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我叫陶永祖,家住陕西省洛南县城关镇王塬村,全家4口人,耕地6亩,自从1997年修建沼气池后,日子红红火火,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相似文献   
22.
以适制红茶茶树品种政和大白茶春季一芽二叶新梢为原料,通过分析其红条茶加工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及其比值,探讨儿茶素组分与茶黄素组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萎凋期间,PPO、POD酶活性在萎凋末期达到最大值,儿茶素总量小幅下降,茶黄素组分TF小幅上升,PPO/POD比值从0.78下降到0.33;揉捻阶段,儿茶素组分含量下降加快,ECG、GCG、EC下降幅度较大,茶黄素组分快速上升,且TFDG增幅最大,PPO/POD比值降至0.28;发酵期间,儿茶素组分含量下降较揉捻时慢,茶黄素组分及总量在发酵4 h时达到最大值,PPO/POD比值在发酵3 h时下降至最小值0.27,此后上升;干燥阶段,儿茶素组分含量略减,其中EGCG降幅最大,茶黄素组分下降,其总量降至干重的0.47%,PPO/POD比值上升至0.47。认为红条茶加工中儿茶素组分与茶黄素组分动态变化是PPO、POD酶活性及其比值驱动的结果,且可根据PPO/POD比值确定各工艺适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马铃薯病虫草害对其产量的影响程度,开展了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评估试验,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病虫防治区、杂草防治区4个处理,系统调查统计不同处理区的病虫发生危害情况,对比分析产量结果,研究了洛南县马铃薯在2016年病虫害轻度发生年份杂草对产量综合受害损失的情况,明确了草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和防治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