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12周龄的雏鸡与青年鸡,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其它致病因子,且对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1].  相似文献   
3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GC902株可引起10日龄SPF鸡胚肝脏坏死和脾脏明显肿大及较高的死亡率。接种2周龄SPF雏鸡,同时设标准I型强毒CJ801株和标准变异株强毒1084A株接种对照,该毒株接种后第3天才出现法氏囊粘膜浆膜出血、个别黄化、质硬等病变,且于第4天法氏囊明显萎缩变小,至接种后20天法氏囊仍严重萎缩;接种后第2天引起脾脏显著肿大,于第12天时大小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表明,该GC902株对SPF雏鸡的致病性与标准变异株基本一致,仅有一定的差异,但明显不同于标准I型强毒株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3.
正1国外肉鸡疫病控制研究及其技术发展1.1肉鸡疫病流行发展动态1.1.1细菌性疫病最近几年,人类的食源性疫病的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虽然传染源不是特别明确,但涉及到禽类、禽肉产品的也很多。大肠杆菌和一些其他的食源菌如产气荚膜梭菌、李斯特菌等能通过受污染的肉鸡屠体进入人类的食物  相似文献   
34.
刘爵 《北方牧业》2011,(9):11-12,9
<正>1肉鸡疾病发生情况禽病是导致我国家禽死亡、淘汰、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国因家禽发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超过100亿元;而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值则远超过100亿元;另外,同比表明,我国用于每羽鸡的药物和疫苗费用平均为美国的6~10倍。  相似文献   
35.
36.
14头同期发情青年母猪排卵后32小时,取出受精卵进行微注射或在胚胎培养液-3(加或不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中培养72小时。使用猪肺泡巨噬细胞分离病毒,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样品中的病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注射或加有PRRSV的胚胎培养均未明显抑制体外猪胚胎发育(分别为P=0.75和P=0.14)。用10 ̄20TCID50的病毒微注射或大浓度病毒处理胚胎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7.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LX株感染SPF鸡免疫器官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超强毒LX株接种2周龄SPF雏鸡,在其法氏囊、脾脏、胸腺、盲肠扁桃体、骨髓和哈氏腺中均可检出IBDV抗原的存在和CD4^ 与CD8^ T淋巴细胞的数量改变。在法氏囊中,CD4^ 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滤泡间隙和滤泡皮质,而CD8^ T淋巴细胞则丰在于整个淋巴滤泡和滤泡间隙,并且CD8^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CD4^ T淋巴细胞,在接种后14d仍未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或散在,而CD8^ T淋巴细胞则多存在于外周小动脉淋巴鞘和红髓。接种后胸腺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在皮质中减少,但在髓质增多,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CD4^+T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中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发生中心,尤其是CD8^ T淋巴细胞数比CD4^ T淋巴细胞明显多。骨髓和哈氏腺中也可见CD4^ 和CD8^ T淋巴细胞,而且CD8^ T淋巴细胞更多。在这些淋巴器官中,病毒损伤部位出现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迁入聚集,表明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IBDV超强毒的免疫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3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株的血清亚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株的血清亚型初步分析*刘爵刘有昌周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海淀10008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V引起的3~6周龄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导致感染鸡的免疫抑制,该病作为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39.
40.
为研制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亚单位疫苗,本研究对FAdV-4的Fiber-2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根据酵母密码子偏好性优化Fiber-2基因,并且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PIC9K-Fiber-2.将该质粒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