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3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银狐胚胎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银狐繁殖期,母狐自然交配后不同时间处死,从输卵管或子宫角内冲取的胚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器变化、细胞核变化等超生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为狐狸胚胎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
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母细胞由减数分裂产生,其遗传物质减半,功能高度特化。精卵结合后,染色体数恢复,获得发育的全能性,重启有丝分裂,开始个体的生长。受精时,精子引起卵母细胞内的钙离子(Ca2+)以一定的频率波动,称为钙振荡。Ca2+周期性的变化,驱动下游蛋白的活动,完成卵母细胞的激活。作者主要介绍了受精时钙振荡启动的机制,以及其持续时间、振幅、频率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的影响;同时,讨论了Ca2+在卵母细胞内外运输的通道和钙振荡发生和维持的机制;分析了钙振荡对卵母细胞的细胞周期恢复和母源mRNA翻译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目前,关于卵母细胞激活事件信号通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每个单独事件所涉及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确定。本综述探讨了哺乳动物受精时卵母细胞内钙信号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保障人类生殖健康和提高畜牧繁殖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月龄和卵巢采集后的保存条件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效率的影响 ,以确立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条件。试验包括 :(1)卵巢保存的生理盐水温度 (2 2、30、37、38.5、4 0℃ )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发育潜力的影响。 (2 )卵巢保存时间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后期发育的影响。 (3)初情期前后母猪卵母细胞对体外成熟和发育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 38.5℃保存的卵巢卵母细胞激活后的卵裂率 (79.6 4 % )和囊胚率(18.11% ) ,37℃的卵裂率 (76 .18% )和囊胚  相似文献   
24.
电脉冲激活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索了电脉冲结合细胞松驰素B(CB)、放线菌酮(CHX)以及6-二甲基嘌呤(DMAP)等化学物质,对猪卵母细胞激活后发育的影响.在电脉冲激活时,0.6 kV/cm和1.3 kY/cm,80μs,1次电激活后,(1)用2 mmol/LDMAP处理6 h的卵裂率分别为(60.39±6.71)%和(60.35±8.95)%,差异不显著(P>0.05),囊胚率分别为(9.51±5.93)%和(14.53±3.38)%,差异显著(P<0.05);(2)用7.5μg/mL CB+10μg/mL CHX处理6 h的孤雌胚,卵裂率[(1.82±10.76)%vs(58.50±8.33%)]和囊胚率(8.91±4.37)%vs(14.53±3.38)%]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卵母细胞经1.3 kV/cm、80μs和单次电脉冲激活后,分别用7.5μg/mL CB、10μg/mL CHX、2 mmol/L DMAP、7.5μg/mL CB+10μg/mLCHX和7.5μg/mLCB+2 mmol/LDMAP处理2~8 h,结果表明CB处理4 h,CHX、CB+CHX和CB+DMAP处理6 h,DMAP处理8 h的卵裂率和囊胚率高于其它时间处理组.在电脉冲/CB、CHX、DMAP、CB+CHX和CB+DMAP 5种激活方法中,CB+CHX和CB+PMAP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分别为(78.46±8.46)%、(33.13±7.84)%和(75.84±10.61)%、(39.12±7.15)%,囊胚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相似文献   
25.
5个品种优质肉用绵羊的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不同优质肉用品种绵羊的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效果,本实验采用4种不同的超排方案(CIDR+FSH减量、CIDR+FSH+PMSG、CIDR+FSH+PG、CIDR+FSH等量)对17只绵羊(杜伯、白萨福克、黑萨福克、德克塞尔、美利奴)进行超数排卵处理,选择体况良好的杂交羊87只做受体,并进行胚胎移植实验。结果表明:第1组(CIDR+FSH减量)和第2组(CIDR+FSH+PMSG)方案超排平均可用胚数分别为6.20、6.60枚,显著高于第3组(CIDR+FSH+PG)和第4组(CIDR+FSH等量)方案(P<0.05);白萨福克、德克塞尔、杜伯超排平均可用胚数分别为7.67、6.20枚和6.25枚,显著高于黑萨福克和美利奴(P<0.05)。供体羊全部发情,得到95枚可用胚胎;51只受体新鲜胚胎移植3个月后经B超检查38只受体怀孕,妊娠率74.5%,产羔率88.2%。因此,CIDR+FSH+PMSG是优质肉绵羊超数排卵方案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6.
探讨了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后间隔不同时间用化学药物处理对猪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1)电激活后间隔 0 ,3,4 ,5和 6h再分别用 6 二甲基氨基嘌呤 ( 6 Dimethylaminopurine ,6 DMAP)、放线菌酮 (cyclohex imide ,CHX)处理 6h ,各组卵裂率、囊胚细胞数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在 6 DMAP组中对照组囊胚率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0 0 1) ,在CHX组中对照组囊胚率极显著高于间隔 5和 6h组 (P <0 0 1) ,而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2 )电激活后间隔 4h再分别用 6 DMAP ,CHX和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B ,CB) + 6 DMAP处理 6h ,各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对照组囊胚率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0 0 1) ,其余各组囊胚率显著性均无差异 (P >0 0 5 )。对照组中无单倍体囊胚 ,二倍体囊胚为 88 2 4 % ,但 6 DMAP ,CHX ,CB + 6 DMAP中产生的囊胚大部分是单倍体 ,且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以上结果说明 ,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后间隔一段时间再用DMAP和CHX激活 ,激活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后 4h再用 6 DMAP ,CHX ,CB + 6 DMAP激活 ,产生的囊胚大部分为单倍体 ,该方法适于猪卵母细胞ICSI的激活。  相似文献   
27.
