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山西省农田重金属污染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影响到土壤质别、水质状况、作物生长、农业产量、农产品品质等,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根据山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采用以微生物治理为主、植物治理为辅的生物治理方法是理想的选择。微生物菌群虽然不能将重金属降解而去除,但可能将它转化,降低其毒性;还可将它积累在菌体内使之得到固定。利用植物对金属污染位点进行修复是解决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一个很有前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2.
紫外线照射时间对孤雌激活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平  安志兴  张涌 《动物医学进展》2004,25(2):109-110,125
用核荧光染料 Hoechst3 3 3 42对 5组牛成熟卵母细胞染色后 ,以紫外线 ( UV)分别照射0 ,10 ,2 0 ,3 0 s和 40 s。观察和分析对孤雌激活胚胎和体外受精胚胎卵裂及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 UV照射 0 ,10 ,2 0 ,3 0 s和 40 s的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分别为 80 .8% ,77.9% ,72 % ,61.4%和 45 % ,囊胚发育率分别为 3 9.2 % ,3 6.4% ,19.4% ,14 .5 %和 11.1% ;UV照射 2 0 s以上的囊胚发育率都极显著低于UV未照射和照射 10 s的卵母细胞 ( P <0 .0 1) ,UV照射卵母细胞超过 2 0 s降低了孤雌激活胚胎的体外发育潜力 ;体外受精胚胎中 ,UV照射2 0 s以上与未照射和照射 10 s组相比 ,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显著差异 ( P >0 .0 5 ) ,U V照射卵母细胞超过 2 0 s时 ,显著降低了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潜力。由此可知 ,卵母细胞经染色后 ,UV照射时间应控制在 2 0 s以内 ,并以照射 10 s时 ,对孤雌激活胚和体外受精胚的体外发育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凉城岱海西岸平原区景观生态空间的典型网络(道路和林带)进行了拓扑学分析,认为,该地区道路为网络格局,分布广而明显,林带仅在几种斑块中出现,在水浇地中成环网格局,在旱地中几乎不成环网,为单条离散分布。  相似文献   
34.
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是菰(Zizania latifolia)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其二型态转换与茭白孕茭密切相关,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在真菌二型态转换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酵母型及菌丝型菰黑粉菌的差异蛋白表达及转录组分析数据,克隆了菰黑粉菌中一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MAPKK)基因UeMkk1(GenBank登录号:KR870332).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204 bp,开放阅读框2 043 bp.与模式菌酵母的MAPK途径蛋白进行聚类分析表明,UeMkk1属于MAPKK蛋白,NCBI中Blast比对结果及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UeMkk1与黑粉菌属真菌的Mkk1同源性较高,其中与大麦坚黑穗病菌(Ustilago hordei)的MKK1一致性达到84%,其丝/苏氨酸双特异性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在不同真菌中高度保守.同时,本研究通过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从蛋白裂解上清液中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UeMkk1蛋白.另外,对不同碳源诱导后菰黑粉菌的生长特征观察及UeMkk1的表达分析表明,蔗糖能诱导菰黑粉菌菌丝的形成及生长,UeMkk1的表达量在菌丝生长后期下调表达;PDA、葡萄糖及麦芽糖培养基中菰黑粉菌保持酵母型生长,UeMkk1呈周期性上调表达.以上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展UeMkk1基因的功能研究,阐明其在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及茭白孕茭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5.
奶牛不孕是困扰奶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常造成奶牛不妊娠或情期延迟,使母牛不能正常繁殖,甚至部分奶牛失去饲养价值,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卵巢囊肿、持久黄体、卵巢静止、卵巢萎缩、幼稚型卵巢和子宫内膜炎等常见不孕症的发病原因、机理和防治方法进了综述。  相似文献   
36.
