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91.
向日葵菌核病菌接种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培养菌丝块、向日葵立枯型菌丝和子囊孢子等材料及伤口和非伤口2种方法接种,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田间接种材料和接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立枯型菌丝茎秆制成菌丝签接种效果最佳,子囊孢子接种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2.
"红河一号"是从我国云南河口原种矮杆香蕉资源中改良选育出的中型变异优良品种,果指长度22.29~23.78 cm,为中等偏上水平,果实香气较浓,果指弯曲度0.41~0.44°,固形物含量19%~20%,品质优良。大面积生产头道蕉株产质量(净重)超过24.4 kg,丰产性能好;幼果形态、梳果形态及穗果形态比例协调,同时果实光泽性好,外观整齐美观;植株高度为1.8~2.23m、离地1m处茎围51~53cm,相对矮化并抗风性能好,山地栽培不易倒伏。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总结东亚小花蝽作为天敌在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从捕食功能反应和人工种群建立两方面综述了东亚小花蝽的研究进展.[结果]东亚小花蝽取食的猎物种类多样,具有明显的取食偏好和猎物驯化反应,其捕食功能反应绝大多数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饲料和产卵基质的选择是东亚...  相似文献   
194.
吉林省的一种新病害--由冠柄锈菌引起的早熟禾锈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的草坪草上发现由冠柄锈菌原变种引起的早熟禾锈病。该病害为吉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5.
云南省河口地区香蕉灰纹病发生危害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地区3个不同地理方位上高、低海拔地区香蕉灰斑病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口地区香蕉灰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3~4月。随着温度升高,病害迅速发展,8月雨季高峰期发病率达到最大值,11月温度降低,病情回落;该病在常年保持高湿条件下的河口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主要受降雨量及温度的影响;不同地理方位上病害的危害情况呈现东部地区(DI=7.23)>中南部地区(DI=7.01)>西部地区(DI=6.13)的规律;同一地理方位高海拔地区的病害情况较低海拔地区稍重。  相似文献   
196.
选用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和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共4种新型及复配型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香蕉褐缘灰斑病、香蕉灰纹病和香蕉煤纹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叶斑病的防效均表现最好,4次施药后15 d的防效为55.12%~70.10%;其次是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效相对较差,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7.
马唐是世界上公认的18种恶性杂草之一,在马唐的田间防控中,化学农药仍占据主导地位。从化学防控、生防菌利用、化感作用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马唐的防控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以期为马唐的综合防控研究和田间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8.
香蕉虫害严重制约着香蕉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防治污染环境、农残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抗性增强,防治成本提高。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残,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实现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对提升香蕉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香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蕉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9.
以6个云南山地香蕉主栽品种为试材,用多元分析法分析农艺性状变异特征,明确香蕉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为该地区香蕉品种选育、评价和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云南山地香蕉农艺性状有丰富的变异性,新植蕉的变异系数为1.67%~25.52%,宿根蕉的变异系数为0.60%~17.68%;叶片数(0.64)、叶长(0.54)、叶面积(0.46)、假茎高(0.89)、假茎围(0.75)、穗柄长(0.66)、果穗长(0.80)、果穗宽(0.75)、第3梳果指数(0.53)、果指总数(0.87)、果指周长(0.83)与株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方程表明,假茎高、穗柄长、果指总数、果指长和果指周长是决定株产的主要因子,它们决定产量95.9%的变异;通径分析表明,果指总数(0.382)、果指周长(0.283)、果指长(0.258)是构成香蕉产量的直接因素,假茎高、假茎围、叶片数、叶面积等农艺性状通过影响果指总数和单果大小间接调控香蕉产量。可见香蕉产量构成是一个多性状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