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氟啶虫胺腈是近年开发的砜亚胺类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喷施法等测定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触杀毒性、胃毒性及桑叶残留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稀释成的31.3~5 000 mg/L药液对2龄起蚕的触杀毒性极显著高于对3龄起蚕的触杀毒性(P0.01),但即使是高浓度(5 000 mg/L)药液对4龄起蚕也没有触杀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WDG稀释的不同浓度药液给2~4龄起蚕连续添毒4 h,对3个龄期幼虫3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与致死中量(LD_(50))分别为57.95μg/m L、140.45μg/m L、198.22μg/m L和0.055μg/头、0.197μg/头、0.784μg/头。分别于喷施质量浓度为66.7、33.3、25.0 mg/L的氟啶虫胺腈药液后的第1、3、5、7、9、11天,采摘桑叶全龄饲喂不同批次收蚁的家蚕,各浓度药液处理区桑叶饲养幼虫的发育经过未受影响,上蔟结茧的全茧量、茧层率亦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蚕区农田及桑园施用上述浓度氟啶虫胺腈药液后1 d即可采桑叶养蚕。综上认为,50%氟啶虫胺腈WDG对家蚕有较低的胃毒性,但其在桑叶中的残毒期较短,可在蚕区农田和桑园的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2.
HR601变速器是从美国引进转化吸收的重要联合收割机部件,广泛应用于国内联合收割机生成厂家,变速器内的差速器大齿轮在齿轮啮合中是受力最大的齿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了断齿的现象.针对出现的这种现象,很有必要对它进行受力分析.本文利用有限元接触分析法对该齿轮在一档工作时的最大受力情况,算出它的最大强度应力值及对应部位.对齿轮改进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饲喂桑叶不同时间后改喂家蚕人工饲料,家蚕拒食时间均在20 h以上;1~4龄桑叶育家蚕改人工饲料育后其发育时间与桑叶育相比明显延长,5龄差别不大;随着食桑时间的延长,改喂人工饲料后就眠率先逐渐降低然后上升;5龄家蚕桑叶育改人工饲料育的全茧量明显低于桑叶育的全茧量。  相似文献   
34.
农药苯氧威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苯氧威是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且胃毒强烈;致家蚕中毒死亡的最低浓度以及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均随家蚕龄期增加而增大,从5龄第3天起连续添食稀释32万倍~16亿倍的3%苯氧威药液,可使家蚕龄期明显延长且100%不结茧。依据试验结果认为:低浓度的苯氧威虽然不能致5龄家蚕幼虫死亡,但对蚕茧生产的危害很大,该药剂用于林木害虫防治应该远离蚕区。  相似文献   
35.
探讨换气孔数量及饲养台姿态对家蚕生长和茧质性状的影响。饲养蚕筐设置40个和80个孔径为10 mm的换气孔区,再将换气孔区分为饲养台水平区和倾斜区,倾斜区两长边高度分别为4 cm、6 cm。结果显示,4个试验区2龄眠蚕体重处于同一统计水平,均大于对照区,且与对照区有显著差异;茧质调查结果表明,40孔水平区的全茧量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其他试验区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6.
氯溴异氰尿酸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将氯溴异氰尿酸与磷酸三钠或碳酸钠复配成不同浓度药液,对家蚕主要病原体进行消毒试验。0.125 g/L氯溴异氰尿酸药液对白僵菌、黄曲霉菌可达到100%的消毒效果,但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无消毒效果;在0.125 g/L氯溴异氰尿酸药液中添加10.0 g/L磷酸三钠或碳酸钠后,对BmNPV、BmCPV可达到100%的消毒效果。将磷酸三钠或碳酸钠添加到1.0 g/L氯溴异氰尿酸溶液中,对BmNPV、BmCPV具有100%消毒效果的最低添加浓度分别为1.0、0.5 g/L和2.0、1.0 g/L。氯溴异氰尿酸药液稳定,添加磷酸三钠或碳酸钠后的复配药液稳定性差,但添加磷酸三钠的稳定性优于添加碳酸钠的稳定性。综上初步认为,氯溴异氰尿酸与磷酸三钠混合的消毒药液可以应用于家蚕真菌病、病毒病主要病原的消毒,且药液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37.
水平微润灌湿润体HYDRUS-2D模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探索土壤质地、初始含水率、压力水头和埋深对水平微润灌土壤湿润体特性的影响机理,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水平微润灌HYDRUS-2 D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模拟值与实测值非常吻合。在此基础上,模拟研究了3种土壤质地(砂壤土、壤土、粉壤土)以及壤土中不同初始含水率(0.085、0.106、0.130 cm~3/cm~3)、压力水头(0.6、1.2、1.8 m)和埋深(20、30、40 cm)条件下土壤湿润体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皆符合垂直向下水平方向垂直向上的规律,湿润体在形状上差异不大,土壤含水率等值线均为近似"同心圆";土壤质地对湿润体特性有显著影响,土壤质地越黏重,湿润锋运移速率越慢,湿润体体积越小,土壤含水率等值线越密集,其"圆心"越靠近微润管,灌水结束时,壤土和砂壤土湿润体体积分别是粉壤土的1.3倍和2.5倍;在确定的土壤质地条件下,初始含水率和压力水头对湿润体特性有较大影响,湿润锋运移距离及湿润体体积均随土壤初始含水率、压力水头的增大而增大,初始含水率为0.106和0.130 cm~3/cm~3的湿润体体积分别是0.085 cm~3/cm~3的1.2倍和1.5倍,压力水头为1.2和1.8 m的湿润体体积分别是0.6 m的1.6倍和2.2倍;微润管埋深对湿润体分布位置有显著影响,埋深较浅时,湿润锋容易到达地表,埋深较深时,土壤湿润体随埋深下移而同步下移。  相似文献   
3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蚕用异噻唑啉酮溶液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蚕用异噻唑啉酮溶液含量。[方法]使用C18液相色谱柱,以甲醇一水(体积比35:65)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54am,测定蚕用异噻唑啉酮溶液含量。[结果]测定CMI、NI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56%和0.82%,平均回收率为99.26%和98.79%,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和0.9998。[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蚕用异噻唑啉酮溶液含量是可行的,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征、原理及应用,并列举实例说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蚕药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成鱼肌肉的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差异,为中华乌塘鳢品质鉴定、养殖技术改进和红树林生态品牌创建及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定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肌肉的质构特性、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pH、胶原蛋白含量、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等指标,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野生和生态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及胶原蛋白含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P<0.05,下同);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弹性、咀嚼性和pH间存在显著差异,弹性和咀嚼性表现为生态养殖>野生>池塘养殖,pH表现为池塘养殖>生态养殖>野生;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滴水损失率和冷冻渗出率间无显著差异.常规营养成分中,池塘养殖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群体.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相同,均测出18种氨基酸和18种脂肪酸,含量也基本一致,但野生和生态养殖群体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群体.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3种不同来源群体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也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理想模式,分别为42.67%~44.11%和89.07%~95.95%.[结论]中华乌塘鳢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特点,3种不同来源的中华乌塘鳢主要营养成分相似,但野生和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的中华乌塘鳢肌肉质构特性和保健价值优于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