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辽宁省西瓜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瓜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柯赫氏法则证病,rDNA ITS测序,鉴定该病致病菌为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 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Cl; 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6; 黑暗条件利于病菌生长。病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西瓜茎叶煎汁培养基; 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2SO4; 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6; 黑暗条件利于孢子产生。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min;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相似文献   
202.
辽宁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型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鉴定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无毒基因型,了解无毒基因在不同地区流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品种布局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已经克隆且与稻瘟病菌致病性相关的6个无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选取辽宁省稻瘟病常发区的26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提取各菌株DNA样本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产物测序,对6个无毒基因PCR产物进行碱基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比较。对琼脂糖凝胶电泳未出条带的,设计不同引物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在PCR产物电泳检测中,Avr1-CO39、Avr-pia和Avr-pii没有产物条带,对这3个无毒基因设计验证引物,其PCR产物电泳检测仍没有条带出现,其结果证明辽宁省各水稻主产区流行稻瘟病菌中多不携带Avr1-CO39、Avr-pia和Avr-pii;对于其他3个无毒基因 AvrPiz-t、Avr-pik和Avr-pita则有特异性扩增产物,说明这3个无毒基因在各稻区稻瘟病菌中以不同突变类型及不同频率出现。其中,与Pi2、Pi9和Piz-t对应的AvrPiz-t,分别在22个菌株的中被检测到,且有21个菌株的序列与其序列一致,说明该基因遗传相对稳定,也间接证明携带Pi2、Pi9和Piz-t 的水稻品种在辽宁地区的广谱抗性;与基因组序列不同的16号菌株,在DNA序列192 bp处发生一个单碱基C的缺失,从而导致移码突变,且碱基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至72位氨基酸时提前终止,而使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失去无毒基因的功能。与Pik、Pik-p、Pik-m和pik-s对应的Avr-pik,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各菌株均有特异性条带出现,经测序验证等位基因序列分为4种类型(B、D、F、G),其中12个菌株携带可为Pik或其等位基因Pik-m和pik-p所识别的D类型;9个菌株携带B类型,该等位基因曾被报道,但是否具有无毒基因的功能仍未验证;另有2个菌株携带F类型等位基因,该基因为首次发现,并分别出现在丹东和盘锦地区。其特点在于与D类型基因间存在143(A/G)的碱基差异,氨基酸序列翻译结果显示其为错义突变,即48(G/D);而其余3个菌株携带G类型等位基因,该基因亦属首次发现,且仅出现在抚顺新宾地区,碱基序列与D类型存在168(G/A)的差异,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基因功能丧失。对于Avr-pita,26个菌株特异性扩增产物一致,但测序检测到5种等位基因类型,且均与Avr-pita有差异,碱基序列的变化多导致错义突变。这5种等位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之间差异由3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所致,分别为83(D/N)、192(Y/C)和207(K/R),3处突变均在基因结构域范围内,几种等位基因均已见报道。【结论】辽宁稻区流行稻瘟病菌中Avr-pik、AvrPiz-t和Avr-pita分布较为广泛,选育及推广携带相应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可减轻稻瘟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3.
高粱新病害-靶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粱靶斑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⑴引起靶斑病的病原菌为蜀黍生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Shetwin)Shoem」;⑵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 ̄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pH为3 ̄6;⑶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作为营养;以木糖、半乳糖、菊糖为佳,其次为蔗糖、麦芽糖等;利于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玉米粉、燕麦片和白高粱煎汁培养基;⑷田间土壤表面残落的和堆积在村屯附近的高粱秸垛表面的病残叶上的病菌,是翌年田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⑸所鉴定的620份高粱不同品种资源中,对靶斑病的感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6份为免疫和高抗资源。  相似文献   
204.
1998年辽宁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秋在辽宁省14个县区的水稻产田和试验田中96个品种(系)上采集的115份稻瘟病标样中,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出74个单孢菌株。经在7个中国鉴别品种上进行鉴定,74个单孢菌株划分为7群18个生理小种;其中在辽宁省流行的优势种群为ZD群和ZF群;同1997年相比,ZD群小种稳中有降,ZF群小种又有上升,重新成为优势种群;1985年导致中丹2号水稻抗瘟性丧失的ZA_(61)小种再度出现;ZG群小种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又显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205.
具蛇床子素母体结构衍生物JS-B对辣椒疫霉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具蛇床子素母体结构衍生物JS-B对辣椒疫霉菌丝干重和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 43.74 μg/ml 和 86.03 μg/ml.JS-B使用浓度为 400.0 μg/ml 时对辣椒疫霉表现为杀菌作用.扫描电镜研究表明JS-B能够使辣椒疫霉菌丝呈现干瘪和皱缩的现象.透射电镜研究表明JS-B能够破坏辣椒疫霉菌丝线粒体,使细胞核浓缩,细胞内出现囊泡,且细胞器畸形.在加入JS-B前添加终浓度为100.0 μmol/L的葡萄糖能显著减少辣椒疫霉游动孢子的破裂.  相似文献   
206.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培养和室内接种试验,开展辣椒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毒素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辣椒菌核病菌分泌的毒素产物为草酸,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病菌分泌的草酸浓度逐渐上升,当病菌生长速度最快时,草酸含量也达到最大值,p H则相应降低到最小值。草酸毒素可以调节培养基质的p H。草酸毒素和菌丝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侵染寄主组织,且草酸毒素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活力、幼苗的生长和植株的发育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