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211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92篇
  160篇
综合类   718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347篇
园艺   306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苹果品种华红和寒富及其杂交F1代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苹果在秋季的光合性能杂种优势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午间表现正向杂种优势,17:00表现出急剧上升。蒸腾速率(Tr)全天除17:00外,其他时间表现负向杂种优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全天表现正向杂种优势。气孔导度(Gs)9:00-11:00及15:00-17:00为正优势。胞间CO2摩尔分数(Ci)在11:00前为正优势。从日均值来看,在水分利用的能力上杂交F1代强于亲本,消耗等量的水分,杂交F1代比双亲能固定更多数量的CO2,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2.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的GISH鉴定及其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一套染色体(n=19),为真正的杂交种。为了解杂交扇贝的免疫学特性,在自然海域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下,分别对杂交扇贝及其亲本3个扇贝群体血细胞的胞内活性氧含量(ROIs)、血清凝集素效价(HA)、溶菌酶活力(LSZ)、抑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P0)、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9种非特异性免疫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除ROIs、SOD、ACP等3个指标显著低于虾夷扇贝外(P〈0.01),其他6种指标均高于虾夷扇贝,且除血清凝集素效价外均达显著水平(P〈0.05)。在杂交子代中,上述免疫指标除SOD活性低于低值亲本外(P〉0.6),其余8种免疫指标均介于双亲之间。杂交子代在9种免疫指标中有8种与母本无显著性差异,而子代与父本之间9种免疫指标中有7种达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说明,杂交扇贝在非特异性免疫上存在明显的偏母性特征,这点与子代在外形特征上的偏母性相吻合。因此杂交扇贝相对于其母本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抗逆优势可能与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关系。[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97—602]  相似文献   
113.
黄山猕猴原是野生动物,在山林间攀登,患病较少,后经驯化笼养后,由于运动少,疾病也相继发生。本文介绍猴苑内黄山猕猴患风湿关节炎,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转归过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4.
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犬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黄疸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流行范围广泛,对犬只危害严重.本文主要阐述了1例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过程,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宠物临床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5.
正辽宁是水果生产大省,正在稳步向果业强省迈进,无论是水果栽培面积、产量,还是水果出口量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年实施全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和部省级标准果园创建项目之后,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果业经济是辽宁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至2020年更是辽宁加快发展现代果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带着推进辽宁果业经济发展从哪里选择突破口,今后辽宁果业发展重点和存在哪些薄弱环节等  相似文献   
116.
周鑫  贾宝弟  刘冲 《蔬菜》2014,(3):9-10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春茬菇菜间作,研究在温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菇菜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温湿度不断升高,从5月中下旬平菇和番茄均开始出现病害,严重影响了2种作物的最终产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建议调整种植时间,进行秋冬茬试验。  相似文献   
117.
紫外辐射对栉孔扇贝精子遗传失活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紫外辐射对栉孔扇贝精子遗传失活及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光照强度为800μW/cm2·s的紫外线辐射40~50s的栉孔扇贝精子,与正常的卵子受精可以得到雌核发育的单倍体胚胎。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受精率明显下降,且受精卵极少发育到D形幼虫。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辐射后部分精子的顶体膜破裂,顶体丝伸出,辐射时间越长顶体受到的破坏越严重,证明紫外辐射可以诱导精子的顶体反应;精子的鞭毛在紫外辐射过程中也会受到破坏,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鞭毛脱落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推测紫外辐射导致精子结构的破坏是受精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8.
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时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精子在 80 0 μW/(cm2 ·s)的紫外线下辐射 ,然后与正常卵子受精 ,每隔 0 .5min取“受精卵”固定。在扫描电镜下连续观察精子的入卵过程 ,然后与正常精子的入卵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紫外辐射后的精子可以划分为 3种类型 :I类精子 ,基本无明显变化 ,可以激发卵黄膜举起形成受精膜 ,同时诱发卵子发生皮层反应 ,在受精锥的作用下正常入卵 ,但入卵的时间较正常精子晚 ;II类精子 ,顶体膜破裂 ,顶体丝伸出 ;III类精子 ,顶体丝伸出 ,鞭毛脱落。由于II、III类精子在紫外辐射条件下诱发了顶体反应 ,融解卵膜的酶提前释放 ,因而不能入卵。精子鞭毛的脱落 ,使精子丧失了运动能力 ,是导致卵表面附着的精子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正常精子还是辐射后的精子 ,入卵后在卵表面都留下一个类似受精孔的通道。实验组中未发现有多精入卵现象  相似文献   
119.
东营市潮间带泥螺增养殖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19~25日,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潮间带泥螺增养殖情况及泥螺对浅海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东营市潮间带资源和泥螺增养殖现状 1.1 潮间带资源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海岸线长350 km,滩涂面积12万hm~2(180万亩)。由于黄河及其它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入海,加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使潮间带区域海水形成较高的初级生产力,黄河人海口区全年总初级生产力为1.07×10~6t 有机碳(干),水体平均日初级生产力为358mg/m~3,海洋生物多达517种,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潮间带分布的主要经济贝类有文蛤、四角蛤、蓝蛤等,潮间带已成为经济贝类苗种繁育及成贝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120.
基于东北三省1981−2017年气候资料,明确不同区域不同耕作阶段(全年、休耕期和播前1个月)不同等级日最大风速发生的变化规律;结合考虑降水影响下的起动风速指标,解析不同区域各阶段风蚀发生天数的时空规律,为各区域提出相适应的土壤保护耕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全年0−3级、4−6级和7级及以上日最大风速年均出现频率分别为48.5%、50.4%和1.1%,研究期内,全年、休耕期和播前1个月0−3级日最大风速出现频率均呈增加趋势,而4级及以上风速出现频率呈减少趋势。研究区域全年风蚀发生天数比例为35.0%,而播前一个月发生风蚀天数占该时期总天数的比例高于全年均值,达57.0%。大部分地区各个时期风蚀发生天数呈减少趋势。辽河平原区和三江平原区休耕期和播前1个月风蚀发生天数均较多,应重视风蚀对土壤的影响。松嫩平原区虽然休耕期土壤风蚀发生频率较低,但播前1个月风蚀发生较多,该区域应倡导免耕技术以降低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