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猪瘟是养猪生产的大敌,一直以来被广大规模养殖场视为首要防疫疾病。在过去的几年里,本病曾一度被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受生猪高热病及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生猪免疫抗体低下,使本病的发生呈现亚临床症状(非典型猪瘟)或与其它疫  相似文献   
22.
为全面真实了解我市养殖业发展现状,科学制定现代养殖业发展对策,我们深入基层,走访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召开专题座谈会,就现代养殖业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猪瘟传染病历来是养猪生产的大敌,一直以来被广大规模养殖场视为首要防疫的主要疫病.在过去的几年里,本病曾一度有所控制.但是,近年来由于受生猪高热病或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以市场为导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准则,动态的农产品消费和需求结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考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这两个生产部门的结构偏差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5.
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同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疫苗制作工艺的不断完善,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得到不断改善,对这两种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对2011年上半年和2009年我市防控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过程中使用不同疫苗后的效果对比,认为现用的疫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6.
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当前河南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供需现状就内容上可以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但就供给总量以及供给渠道仍然显得十分匮乏和不足.同时,在职能方面也存在功能不全、服务项目滞后于农民实际需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山西省阳高县4~9月草地蝗虫发生规律和数量。结果表明:4、5月蝗虫群落以各龄级的若虫为主,数量较多,且几乎只分布在茭蒿草原和狗牙根草甸中,说明这两类生境是上年蝗虫的主要产卵地和当年幼虫的主要栖息地;5月比4月数量略有下降,但5月以后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7月底数量最多、密度最大,之后数量呈逐渐减少趋势,9月的数量最少、密度最小;逐月进行F测验,结果表明:4、5、6、7、8月各样本之间的虫口密度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9月各样本之间的虫口密度差异为显著水平(P0.05);标准误差普遍较小,表明研究抽样误差较小,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8.
采用同一剂量和等比系列用药方法,用4.5%氯氰菊酯EC对草地蝗虫混合种群进行防治试验,发现防治效果与虫口密度成正相关关系(r=0.977 1),但最高防效只有62.84%,说明使用33.75mL/1 000m2的剂量偏低。另外,用1∶1.26的21.00、26.78、33.75、42.53和53.55mL/1 000m2 5个有效剂量进行等比系列用药量防治试验,发现浓度对数与防效机率值的相关系数为97.54%,证明防效与有效用药量密切相关,进而用机率值法测算出了4.5%氯氰菊酯EC对草地蝗虫混合种群的毒力回归方程:y=2.247 6+5.111 8x。依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同防治效果适宜用药量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9.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强畜禽集中屠宰,文章结合株洲市畜禽产业生产、流通和屠宰情况,分析了建设屠宰工业园的意义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抗菌肽对饲喂不同精料饲粮山羊瘤胃发酵和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8只4月龄雄性山羊,随机分3组,每组6只。对照组(Ⅰ组)、高精料组(Ⅱ组)、高精料抗菌肽组(Ⅲ组)分别饲喂300、600和600 g/(只·d)精料,同时Ⅲ组在精料中添加3.0 g/(只·d)复合抗菌肽。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Ⅱ组瘤胃液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甲烷(CH4)、氨态氮(NH3-N)、尿素氮、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脂肪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β-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丙酸、丁酸浓度及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2)与Ⅱ组相比,Ⅲ组瘤胃液丙酸、丁酸、NH3-N浓度及CMCase、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乙酸、T-VFA、CH4、尿素氮浓度与(乙酸+丁酸)/丙酸及木聚糖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MCP浓度及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活性极显著或显著增加(P0.01或P0.05)。由此说明,复合抗菌肽可调节山羊瘤胃发酵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是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