引进时间和营养状况对受体牛同期发情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IDR加氯前列烯醇对受体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研究引进时间和不同的营养状况对受体牛同期发情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三个半月前引进的受体牛经过同期发情处理后,同期发情率93.75%,发情可用率90.69%;一个半月前引进的受体牛经过同期发情处理后,同期发情率77.21%,发情可用率77.05%。同期发情率和发情可用率介于两组受体牛之间差异为极显著(p<0.01=;大部分受体牛在48h 内表现发情,第一组发情牛所占比例为77.3%,第二组为77.2%;按饲养管理方法补充精料的受体牛平均发情率为80.37%,受体牛的平均发情可用率为79.23%,按当地饲养管理方法没有补充精料的受体牛的平均发情率为60.83%,平均可用率为60.30%,介于两个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受体牛群平均发情率和平均发情可用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可用受体牛中左侧黄体平均占31.36%,右侧黄体平均占68.64%,左侧黄体所占比例同右侧所占比例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营养水平高的更能提高受体牛右侧黄体所占比例。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证实受体牛在引进3.5个月后和处理前1.5个月进行补饲是获得较好同期发情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和分析犬慢性肾脏衰竭发病规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宠物医院收集30例犬慢性肾脏衰竭病例,对其品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饮食习惯、血液相关指标、影像学检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杂种犬占了总病例数的37%,远远高于其他品种病犬;调查中患犬年龄为2~13岁大小不等,平均年龄7.53岁,以7~9岁病例数最多,占所有患犬的53%,其中17例患犬(57.0%)为公犬,13例(43.0%)为母犬;发病时间以春、夏为主;患犬多以自制食物为主,自制食物多为肉类;患犬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尿素氮、肌酐、磷增高明显,钠离子、钾离子整体呈下降趋势;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犬肾脏体积变大、变小或正常,肾组织回声增强.  相似文献   
38.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文件"云农牧(2019) 26号"要求,截至2019年6月1日,全省全面取消检疫证明手工出证,手工出证工作全面停止,全面实施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已成必然。与此同时,鹤庆县辛屯镇的官方兽医人员不足、硬件设施不到位、网络不通、报检点单一、经费不足等问题也彰显出来,全面实施动物检疫电子出证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电子出证工作情况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全面实施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顺利开展,适应新形势下检疫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9.
胚胎移植受体牛同期发情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对牛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很多,且取得了较好的同期发情效果[1]。本试验针对高产奶牛繁育过程,特别是胚胎移植中受体牛的组织管理情况进行发情同期化研究,以提高受体牛的利用率,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1材料与方法1.1受体牛来源及试验地点受体牛大部分为陕西关中地区的秦川牛,还有部分的低产奶牛及黄牛和奶牛的杂交牛。受体牛的选择主要以青年牛为主,部分选取育成牛,在1.5~6·0岁之间,拥有正常的发情周期,无繁殖机能疾病,经检疫无传染病、健康,膘情中上等。经产牛应在分娩后90 d以上,断乳,无流产史。受体牛饲养管理:受…  相似文献   
40.
通过比较LIF和大鼠心肌条件液在小鼠ES细胞分离培养过程中的差异,从而选择较为合适的培养液用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深入研究.取怀孕3.5 d小鼠囊胚,培养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然后根据ES细胞培养液的不同分成2组,一组添加LIF的ES细胞培养液,另一组添加由大鼠心肌条件液组成的ES细胞培养液.结果显示,小鼠ICM的孵出率在心肌条件液中为76.30%,LIF条件液中为59.35%,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在LIF条件液中比心肌条件液中能较早地分离出ICM,时间差分别为11、11、12、10和12 h,平均为11.2 h;对传代的ES细胞集落,培养48 h时周边出现分化现象的ES细胞集落所占的比例在心肌条件液中为51.55%,LIF条件液中为31.69%,两者差异显著(p<0.05),第五代小鼠ES细胞核型正常率在心肌细胞条件液中为78.6%,稍高于LIF条件液中的7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