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李双  刘学敏 《花卉》2016,(16):61-62
新时期我国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作用下,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与凸显。特别是河道污染问题。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河道的绿化管理问题,本文就对河道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2.
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根据国内外现有资料,系统综述了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分布及危害,影响发病的因素及流行规律,防治措施等,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3.
运用农业推广、经济学的原理,以技术上限及经济上限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云南滇东南边远落后山区热带农业的区域特征、资源条件特点、农村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成果分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4.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省红河湿热山区木薯枯萎叶斑病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受温度及降雨量的影响,5月高温时开始发病,进入雨季后尤其是8月份病情开始大规模扩散,10月达到峰值,危害率达57%~77%;(2)不同栽培地区该病病情指数及危害率有明显差异,其中病情指数河口地区=2.15>金平地区=1.78>个旧地区=1.28,危害率河口地区=31.64%>金平地区=26.71%>个旧地区=26.00%;(3)低海拔地区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均基本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95.
云南河口火龙果高效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年的火龙果适应性试种实践,总结了云南河口地区从园地选择、规划,种苗繁育、定植,果园田间管理,到果实采收的一套火龙果高效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6.
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多功能收获机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花生收获机以及油莎豆收获机功能单一的特点以及一些技术缺陷,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成功研制了一种振动筛式多功能收获机。首先简要介绍了模块化设计概念及特点,指出了模块化产品设计步骤;然后阐述了机具的设计依据、方案选择和主要技术创新点;按功能要求对收获机进行了模块划分;最后设计了相应模块的机械结构。  相似文献   
197.
选用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和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共4种新型及复配型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香蕉褐缘灰斑病、香蕉灰纹病和香蕉煤纹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叶斑病的防效均表现最好,4次施药后15 d的防效为55.12%~70.10%;其次是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效相对较差,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8.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红河流域不同区域的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在红河流域进入雨季后(5月)开始发病,整个雨季中(5~9月)病害发生较为严重,尤其是进入夏季后温度满足病原菌的发病条件时,病情指数变化曲线和降雨量曲线出现了同升、同降的现象。(2)同一海拔高度下,病情指数呈现出下游大于上游和中游,而危害率则出现相反的趋势,250~300 m海拔观测点的病情指数大小顺序为下游(2.03)>中游(1.96)>上游(1.77),危害率为下游(64.57%)<中游(66.86%)<上游(70.00%);450~500 m海拔观测点的病情指数大小顺序为下游(2.01)>中游(1.77)>上游(1.76),危害率为下游(64.57%)<中游(66.29%)<上游(69.14%)。(3)同一区域则表现出低海拔地区的病情指数和危害率均高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99.
人参黑腐病病原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吉林省人参上发现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害。经对患病植株参根的病原菌分离 ,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鉴定 ,结果表明 :该病害的病原菌为具柄矛束孢 [Doratomyces stemonitis(Pers.exFr.)Morton&;Smith]所致  相似文献   
200.
采用系统观察方法对红河流域木薯主产区木薯褐斑病发生和流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在木薯生长前期5月份开始发病,生长中、后期的7月份后病情呈明显上升,9、10月份达到最高峰,危害率达100%,病情指数20.50~30.77;下游区域的病情中游上游,病情的周年消长和区域性差异主要是降雨量和湿度的影响;高海拔区域(350~400 m)病情高于低海拔区域(250~300 m),这与高海拔区域气温相对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