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8篇
  33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年均降水量、≥10℃积温、年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和无霜期为气候因素指标,海拔高度和地貌类型为地貌因素指标,土壤质地、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钾、土壤速效磷、土壤全氪和土壤有机质为土壤因素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评价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资源质量。结果表明:气候状况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差,佳县的气候最好,靖边气候条件最差;土壤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北质量较差,长城以南逐渐变好;一二级地面积较少,约238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7%,三级地4143km^2,占11.4%,四级地10997km^2,占30.4%,五级地9254km^2,占25.6%,六级地8105km^2,占22.4%,七级地3372肼,占9.3%;一二级地主要为分布在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和愉溪河流域的滩地和河川地,三四级地主要分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塬梁地、峁地以及沟道,五级地主要为分布于黄土丘陵区域的梁地,少量是长城沿线的固定沙地,六七级地则主要是位于长城沿线的沙丘、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  相似文献   
132.
黄土高原不同树种防止土地退化效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野外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刺槐和侧柏林都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降低pH和容重,增加土体中团聚体的数量,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土壤粘粒形成,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其中刺槐林地速效养分丰富,粘粒和〉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大,有明显的粘化层,侧柏林地则酸性强,容重低,〉0.05mm的微团粒含量较高,刺槐林防止土地退化的效益强于侧柏林。  相似文献   
133.
为了正确引导和评价教学水平,有效解决农林院校GIS类课程考核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目前考核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构建了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GIS类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4.
为了解遵义市土壤锌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在遵义市采集了701个表层土壤样本,分析了样品中的锌含量。利用GS+软件构建半变异函数模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预测了遵义市土壤锌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锌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遵义市土壤全锌含量变幅为40.51~315.74 mg·kg~(-1),平均值为107.9 mg·kg~(-1),土壤锌含量高值区和低值区主要集中在遵义市东南部和西南部。土壤全锌含量与pH无显著相关关系,与有机质和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遵义市土壤锌的分布地域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有机质和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35.
遵义市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掌握区域硒空间分布现状、区域农产品安全以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遵义市采集了701个表层土壤样本,分析了样品中的硒含量。利用GS+软件构建半变异函数模型,采用克里格法预测了遵义市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土壤pH值、全氮、有机质、海拔高度和成土母质等因素对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遵义市土壤硒含量变幅为0.10~2.90 mg·kg~(-1),平均值为0.56 mg·kg~(-1),总体上处于足硒和富硒土壤范畴,缺硒与少硒土壤较少,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存在明显的土壤富硒带,中部和东部地区土壤硒含量较低。土壤硒含量与pH值无相关关系,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遵义市富硒岩层和广泛出露含硒量高的煤矿层可能也是影响土壤含硒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6.
几种常用风送式果园喷雾机作业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标准化果园适用果园喷雾机及其使用技术,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标准化果园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基础上,筛选了5种国内外较先进和常用果园喷雾机,针对农药雾化、沉积和飘移等技术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EDE型果园喷雾机,0.4~2 m之间的雾量分布比较均匀;3WFX-400型(W2)在树冠各位置上的沉积分布最均匀,变异系数最小,为18.3%;该研究型号喷雾机地面流失量表现为:F(W5)EDE型3WG-1200A(W4)SSA-E501DX型(W1)3WFX-400(W2)植保无人机(W3)(P0.05);为果农选择植保机械和果园喷雾机生产企业对产品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涪洋镇前进村科技园和湄潭县茅坪镇烤烟区土壤、烟叶为研究对象,选择生物质炭和生物质炭基肥作为改良剂,探究其对不同部位烟叶及对应土壤中As、Cd、Cr、Pb的削减效果。试验设置生物质炭(6000 kg·hm-2)和生物质炭基肥处理(6000 kg·hm-2),以常规施肥处理为对照,分析添加生物质炭和生物质炭基肥对植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生物质炭处理显著降低两试验点烟地土壤中As(务川:15.21%~31.71%;湄潭:13.9%~25.3%)和Pb(务川:15.37%~33.33%;湄潭:9.83%~20.7%)含量(P<0.05),而对务川土壤中Cd含量及湄潭土壤中Cr含量无显著削减效果;同时显著降低两试验点烟叶中As(务川:中部和上部叶未检出;湄潭:中部和上部叶未检出)、Cd(务川:32.5%~41.2%;湄潭:64.0%~73.2%)、Cr(务川:8.33%~50.4%;湄潭:25.6%~62.5%)和Pb(务川:10.1%~69.8%;湄潭:19.6%~83.5%)含量(P<0.05)。生物质炭基肥处理显著降低务川试验点烟地土壤中As(11.5%~24.2%)、Cd(10.0%~33.3%)、Cr(11.0%~26.4%)和Pb(4.21%~26.1%)含量(P<0.05),但对湄潭试验点烟地土壤中Cd含量影响并不显著;对务川试验点烟叶中Cd和Cr含量以及湄潭试验点烟叶中Pb含量无显著影响。各重金属元素主要累积在下部叶中,而上部叶累积较少。综上所述,添加生物质炭和生物质炭基肥能够显著降低两试验点土壤中As和Pb含量;生物质炭处理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两试验点对应烟叶中As、Cd、Cr和Pb含量,且效果优于生物质炭基肥。  相似文献   
138.
为了提高烤烟上部叶叶片质量和经济性状。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打顶为对照,设置打叶留茎2节、打叶留茎4节和打叶留茎6节3个顶端调控处理,研究打叶留茎长度对烤烟打顶后农艺性状、上部叶常规化学成分、物理性状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打顶相比,打叶留茎降低了烤烟上部叶叶面积、叶质重及叶厚,提高了叶片组织疏松程度;提高上等烟、中等烟及中部化烟叶比例,尤其以打叶留茎4节处理明显,分别增加22.32%、17.56%和191.77%;顶端处理后,3个打叶留茎处理烟株的根系活力降低,钾含量提高,烟碱含量有所下降,其中以打叶留茎4节和打叶留茎6节处理烟叶的烟碱含量降幅最大。3个打叶留茎处理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以及总糖/烟碱、总氮/烟碱和钾/氯的比值较常规打顶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打叶留茎4节的烟叶中部化比例和等级较高,上部叶品质较好,工业可用性高。  相似文献   
139.
<正>果园施用有机肥可提高果品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要求每1~2年深施一次有机肥,施肥量2~3t/亩、深度30~40cm。目前国内生产使用较多的有机肥深施机多为自走式开沟机或开沟施肥一体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力不足、肥箱小、作业效率低、施肥深度难以达到农艺要求。牵引式有机肥深施肥机可充分利用果园已有动力,施肥深度可调,作业效率高,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回填作业。本试验研究主要对引进的有机肥深施机进行生产性能试验。一、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40.
北京妙峰山玫瑰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妙峰山玫瑰花瓣于采收当天提取和储存4 d后提取所得精油的化学成分变化,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以GC方法对玫瑰精油中的香叶醇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以GC-MS方法对玫瑰精油其他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主香成分之一香叶醇的含量,由当日提取的14.91%,冰箱保存4 d后降至6.44%,室温4 d后降至3.11%;GC-MS共检测到89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75个,玫瑰花所含的低沸点成分特别是主体香气成分在储藏4 d后含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储存对玫瑰精油香气成分有明显影响,冷藏对玫瑰精油成分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