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potato virus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索淡酸田土种是否适合应用稻草直接还田免耕抛秧技术,作者于2003年晚造进行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试验设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乡冲沙村,前作为水稻。属于盐渍化水稻土亚类氯化物盐渍田土属淡酸田土种,pH值4 8、有机质3 64%、全氮0 192%、速  相似文献   
73.
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健康奶牛的正常体温、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乳房内菌群的影响。选择健康泌乳期奶牛12头,给药前1 d和给药前0 d,统计记录各试验奶牛的直肠温度、日产奶量,检测每个乳区采集奶样的体细胞数,并对给药前0 d的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检测。每头入选奶牛的四个乳区分别单次灌注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在给药后的第1、3、5、7、10天分别记录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在给药后的第12小时、3、5、7、10天分别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同时检查直肠温度;在给药后的第10天对采集的奶样进行病原菌检测。比较奶牛用药前后直肠温度、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病原菌的变化。试验期间对给药奶牛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奶牛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结果表明。给药前1 d、给药当天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3、5、7、10天,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平均值分别为30.5、30.3、29.8、30.3、30.0、30.9和31.0 kg,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前后各时间点采集的奶中体细胞数大都维持在30~50万/mL;给药前后各时间点测得的奶牛直肠温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前0 d分离到7株大肠杆菌、6株链球菌和9株葡萄球菌,给药后第10天采集的奶样中未检测到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检测到1株链球菌。与给药前相比,奶中的病原菌数量有所减少,无新增感染。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正常体温、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无不良影响,该制剂对于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脂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脂质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进行检测,并与6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或0.01),血清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或0.01),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的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的升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防城港市(港口区、东兴市)耕地土壤养分变化和改良对策.[方法]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关土壤检测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分析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结果]防城港市(港口区、东兴市)土壤pH范围为3.7 ~6.7,有机质平均含量24.7g/kg,全氮1.37 g/kg,有效磷27.3 mg/kg,速效钾33 mg/kg.相关数据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有一定的变化.[结论]根据耕地土壤养分情况,提出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76.
本试验旨在建立利福昔明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采用WondaSil C18-WR 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柱温:40 ℃,流动相及其比例为:V(甲醇) ∶V(乙腈)∶V(3.16 g/L甲酸铵,浓氨水调pH至7.2)=31.5∶31.5∶37,检测波长276 nm。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检测限、定量限及其浓度;考察了方法精密度、线性相关性及有关物质专属性,并通过极端条件的破坏、有关物质的含量、分离度等对主成分峰面积降解程度进行了比较。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主成分峰在浓度为40~150 μg/m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其有关物质浓度对峰面积线性回归方程为y=23 510x+7 182,其进样精密度RSD为0.13%,方法精密度RSD为0.46%,制剂一定时间内经过强酸、强碱、氧化、高温条件破坏后均有不同程度降解,以破坏前的样品主成分含量为100.00%,氧化破坏和高温破坏主成分降解达13%,酸、碱破坏主成分降解在18%左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在以上4种条件破坏前后一致,且主成分峰与杂质峰之间及杂质峰与杂质峰之间分离度良好(主成分峰与杂质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5,杂质峰与杂质峰之间分离度均大于1.2)。本试验建立的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和重复性好,可适用于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蛋白变化,阐明尿毒症患者各类脂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Beckm an公司生产CX 5全自动生化分仪测定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的值,脂蛋白a〔LP(a)〕则用TURBOX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结果:尿毒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apoB、LP(a)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患者透析前后比较TC、TG、HDL-C、LDL-C、apoA、apoB、LP(a)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apoB、LP(a)等脂蛋白血清浓度可作为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