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鲁梅克斯K-1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梅克斯K-1是1995年从乌克兰引入我国的一种饲料作物新品种,它寿命长,生长快,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青绿多汁饲料。本文介绍了它的栽培技术,营养特点,以及作为饲料作物在饲喂猪、牛、禽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常见的加工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究藏猪和DLY猪结肠的消化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为2种猪的生产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5头同一天分娩的藏仔猪和杜洛克×长白×约克三元杂交猪(DLY猪),饲养至210日龄,称量藏猪和DLY猪的体质量,并计算2种猪的平均日增质量。将藏猪和DLY猪屠宰后采集结肠粪便样品,分别利用Elisa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藏猪和DLY猪结肠消化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析2种猪结肠中以上差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Y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藏猪与DLY猪结肠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藏猪结肠的6种Alpha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DLY猪(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相较于DLY猪,藏猪结肠中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和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而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科分类水平上,藏猪的普雷沃氏菌科、月形单胞菌科、红螺菌科、弯曲菌科、阿克曼氏菌科和紫单胞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瘤胃球菌科、梭菌科、消化链球菌科、肠杆菌科和浮霉状菌科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属和种分类水平上,共有8个菌属和4个菌种在藏猪和DLY猪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藏猪的月形单胞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弯曲杆菌属、马赛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以及纤维杆菌、普拉梭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DLY猪,而梭菌属、艰难梭菌属、埃希氏菌属和大肠埃希氏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DLY猪(P<0.05)。藏猪结肠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DLY猪(P<0.05)。在藏猪和DLY猪结肠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丁酸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厚壁菌门和梭菌属相对丰度与乙酸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月形单胞菌属相对丰度与丙酸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藏猪和DLY猪结肠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含量均存在差异,表明藏猪和DLY猪结肠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消化影响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43.
阿旺绵羊是西藏特色畜种遗传资源之一,是藏东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同时也是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抓手”,其产业发展与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该文对阿旺绵羊的生物学特性、经济用途、遗传资源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等方面运用归纳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阿旺绵羊后期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西藏林芝市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设定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A)、全株荞麦∶全株玉米=4∶1混合青贮组(B)、全株荞麦∶全株玉米=3∶2混合青贮组(C)、全株荞麦∶全株玉米=2∶3混合青贮组(D)和全株荞麦∶全株玉米=1∶4混合青贮组(E)共5个处理组。分别在青贮第7、14、30和60天时,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相比,全株荞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贮的发酵品质,混合青贮组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了乳酸含量,且氨态氮/总氮的值和丁酸含量均符合优质青贮饲料的要求量。从微生物菌群结构来看,混合青贮改变了青贮饲料的菌群结构,相比与全株荞麦单独青贮组,混合青贮组提高了厚壁菌门和LAB菌种的丰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菌的生长,且这种效果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越高而越显著。综合考虑全株荞麦利用最大化和发酵品质,建议将全株荞麦和全株玉米以2∶3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5.
母猪缺乳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由于常和母猪乳房炎、子宫炎同时发生,所以又称无乳综合征(MMA)。母猪产后无乳或缺乳,多由饲料单纯、营养不良、内分泌机能失调、后备母猪配种过早而乳腺发育不良或年龄老化、用药不当、意外惊扰以及乳腺炎、子宫炎等因素引起,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加以防治,否则可能会造成全窝仔猪死亡的严重后果。藏母猪繁育过程中无乳综合征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调查掌握西藏林芝地区藏母猪出现无乳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定防治对策,减少因无乳综合征给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6.
用激素诱导泌乳的方法对8只怀孕中后期因饲养原因而注产的奶山羊进行诱导泌乳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奶山羊基本达到了正常泌乳的水平,经F检验,日均泌乳量与正常分娩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牦牛在西藏畜牧业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据统计,西藏牦牛占全区总牲畜的16.77%,占全区大牲畜的76.94%,占全区牛类总数的88.55%,约有360余万头。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牦牛,同时牦牛还能为工业提供生产原料。提高西藏牦牛生产水平对于促进西藏畜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的的西南部,全区面积120多万km2,平均海拔4500 m以上。草原约有8000万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9%。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约5713万hm2。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大部分牧草低矮,产草量很低,全区大部分草原平均年亩产青干草仅25~30 kg,高者也只有50 kg。载畜量很小,饲养一只绵羊约需2 hm2草场。 牦牛是高原地区特有的家畜,但由于西藏高原环境条件较差,牧草枯草季节长。牦牛要在半饥饿状态下度过半年到八个月的时间,生长缓慢,出栏率低,平均为4.27%。三岁阉牦牛胴体重平均为67.09 kg,屠宰率为43.73%;五岁阉牦牛胴体重平均为111.30 kg,屠宰率为45.65%。母牦牛平均每天产奶1~2 kg,年产奶量为132~170 kg。西藏牦牛生产水平低除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外,许多人为因素也制约其发展,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起重要作用。如单纯追求数量增多,造成草畜矛盾突出;屠宰期晚,经济效益低;畜群结构不合理,农牧民科技知识缺乏,对科学养畜不太重视等。 针对目前牦牛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牦牛品质退化和草畜矛盾加剧,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提高牦牛生产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49.
为了研究红景天提取物对肉鸡外周血白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试验取3只健康雄性肉鸡分离外周血白细胞,以每孔1×106/m L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然后将红景天提取物(浓度分别调整至200,100,50,0μg/m L) 200μL加入24孔细胞培养板,37℃、5%CO2条件下培养24 h,离心后收集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相比于不添加红景天提取物的对照,100μg/m L、200μg/m L红景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细胞上清液中IgG和IgM含量(P0. 05)。此外,100μg/m L红景天提取物相比于对照还显著提高了细胞上清液中IL-1β含量(P 0. 05),100μg/m L、200μg/m L红景天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P0. 05)。说明红景天提取物能够促进肉鸡外周血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肉鸡的免疫机能,但在100μg/m L内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0.
旨在研究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基因的摄食功能。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异齿裂腹鱼CCK基因的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属于CCK-1亚型。异齿裂腹鱼CCK的cDNA全长为773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372bp,可以编码123个氨基酸。异齿裂腹鱼CCK由1个信号肽和1个典型的CCK-8肽保守结构域组成,为亲水性蛋白,但没有跨膜结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异齿裂腹鱼CCK基因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齿裂腹鱼CCK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肠道、心脏、肝、脾、肾、皮肤、鳃、眼和鳔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餐后CC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禁食使异齿裂腹鱼CC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而复喂使CC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表明CCK基因既是异齿裂腹鱼的餐后饱感信号因子,又是长期调控摄食因子。本研究为异齿裂腹鱼的人工饲养和品种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