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随着我国农业耕作改制,麦棉两熟面积不断发展.常规春棉作麦棉配套使用,成熟晚、霜前花率低、品质差、效益低.夏棉作为麦棉两熟品种,生长季节短、生产潜力小,难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生产形势需要的育种目标,培育中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相兼的适于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豫棉16号(原名郑107)就是针对这种生产形势需要,根据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中早熟陆地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的培育成功,为麦棉套种粮棉双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 组合设计和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22.
共轭亚油酸在反刍动物中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主要从反刍动物脂肪和牛奶产品中发现的天然活性物质,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异构体混合物。亚油酸和亚麻酸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通过异构化和生物脱氢反应形成CLA,反式脂肪酸在动物细胞内经A9-脱氢酶的脱氢作用也能形成CLA。饲料、瘤胃微生物、瘤胃PH值以及品种等都对CLA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CLA的营养调控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3.
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通过嫁接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已明确抗黄萎病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海7124和Pima90为砧木,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湘杂棉21和感病品系冀棉11为接穗,完成4个嫁接组合,将其种植在连作棉田,调查嫁接棉花和非嫁接棉花的棉花黄萎病、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嫁接棉花和接穗对照相比,棉花黄萎病明显减轻,有些嫁接组合的抗病性达到高抗水平。和接穗对照相比,多数嫁接组合的株高和果枝数高于对照,嫁接对多数嫁接组合的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衣分、铃重以及纤维品质的大多指标影响不显著。4个嫁接组合的结铃数/m2、籽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各自的接穗对照。【结论】选取合适的砧木和接穗嫁接组合,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提高连作棉田的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24.
棉花吐絮期是指棉铃发育、充实直到成熟吐絮的阶段.黄淮海棉区麦套短季棉一般在9月中下旬开始吐絮,大约持续一个月左右.此期棉株体内90%以上的养分供棉铃发育.因此,这个时期的营养状况对增加铃重,特别是增加中上部铃重至关重要,田间管理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5.
根据收治的682例犬细小病毒病病例,总结了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提出了病例早、中、晚期的对症疗法。指出肠炎综合症型病犬通过及时合理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在腹泻期间,停喂高脂肪、高蛋白性食物、有利于减轻胃肠负担,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6.
结合鄯乌管道首站天然气压缩机组油液检测实践,提出了增压机组油液监测体系的建立方法及监测步骤.实际应用表明,增压机组油液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评价设备的运行状况,预测分析设备故障及成因,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7.
应用蛋白质电泳法与田间种植法分别测定了100粒和200粒郑杂棉2号种子纯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鉴定的纯度相对误差为4.6%,绝对误差为4.4%,说明利用蛋白质电泳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鉴定种子纯度,为提早检测制种纯度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郑农棉4号(原名郑118)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采用遗传基因差异大、优势互补的亲本杂交和回交,,后代经衍生系统法定向选择而成的高产、多抗、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6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构建PK15细胞cDNAT7噬菌体展示文库,为研究猪源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纯化PK15细胞mRNA,先后合成第一链和第二链cDNA,经平末端修饰后,定向导入EcoR Ⅰ和HindⅢ接头,再由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消化,与噬菌体载体臂相连,然后用噬菌体包装抽提物进行体外包装,形成初级cDNAT7噬菌体展示文库,并通过滴度测定和PCR鉴定文库质量。【结果】经噬斑试验鉴定,初级文库滴度为2.0×10^5PFU/mL,扩增后滴度达6.0×10^10PFU/mL。PCR鉴定结果显示,文库的重组率为95.83%,且插入片段主要分布于500-2000bp,其中500~750bp的占21.73%,750~100bp的占21.73%,1000-2000bp的占39.13%。随机挑选20个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均为猪源序列。【结论】构建的PK15细胞cDNAT7噬菌体展示文库具备较高库容量和重组率,质量良好,符合后续文库筛选的要求,可用于研究猪源病毒蛋白与PK15细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0.
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国栋  刘书梅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73-274,277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几率呈不断上升的流行趋势,不仅给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对牛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国内外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