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进一步研究的生物学特性,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鸡胚肾细胞(CEK)培养禽腺病毒江苏分离株,进行培养特性、血凝特性、理化特性、超薄切片观察和PCR检测。实验结果表明,CEF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病变。CEK感染病毒后则表现出很强的聚集性并形成细胞团,有的成束状,最后脱落;Reed-Muench方法测得其TCID50为每0.1mL 10^-5.4。CEK核内存在大量70~80nm、呈典型的晶格状排列的腺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72.
新城疫病毒毒力的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上规定的 3项指标 ,即最小致死量致死鸡胚平均死亡时间 ( MDT)、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 ( ICPI)和 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 IVPI)等加以评价。将分离到的 1 1株鹅副粘病毒中选取了其中 3株 ,即 HG97C5 、YG97F1 1 、YG98- 2 C4,按照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致病性试验。结果为 :3株鹅副粘病毒的 MDT分别为 56.7、52 .0、53 .2 ,ICPI分别为 1 .64、1 .69、1 .70 ,IVPI分别为 2 .62、2 .60、2 .60 ,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均具有与新城疫病毒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同时将鹅胚和鹅按照研究新城疫病毒毒力的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毒力试验。结果为 :上述 3株鹅副粘病毒最小致死量致死 1 3日龄鹅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68.8、67.4、70 .2 ,1日龄雏鹅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52、1 .64、1 .66,6周龄非免疫雏鹅静脉接种致病指数分别为 1 .2 6、1 .65、1 .68。目前虽然没有鹅副粘病毒毒力判定标准 ,但从其对鸡和鹅的致病性检测结果表明这 3株鹅副粘病毒对鸡和鹅均属于强毒力的毒株 相似文献
73.
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给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自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从切割进口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到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以来,三文鱼以及水生动物冠状病毒与SARS-CoV-2的关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详细描述了白鲸、宽吻海豚、三文鱼等水生动物感染冠状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并对水生动物冠状病毒与SARS-CoV-2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已知的水生动物冠状病毒属于γ冠状病毒属和Alphaletovirus属,而SARS-CoV-2属于β冠状病毒属,二者基因组和主要基因(1ab、S、E、M、N)核苷酸同源性仅为43.7%~54.1%,可初步排除SARS-CoV-2来源于已知水生动物冠状病毒的可能性。本文通过系统阐述水生动物冠状病毒感染状况,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水生动物冠状病毒的认知,为科学防控冠状病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2018年5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南部地区发病散养鸡中检测到新城疫病毒强毒株。这是美国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新城疫病毒强毒株感染的报道。该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截至2019年5月24日,美国农业部已在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共确诊新城疫疫情425起,其中加利福尼亚州423起,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各1起。病原学分析显示,此次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Vb亚型。初步遗传分析表明,本次疫情暴发为单点传入并造成二次扩散,但病毒暴发的起源仍未确定。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禽群数量大小、观赏鸟、禽群中公鸡高占比、与野鸟接触等是病毒感染的风险因素。美国政府已采取包括限制移动易感动物、扑杀暴露动物、提升饲养场生物安全水平、避免家禽与野禽接触以及家禽与其他传染源接触、加强监测筛查和流行病学跟踪支持等等一系列举措来控制新城疫疫情的传播。但该病毒仍具有持续性威胁,或有进一步传播的可能,对于该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75.
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序列差异越来越大。为更准确地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对GenBank中发表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序列以及本实验室保存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同时设计1对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了H5亚型禽流感病毒实时RT-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本实验室分离测序确定的30份H5亚型禽流感病毒RNA为模板,将该方法与两种商品化H5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进行比对,发现该方法与两种商品化试剂盒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8%、98%。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出0.1 fg的RNA模板,灵敏度比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均提高了10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6.
77.
为了解我国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对2014—2018年分离的5株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代表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显示:5株病毒F蛋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或112RRRKR/F117,具有强毒株的典型特征;病毒基因组长度均为15 192 nt,其F蛋白融合肽、七肽重复区和跨膜区,以及HN蛋白跨膜区、中和抗原表位等功能区有多处氨基酸变异。病毒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14—2015年分离的2株病毒属于基因VII.1.1亚型;2016—2018年分离的3株病毒属于基因VII.2亚型,暗示此亚型毒株可能已逐步取代基因VII.1.1亚型,成为家禽中的优势流行毒株。本研究进一步掌握了我国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遗传特性,从而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8.
传统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大多耗时长,操作复杂,对人员和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基层动物疫病监测和初步筛查,因此开发灵敏度高、低成本、快速、便携,可实现现场诊断的病原检测新技术尤为重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作为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因其简单、高效的基因编辑能力,已被广泛用于动物疫病、植物育种、人类医学等领域。近年来,CRISPR/Cas系统得到不断发展,已被开发为一种分子诊断工具,在动物疫病诊断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基本结构、分类和作用机制,重点阐述了其在动物病毒病、细菌病及寄生虫病等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80.
为掌握我国I类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分布及分子演化特征,2016—2019年,随机从国内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98个采样点,采集家禽口咽/泄殖腔双拭子样本、野鸟粪便样本和环境样本共45 458份,通过病毒分离和RT-PCR鉴定,共分离到I类NDV 558株。从时间分布看,2016—2019年I类NDV分离率分别为0.95%、0.89%、1.88%和1.37%,有增高趋势;从地理分布看,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离到I类NDV,主要集中于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从场点分布看,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I类NDV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场和屠宰场;从宿主分布看,I类NDV主要来源于鸡和鸭,少量来自鹅、鸽和环境样本;从基因型分布看,558株I类NDV属于2个基因亚型,其中1.1.2亚型为近年来我国流行的主要基因亚型。研究表明,我国I类NDV污染面广,宿主范围广泛,且存在2种基因亚型。研究提示,应加强I类NDV的免疫、监测,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抵抗力,降低病毒基因变异致毒力增强的风险。本研究为我国科学防控新城疫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