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2篇
  16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全面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在中央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到祖国的“三农”建设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212.
 Peanut mottle virus(PeMoV) was detected via RT-PCR from two peanut samples(QD5 and QD6) with mottle symptom collected from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The 3'-terminal 892 bp fragments of their genome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cp genes of QD5 and QD6 were 837 bp in length and encoded 278 amino acids(aa), with DAA at aa sites regulating aphid transmission.QD5 and QD6 shared nucleotide identities of 95.3%-99.4% and aa identities of 93.5%-99.6% in cp genes with other PeMoV isolates available in the GenBank.The phylogenetic results showed that PeMoV were clustered to three groups, America, Asia and Australia,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s.This is the first molecular evidence on the incidence of PeMoV in China.  相似文献   
213.
农产品硒含量及与土壤硒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硒是人类硒的主要来源。分析不同类型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主要农产品的硒含量和富集能力,对于发展富硒农产品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研究选择中国南方丰城和北方博山两类不同硒含量地区,对土壤和当地所生产的农作物产品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整体较高,是造成丰城地区同类农产品硒含量高于博山地区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所有农产品硒含量与土壤硒呈正相关关系。丰城和博山地区的各类农产品中,韭菜硒含量最高,高于十字花科的小白菜和白萝卜,以及禾本科的玉米、小麦和水稻,后两类作物硒含量高于花生和大豆,辣椒和甘薯最低。博山地区中性和碱性土壤中,作物硒富集系数普遍高于丰城地区酸性土壤所生产的作物。区域富硒农业发展过程中,应针对性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并根据当地的自然和土壤硒水平,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214.
采用室内一维定水头垂直入渗试验,对含粉煤灰层土柱在不同容重(1.2,1.3,1.4 g/cm3)条件下,按粉煤灰层在土柱中厚度(4,8,12 cm)和位置(上层、中层、下层)不同,以均质土作为对照,进行水分入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粉煤灰层的厚度看,当粉煤灰位于土柱上层时,较对照而言相同入渗时间内,厚度为4 cm累积入渗量最大,厚度为8 cm时次之,厚度为12 cm时最小;当粉煤灰位于土柱中层时,各个厚度的累积入渗量排序为4 cm>8 cm>12 cm;当粉煤灰位于土柱下层时,厚度对累积入渗量的影响不显著;从粉煤灰层位置看,累积入渗量排序为:上层>下层>中层;从粉煤灰层容重看,累积入渗量随容重增加而减小;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分析,粉煤灰层厚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历时的影响表现为不显著,而粉煤灰层位置和容重对其入渗历时的影响则为极显著。将通用公式、Horton模型及Kostiakov模型三者相比,对含粉煤灰层土柱来说,通用公式均可更好地拟合其入渗速率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15.
利用华北平原具有1961-2020年完整时间序列逐日气象资料的55个常规气象站点及11个辐射观测站点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建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的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从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分析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长季和关键生育期辐射资源(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  相似文献   
216.
对采自青海西宁市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上的杨树腐烂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鉴定。利用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分离自青海(Cytospora chrysosperma QHYSFL6~8)和内蒙古呼和浩特(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 YSFL1、Cytospora chrysosperma YSFL3、C.chrysosperma YSFL4-2)共6株杨树腐烂病菌对大紫李(Prunus salicina)、串枝红杏(P.armeniaca cv. Chuanzhihong)、金红苹果(Malus pumila cv. Jinhong)、海棠(M.spectabilis)和中华枸杞(Lycium chinense)枝条的致病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多菌灵共6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青海省西宁市感病的新疆杨上分离到3株致病菌,将其命名为QHYSFL6、QHYSFL7、QHYSFL8,形态学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与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确定3株菌...  相似文献   
217.
微生物发酵豆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媛媛  冯杰 《广东饲料》2006,15(2):34-35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消除和蛋白质的有效吸收利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豆粕深加工方法更受到重视,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促进大豆蛋白更有效地降解吸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处理豆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经研究表明,经过发酵的豆粕,较大程度降低了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有效消除大豆蛋白的抗原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肠道的吸收利用。1豆粕中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在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因子)及致甲状腺肿素…  相似文献   
218.
在《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要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需要达到“三化”标准,即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就这三方面的要求孙中华司长还详细的给出了一些具体参数和指标,对示范社建的评选和建设工作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19.
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研究了接种不同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处理可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产量。接种根瘤菌菌株LX-11明显好于其它处理,其开花期株高高出对照16.5%,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随生育期进程的推进,叶面积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至结荚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终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5%、9.5%、12.9%。接种根瘤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有一定影响,细菌和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放线菌并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20.
针对全波段光谱技术的生鲜猪肉综合品质快速无损分类存在光谱数据量大、样本数量较少时分类准确率较低等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投影分析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生鲜猪肉综合品质分类器。利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投影分析算法对全波段光谱数据进行数据降维,选取了13个特征波长。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惩罚参数和径向基核函数参数,优化后二者最优为4.939和0.01。利用选取的特征波长和优化后的参数建立了生鲜猪肉综合品质支持向量分类器。研究结果表明,分类器对训练集中白肌肉(pale,soft and exudative,PSE)、正常肉(reddish-pink,firm and non-exudative,RFN)和黑干肉(dark,firm and dry,DFD)的回判识别率分别为为88.46%、94.11%和92.31%;测试集中PSE、RFN和DFD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4.62%、94.11%和84.62%。该分类器满足模型简单、预测准确率高等优点,为生鲜猪肉综合品质在线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