澳洲波尔山羊胚胎3种冷冻方法对其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室温下,采用细管法(一步法、二步法)和OPS法,以不同浓度的EFS、EDFS为玻璃化冷冻液,对澳洲波尔山羊致密桑椹胚和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同时利用1.5mol/LEG为抗冻保护剂对胚胎进行常规法冷冻保存。分别将上述3种方法冷冻解冻后的胚胎移植于同期发情后6~7d的云南黑山羊受体。结果表明,细管法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效果均以EFS40组为佳,解冻后胚胎移植产羔率分别为40.54%(15/37;一步法)和51.35%(19/37;二步法)。与新鲜胚胎移植产羔率(52.50%,21/40)和常规法冷冻保存的胚胎移植产羔率(45.16%,14/3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用EDFS30玻璃化溶液,OPS法冷冻解冻后的胚胎移植产羔率高达51.43%(18/35),为整个玻璃化冷冻试验的最佳值。玻璃化冷冻方法简便、迅速,无论是细管法还是OPS法均获得了比较理想的胚胎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28.
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常见疾病之一。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临床和隐形乳房炎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及畜牧业的正常发展构成巨大安全隐患,全球每年因奶牛乳房炎导致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多组学时代,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奶牛乳房炎来说,传统的组织病理学筛查、体细胞计数、牛乳pH检测、牛乳电导率检测、酶活检验、红外热显影等诊断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全面地阐明其发病机理,已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组学技术即Omics,主要包括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通过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从转录层面上揭示奶牛乳房炎复杂性状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基础,还能从转录后调控(miRNAs、LncRNAs等)和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层面挖掘出相关的DNA和RNA变化及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奶牛乳腺组织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筛选鉴定出乳房炎抗性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候选基因,从而提高基因组预测或选择的准确性。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对不同环境不同状态的牛乳及乳腺组织的蛋白质种类、表达丰度、蛋白互作、翻译后修饰等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过COG功能注释、数据库比对、GO和Pathway富集分析,可以从蛋白水平揭示乳房炎发生及防御过程中的复杂调控机制,同时还能发现乳房炎诊断的标记分子,进而为乳房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的精准靶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谢组学研究,能够同时对机体在内、外环境等复杂因素作用下及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如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等)进行精准、高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阐明相关的代谢途径;其作为基因表达的最下游,能使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微小变化在代谢物水平上得到放大,进而可以更充分地反映细胞功能。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能够分析出差异代谢物、鉴定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而揭示奶牛乳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过程。总之,将各组学技术及多组学整合关联分析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其病原防御机制,进而为乳房炎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就最近几年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奶牛健康及奶业安全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9.
由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以及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as9)组成的系统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及古菌中,是机体长期进化形成的由RNA指导的降解外源遗传物质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由于该系统可以识别靶向序列完成DNA的双链切割,因此从2013年起,CRISPR/Cas9系统即被改造为基因编辑工具。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具有设计简单、特异性强、效率高等优点,为基因组定向改造调控和应用带来了突破性的革命,并且迅速在基础理论、转基因动物生产、基因诊断和临床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CRISPR/Cas9也存在着脱靶效应和外源基因插入困难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RISPR/Cas9的应用。因此,近年来围绕CRISPR系统改进获得了一系列可用于基因编辑与基因表达修饰的新工具。本文介绍了CRISPR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并综述了近几年来基于CRISPR系统开发的几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以及基因表达修饰工具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正常情况下经产荷斯坦奶牛24 h内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探索不同外源褪黑素处理方式对荷斯坦奶牛血液褪黑素浓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颈静脉注射、颈部皮下注射、颈部皮下埋植和口腔灌服外源褪黑素等方式处理经产荷斯坦奶牛,观察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褪黑素在体内的分泌规律及代谢速率。结果显示,在24 h内,经产荷斯坦奶牛血液中褪黑素浓度变化明显,04:00浓度最高,为8.30 ng/mL,16:00浓度最低,为2.08 ng/mL。皮下埋植和口腔灌服外源褪黑素以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升高幅度较小;皮下注射46.4、4.64和0.464 mg褪黑素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迅速升高,1 h后达到峰值,分别为561.94、487.03、92.89 ng/mL,极显著高于注射前(P<0.01);静脉注射46.4、4.64和0.464 mg褪黑素后,血液中褪黑素浓度迅速升高,0.5 h之后达到峰值,分别为767.68、639.19、110.56 ng/mL,极显著高于注射前(P<0.01),高水平褪黑素可稳定持续48 h。本研究证明了荷斯坦奶牛体内褪黑素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静脉或皮下注射外源褪黑素可以迅速提高血液中褪黑素的浓度,且血液中褪黑素的代谢速度与褪黑素的浓度高度相关,随着血液中褪黑素浓度的增加,褪黑素的代谢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