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45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44篇
  36篇
综合类   429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76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天津市培育的优质小站稻品种津川1号和隆优619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春稻和麦茬稻品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津川1号作麦茬稻的整精米率明显低于作春稻,而垩白粒率显著高于春稻;津川1号麦茬稻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偏高,食味值显著低于春稻;隆优619作春稻和麦茬稻无论在外观、加工、食味还是营养品质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是较理想的麦茬连作品种。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我国沿海的育苗场建设迅速,但在建设时往往只考虑到某一品种的育苗,忽略了其综合利用,造成了1年中有8~9个月时间育苗设备闲置。由于只进行某一品种的育苗,加上育苗技术不稳定,造成育苗失败亏损时有发生。一个育苗场若能很好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1年内培育多个品种的苗种,  相似文献   
53.
种业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关键。通过对上海市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从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强化科研育种创新、加大种业企业扶持、加大种业基地建设、强化种子质量检验能力等方面提出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4.
为了明确有机水溶肥“碧优丰”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棉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水溶肥在加快棉花生育进程和促进棉花生长中的效果与常规化肥效果相当,棉花产量略有提高,主要是通过单株铃数的增加使得产量提高1.3%;在其它种植成本费用一致的条件下,施用有机水溶性肥料,肥料成本可节省27.69元/667 m2,收益可增加93.42元/667 m2。试验初步验证了有机水溶肥在棉花生长发育上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替代常规化肥的使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对不同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耐旱性的影响,以忻藜1号(黑藜)、忻藜2号(白藜)和忻藜3号(红藜)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土培育苗的方法,设置6个PEG 6000浓度梯度(0、5%、10%、15%、20%、25%),对3种藜麦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胚轴长、根长等指标和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根长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用回归分析求得白藜半致死PEG 6000干旱胁迫浓度为20.02%,黑藜为20.25%,红藜为24.70%;(2)随着PEG 6000浓度的升高,3种藜麦幼苗SOD和POD活性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和脯氨酸含量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红藜耐旱性最强,黑藜次之,白藜最差。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富硒土壤(土壤硒含量1.0 mg/kg左右)大田试验,在水稻灌浆期(花后6和12 d)进行不同浓度(CK:0 g/hm2、T1:20 g/hm2、T2:40 g/hm2、T3:60 g/hm2、T4:80 g/hm2、T5:100 g/hm2、T6:120 g/hm2)有机富硒液体肥(有机硒≥6.0 g/L)叶面喷施,探讨植株地上部硒含量与分配特点,并分析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硒肥喷施对水稻株高、穗长、枝梗数、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结实率、千粒重和实际产量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过高(120 g/hm2)则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其中硒肥喷施浓度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R=0.7850,P<0.05)。随着硒肥喷施浓度的提高,不同组织部位硒含量均显著线性增加(P<0.01),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其中CK处理大米硒含量为0.32 mg/kg,虽已超过《富硒稻谷》标准(0.04~0.30 mg/kg),但可保证大米硒日摄入量在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50~250 μg/d,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喷施浓度为120 g/hm2时大米硒日摄入量为276 μg(以每天食用400 g大米计),超出了日膳食硒供给适宜范围。喷硒使得硒累积在茎鞘、叶片和穗轴+枝梗中的比例有增加趋势,而精米、米糠和颖壳中的硒含量占比则有所降低。不同硒肥喷施浓度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P<0.05),提高整精米率和垩白度(P<0.05),对糙米率、精米率和长宽比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使得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则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来看,硒肥施用浓度为100 g/hm2时,可显著促进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延缓剑叶衰老,提高收获指数,促进增产;提高植株地上部硒含量,确保大米硒日摄入量在适宜范围;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7.
小麦秸与非常规饲料组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小麦秸与非常规饲料间的组合效应。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和苹果渣分别按0∶100、25∶75、50∶50、75∶25、100∶0比例进行组合的48 h体外发酵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干物质降解率(DM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以及其组合效应。结果表明:1)在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的各组合中,当小麦秸比例为25%时,TVFA浓度均大于小麦秸比例为50%、75%、100%时。2)随着小麦秸比例的增大,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组合的DMD逐渐降低,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组合各比例之间的DMD差异显著(P0.05)。3)随着小麦秸比例的增大,小麦秸与大豆皮组合的NDFD和ADFD逐渐降低,各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小麦秸与橘子皮的组合中,当小麦秸比例为50%时,NDFD和ADFD最大。4)当小麦秸比例为50%时,小麦秸与橘子皮、苹果渣的组合对NDFD和ADFD的组合效应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P0.05);当小麦秸比例为75%时,小麦秸与喷浆玉米皮的组合对NDFD和ADFD的组合效应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各比例(P0.05)。综上所述,小麦秸与大豆皮、喷浆玉米皮的最优组合是75∶25。小麦秸与橘子皮、苹果渣的最优组合是50∶50。  相似文献   
58.
刘建  刘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50-7851,7855
土壤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及时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方法较多,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还有待提高。综合标识指数法已在我国河流水质评价中得以成功应用,鉴于该方法既可给出待评价样本的环境质量等级,又可表达其单项指标超标的个数和整体是否满足给定环境质量目标的情况,将引入并应用于某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至少与2种及以上其他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9.
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扬辐麦4号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种或种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与株高(用多效唑控制)及穗部性状(小穗数、病小穗数、退化小穗数、小穗密度等)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明显影响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植株较高材料的病小穗率较低;麦穗较长、小穗数少、小穗密度低的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更好。  相似文献   
60.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准确的普通丝瓜品种纯度检测方法,以普通丝瓜丝盛2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种种子纯度,从1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对引物(SGSSR4),其在杂交种和双亲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条带,且杂交种含有父、母本的特异互补带型。利用该引物对26株丝盛2号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鉴定结果为96.15%,与大田种植鉴定结果一致,表明该引物可用于丝盛2号杂交一代种子纯度的快速检测和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