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茎盐生草、刺沙蓬和雾冰藜是荒漠绿洲过渡带人工防风固沙林草本层的优势植物,在维持过渡带生态功能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的上述3种藜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大面积取样,对其地上、地下各构件数量性状和生物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3种植物在营养生长期不同阶段的构件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揭示3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策略,为深入认识其生态适应机理和荒漠生态系统的保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期间,3种植物的构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变异程度不同,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表现为强变异,且变异系数相近,地上构件中变异程度最强的为叶片,而地下构件中变异程度最强的为侧根;2)3种植物的构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在营养生长期不同阶段差异显著(P<0.05),主根生长主要发生在前期和中期,而茎干、叶片、分枝和侧根生长主要在中期和后期;3)3种植物地上构件数量性状(茎高、分枝数和叶片数)和地上生物量在营养生长期内主要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而地下构件数量性状(主根长和侧根数)与地下生物量在营养生长期前期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中期和后期关系不显著;4)3种植物的根冠比(R/S)随营养生长期的推进逐渐降低,地上生物量分配比例不小于86%,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不超过14%,且个体较大的植株R/S较小。  相似文献   
52.
基于CiteSpace的中外大豆2000-2020年研究动态与热点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婧  董天站  徐菊祯  隋鹏 《大豆科学》2022,41(2):228-238
中国大豆生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中外大豆研究态势和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差异,本研究从定量分析中国大豆生产贸易现状入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0—202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大豆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和国内大豆研究的发文量、期刊来源、文章被引情况,利用CiteSpace 5.7.R5软件,探讨中外大豆研究热点差异和国内大豆生产发展前景。结果显示:国内外大豆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增产提质、品种选育、土壤养分、多样化种植对大豆的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大豆的应对措施和响应机制等方面,相较而言,国外大豆的研究更侧重品质方面,我国大豆的研究则更关注产量。我国大豆的发展经历了由重点关注基因遗传和品质逐步扩展到大豆农艺特性和气候特征的动态变化,目前大豆的研究前沿集中在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和恶劣天气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我国对北方春大豆的研究多于黄淮海夏大豆,除共同关注的研究内容外,北方春大豆区更关注土壤肥力,黄淮海夏大豆区更关注水分利用。我国大豆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在2000—2015年呈逐年波动减少态势,自2016年起逐步回升,但单...  相似文献   
53.
大豆低温冷害研究进展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产区。近年来,低温冷害频发且无法预测,不利于大豆稳产,严重限制了大豆产量的提高和大豆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本研究介绍了大豆冷害研究进展,从合理轮作、耐低温品种选择、种子精选与处理、适期播种、合理中耕、平衡施肥以及适时化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豆冷害防控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旨在为大豆稳产及抗低温冷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4.
55.
采用中性亚硫酸盐对蔗渣进行预处理,研究了脱木素率对蔗渣中纤维素酶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木素率越高,纤维素酶水解的转化率也越高;较优的脱木素率为45%,其对应的葡萄糖回收率约为80%.糖化后葡萄糖的回收率与脱木素率和预处理后固体基质得率的对应变化趋势均呈Boltzmann函数关系.达到相同葡萄糖回收率时,初始亚硫酸钠用量越大,预处理液中残余硫化物的浓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56.
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覆盖作物为基础的有机大豆轮作免耕生产体系之所以已经引起农民、研究专家和其他农业职业者的关注,是因为这个新体系具备提高土壤保护、降低劳动力需求和燃油使用的能力。该体系以使用黑麦覆盖作物为基础创造抑制杂草和促进大豆生长的原地覆盖作物。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以覆盖作物为基础的有机大豆轮作免耕生产的试验,概括了现在的杂草管理策略研究进展,对未来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特别是黑龙江省有机大豆轮作免耕杂草管理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7.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合农63大豆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3763.36788 -217.91412X12 -211.01982X22-275.72009X32.结果表明:密度、肥料、播期3个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2因子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密度、肥料、播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合农63获得3 282.2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因子组合方案为栽培密度25.64~ 34.36株·m-2,施肥量231.4 ~ 243.6 kg·hm-2,播种日期为5月5日~5月10日.  相似文献   
58.
钾肥对垦单5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钾肥的4个不同量级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处理2、3、4分别比处理1(CK)增产2.09%、8.35%和3.19%;公顷经济效益分别比处理1(CK)增加155.52元、8614.88元和58.86元。  相似文献   
59.
本文旨在优选痛舒方凝胶膏剂中4味药材的提取工艺,并进行药效学评价。采用L9(34) 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试验法,以延胡索乙素、乌药醚内酯、芍药苷、粉防己碱含量以及提取干膏率为评价标准,考察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对痛舒方凝胶膏剂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为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痛经软膏组[为阳性对照,0.5 g/(kg·d),3cm×3cm]、痛舒方凝胶膏剂组[含生药量13.65 g/(kg·d),3 cm×3 cm]。通过进行痛经大鼠扭体反应试验和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2α(PGF)、前列腺素(PGE2),血清中雌激素(E2)和β-内啡肽(β-EP)含量,评价痛舒方凝胶膏剂治疗痛经的疗效。结果表明,痛舒方凝胶膏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80%浓度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制备的痛舒方凝胶膏剂,能减少痛经大鼠扭体数、延长扭体潜伏时间(P <0.01)。在痛舒方凝胶膏剂作用下,大鼠子宫组织中PGF  相似文献   
60.
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为材料, 调查磷高效和磷低效品种的生理指标,测定大豆生育期地上器官干物重,分析光合特性及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 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均以磷高效品种较高, 磷高效品种光合作用较强,CO2同化能力较高。各生育期, 供试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肉导度均在结荚期达到高峰而后下降, 但磷高效品种下降速率低于磷低效品种。磷高效品种的单株和群体均具较高光合效率及生长参数, 并受磷浓度影响较小, 主要原因是其植株吸收磷量较多, 有利于植株体内磷素平衡, 即便在低磷条件下也有相对较强的光合能力,令其在低磷、中磷和高磷条件下都有较高的产量和籽粒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