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61.
刘歆  朱容  朱波  杨梅  刘章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688-2694
[目的]明确水稻再生力及产量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47份水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海南陵水和湖北荆州进行2年大田试验,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水稻再生力及产量与头季稻9个相关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明确影响水稻再生力强弱和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结果]247份水稻种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分蘖力和再生力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再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水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分蘖力、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均表明,头季稻有效穗数对再生力直接作用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头季稻产量和再生季产量与头季稻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再生率的遗传效应在不同环境下相对稳定,影响水稻再生力强弱与再生稻产量的关键性状为头季稻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早稻直播条件下冬种紫云英翻压还田对稻田CH_4与N_2O排放的影响。选取南方双季稻区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冬闲-双季稻,不施氮肥(CK);冬闲,早晚稻每季施氮200 kg·hm~(-2)(N_(200));冬种紫云英全量还田,早晚稻均不施氮(CMV);冬种紫云英半量还田,早晚稻每季施氮100 kg·hm~(-2)(CMV+N_(100))等4个处理的CH_4与N_2O排放速率及其全球增温潜势(GWP)与单位粮食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各处理CH_4排放峰主要在水稻种植初期至分蘖末期,早稻与晚稻出现最大峰值的处理分别是CMV(105.6 mg·m~(-2)·h~(-1))和CMV+N_(100)(52.94 mg·m~(-2)·h~(-1));N_2O排放峰主要出现在田间水稻种植初期至分蘖及田间水分干湿交替阶段,早稻晚稻最大峰值均为N_(200),分别为717.7μg·m~(-2)·h~(-1)和1 065.57μg·m~(-2)·h~(-1);与N_(200)相比,CMV+N_(100)增加了CH_4累积排放量,减少了N_2O的排放,且早稻季CH_4排放量低于晚稻季。与CK相比,施肥对于稻田GWP并无显著影响,其中CH_4对GWP的贡献可达90%以上;与N_(200)相比,CMV+N_(100)增加了早稻季GHGI,降低了晚稻季GHGI,而对双季稻GHGI并无显著影响。综上,早稻直播条件下紫云英还田配施氮肥虽然增加了稻田CH_4排放,但降低了N_2O排放,可降低晚稻田GHGI。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稻-稻-紫云英稻田土壤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研究,揭示不同施氮水平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促进稻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以湖南省8年定位田间试验稻田土壤为对象,试验处理以冬闲水稻田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冬种紫云英还田条件下水稻季三个施氮肥水平分别为不施氮肥(0 kg N·hm-2,CN0)、施中水平氮肥(100 kg N·hm-2,CN100)、施高水平氮肥(200 kg N·hm-2,CN200)。采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稻田土壤的总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总细菌数量为1.25×108~8.47×109拷贝数·g-1干土;处理间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和物种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均存在显著性差异;16S rRNA基因在门水平分类下3个主要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分别占总OTU比例的42.22%~54.54%、8.56%~20.73%、10.98%~15.08%;CN100土壤样品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低于CN200、CN0和CK,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为CN200、CN0和CK的2.26、1.58倍和1.17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土壤细菌菌群结构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与土壤pH值、铵态氮、硝态氮存在密切相关性。研究表明,在冬种紫云英还田条件下施加氮肥可以显著改变湖南省双季稻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结构。  相似文献   
64.
洪湖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年6月在洪湖采集的20个水样的水质指标测定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洪湖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评价方法可有效地进行水质分析,评价结果为该时段水质状况以Ⅲ类水为主,不能充分满足湖泊水体功能的要求.水质评价结果可以为洪湖生态恢复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育成的大穗型和超大穗型二系、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在结实期间冠层功能叶及根系代谢活性的早衰现象,是降低空秕率、发挥杂交组合大穗优势、从营养生长优势转化为经济产量优势的主要障碍,尤其是灌浆后期,约有30%左右的大穗型已受精弱势颖花要在强势...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丹江口库区坡耕地传统耕作措施和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作物耗水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具有较大的影响,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其中免耕(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在作物播种期可以显著增加播种期表层土壤含水量;免耕秸秆覆盖对总生物量和玉米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丹江口库区坡耕地上实施免耕加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既有利于作物对水分的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67.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设计了旱田、水田、旱改水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稻季田间甲烷(CH_4)排放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稻季C_4排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硝态氮含量和p H对CH4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H_4排放差异主要集中于作物生长前期,水稻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_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46%~90.5%。2013年和2014年水稻生长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排放的CH_4总量均表现为水田旱改水旱田,分别依次为120.7、13.1、1.56 kg/mm~2和156、22、17 kg/hm~2。研究表明,水田利用方式下稻季CH_4的平均排放速率和季节排放总量均显著高于旱田和旱改水,旱田和旱改水利用方式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参与者对有机农业的认知程度、消费现状、理想售价以及对有机农田景观文化功能的支付意愿,基于条件价值法(CVM)对江西省万载县、宜春市和南昌市3个级别地域居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理想售价和支付意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有20.7%的受访者对其比较了解,总体认知程度较低。受访者认为有机产品的理想价格为常规产品的2.6倍,理想价格与受访者的了解程度显著相关(P=0.034),与受访者的性别(P=0.002)和月收入(P=0.002)呈极显著相关。受访者对有机农业景观文化教育功能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16.7元/(人·年),支付意愿与受访者的了解程度(P=0.002)和月收入(P=0.000)极显著相关。基于此研究得出,加大宣传、合理定价、针对高收入群体等都是扩大国内有机产品及服务市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9.
密植化控对棉花增结内围铃及早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密植化控塑造较小个体组成适度群体的前提下,内位1~2果节着生有效铃的比率比对照提高15%以上;1~2果节着生有效铃的比例与10月份前收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7**),与11月份后期棉花收获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14**),可使收花进度明显提高。获得这一早熟性能,是棉花生产早熟、高产、优质相结合的现实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0.
1999~2001年连续三年小麦夏季繁殖试验表明,地处江汉平原的荆州城西郊,8月初至11月中旬的气候生态条件基本能满足半冬性偏春性小麦的生育需要。各分期播种的试验用种未经春化处理,大田播种后能很快出苗,顺利抽穗并基本成熟,全生育期92~102 d,表现出“二短二长”的生育进展,植株较矮、穗长变短、穗粒数偏低、千粒重下降。同时,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季播种的小麦。在江汉平原,一般8月上旬为小麦夏繁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