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1414例,治愈1242例,好转95例,无效77例,治愈率为87.84%,有效率为94.55%,大多1~3次治愈,治疗后3个情期受胎1201例,受胎率为84.94%,治愈后的牛只(1242头)3个情期受胎率为96.91%。健康对照组273例,产后3个情期受胎223例,受胎率为81.68%。表明清宫液不仅治疗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而且还能明显地提高受胎率。为肯定疗效,在治疗前后,还做了血液和子宫颈口分泌物的细胞消长、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酶联免疫乳汁孕酮测定、清宫液对子宫肌的作用、清宫液中中药抗炎免疫药理作用及其主药益母草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凡治愈病例的各项指标,均迅速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清宫液中中药还具有良好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国际毒素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atural Toxins)1989年5月22~25日在中国桂林地矿部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召开。大会主席由王兆南教授(中国)、Anthony T.Tu.教授(美国)担任。英国、法国、西德、日本、加拿大、美国、印度等20个国家的79名天然毒素专家到会。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广西、福建、甘肃、陕西等25省(市)的319位专家、教授、企业家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台湾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23.
疯草中毒研究概况及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疯草中毒研究概况及其进展张洁,刘绪川(中国农业科院学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疯草(Iocoweed)是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的总称,对动物有着几乎相同的毒害作用,国外将这类毒性植物引起的家畜中毒病统称为疯草中毒(Locoism)[1,2]。疯草...  相似文献   
24.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系野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果实圆球形,橙黄色或桔红色。沙棘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果都具有珍贵的价值。沙棘叶可炒制沙棘茶,色泽艳润,香高味醇;沙棘花也是很好的蜜源,还可提炼香精;沙棘果营养丰富,可制造各种保健饮料和保健食品;沙棘油是各种生命活性物质的浓  相似文献   
25.
奶牛子宫内膜炎实验动物模型复制及其病理组织变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怀孕家免30只,产后施用器械损伤子宫内膜或产前强行人工流产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后,子宫内灌注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18h 培养物,诱发家兔发生子宫内膜炎,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理发生,同时为试验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了一种简易可靠的试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6.
山黧豆对动物繁殖的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通过在饲料中加入特定比例的山黧豆粉,饲喂动物并进行繁殖试验,检测其受孕率、活产率、出生存活率和哺育成活率,证明山黧豆毒素(BOAA)未侵害生殖系统,不影响动物的繁殖生育。  相似文献   
27.
山黧豆(Lathyrus stativus L.)属蝶形花科香豌豆属,籽实黄色微带青灰,大小似豌豆,外形有棱角,俗称山棱豆或马牙豆。山黧豆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且具有耐寒耐旱、生长期短、抗病虫害、产量稳定等优点。亚洲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及欧洲、美洲都有大面积栽培。加拿大有关学者认为,山黧豆是北美高原有希望的高蛋白豆类作物。在我国,山黧豆主要在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的干旱地区种植。据报道,不同品种的山黧豆籽实内含有毒  相似文献   
28.
当今美国有一千一百万头奶牛产奶,其中一半可能患某种形式的乳房炎。乳房炎是被大大低估了的一种侵害奶牛的独特疾病。以致每天在母牛身边工作的牛主都不了解其全部重要性。乳房炎引起的损失有多大呢?国家估计每年每头牛为35—60美元。这个数字显然是低估了。比较合理的数字应该是每年每头牛90—250美元。  相似文献   
29.
山黧豆及其有毒成分(BOAA)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黧豆粉通过乙醚回流萃取,减压浓缩,热水重结晶,获得β-草酰氨基丙氨酸(BOAA)纯品。试验研究包括急性中毒试验,慢性中毒试验,致癌试验,动物繁殖试验,致畸试验,临床观测,血液学和肝肾功能检查,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超微结构观察,心电图检查。试验结果,BOAA小白鼠腹腔注射LD#-(50)为748.86mg/kg,雏鸡腹腔注射LD#-(50)为694.93mg/kg,表现为明显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动物长期饲喂大剂量高毒山黧豆,脊髓、脑神经细胞和肝、肾实质细胞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损伤。山黧豆毒素无致癌或促发肿瘤的作用,对动物繁殖能力无明显影响,胚胎检查亦无畸形表现。试验证明,山黧豆有毒成分(BOAA)为神经毒素,其经血液循环,透过血脑屏障,主要伤害中枢神经系统。本文还针对低毒山黧豆作为畜禽高蛋白饲料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