国却刚刚起步。本文就海藻粉的生产工艺、营养价值、添加效果以及存在问题与开发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生产者及加工厂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6.
饲用玉米在庆阳市北部旱作区生长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旱作区覆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30个饲用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1个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青贮23号、兴达101、九青645三个品种综合得分排名为前三位,可作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47.
杯伞(Clitocybe sp.)培养条件Box-Behnken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果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对影响杯伞(Clitocybe sp.) AS 5.112发酵胞外多糖与生长的关键培养条件(培养温度、时间和装液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4.3~25.8℃、时间为9.7~10.2 d和装液量为76.0~90.0 ml条件下,每毫升发酵醪可获得 1 253.00 ?g胞外多糖;而在培养温度为23.8~24.8℃、时间为9.6~10.3 d、装液量为71.0~98.0 ml范围内,每毫升发酵醪可获得8.32 mg菌丝生长量。通过对胞外多糖曲面方程和菌丝干重二次多项回归方程解逆矩阵得知,在培养温度、时间和装液量分别为25.0℃、9.9 d和83.4 ml时,杯伞AS 5.112胞外多糖的最大预测值为1265.45 ?g·ml-1发酵醪,在上述自变量分别为24.4℃、9.9 d和87.1 ml时,菌丝浓度可达8.50 mg·ml-1发酵醪;在24.5℃、9.9 d和84.7 ml的条件下,每毫升发酵醪可同时获得1 261.60 ?g胞外多糖和8.47 mg菌丝量。验证试验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48.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通过第二茬和第三茬收割的鲜草在田间的晾晒、观测记录,探讨水分随晾晒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下降至54%左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第二茬紫花苜蓿在上午收割的鲜草晒6 h,含水量从79.38%降至53.72%,下午收割的则在18 h后降至54.28%;第三茬在上午收割的鲜草晾晒8 h,降至53.60%。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哺乳母羊、羔羊流行病学调查及对死亡羔羊进行临床观察、剖检、镜检、实验室检验,确诊庆城县羔羊死亡原因主要是破伤风、布鲁氏菌病、羊痘、衣原体、支原体与小反刍兽疫的感染,羔羊不能从母体获得足够的免疫力,同时饲养管理不当、消毒不严、羔羊营养缺乏、体质差也是本病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调整羔羊免疫程序,进行综合性防制措施,通过试验,使断奶羔羊成活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在自主研制的抗鹿朊蛋白单克隆抗体基础上,建立和优化了鹿慢性消耗性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 CWD)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诊断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石蜡病理切片制作方法制备阴性和阳性切片,应用ABC法对获得的5株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5株单抗(编号分别为5A5、3B2、6D12、5E3、1F5)中只有5E3和3B2可以与CWD的阳性鹿延髓切片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且5E3的反应较强烈,3B2的反应较弱,其它3株单抗则在试验的浓度范围内无特异性免疫反应。此外,5E3的稀释比例为1:10 000时,免疫反应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单抗5E3可以用于我国CWD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