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2篇
  18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51.
干旱区沙冬青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民勤县泉山林场和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沙冬青容器苗造林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等指标的调查,探讨沙冬青在撂荒地和沙丘的造林方法与技术,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冬青造林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民勤撂荒地开沟造林保苗率、成苗率均较高,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大,而马路滩林场固定半固定沙丘造林保苗率相对较高,而成苗率较低,仅为12%左右,生长量较小。因此沙冬青在撂荒地开沟造林后苗木生长表现良好,而沙丘造林由于风蚀等作用成苗率较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沙丘造林还有待以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2.
尼日利亚南部紧邻几内亚湾, 为热带雨林气候, 北部与撒哈拉沙漠接壤, 为稀树干草原。历史以来, 有多条沙垄深入该国北部100~200 km, 风沙土遍布, 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 森林因砍伐和烧荒以每年1.36%的速度消失, 而沙化土地每年以35万hm2的速度增加, 荒漠化发展迅速, 生态安全堪忧, 气候旱化、人口增加、沙质地表及农林牧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为主因。尼日利亚通过采取减少木材依赖型能源与工业、控制人口、草畜平衡、禁止开垦、环境意识与法制结合等对策与措施, 提高土地生产力, 逐步恢复稀树干草原,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文中介绍了尼日利亚农林业发展现状、荒漠化与沙产业发展、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认为长期开展气候周期性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与荒漠化关系影响研究以及成功地采用林木引种驯化、育苗造林、流沙垄固定、防护林营造、沙产业开发、适地适树等技术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53.
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探讨石羊河下游流水和断流河段的河岸带景观,对其绿洲形成、分布及其结构调控和生态环境改善据有参考意义。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发生和分布受到河流地貌约束,顺直型河道区域的景观丰富度约为分汊型和漫流型的2倍,在漫流型河道区域以农田为优势斑块。流水和断流河段的景观结构分别呈带状水平结构和镶嵌结构,而斑块丰富度逐渐降低,均匀度增大。地下水位深度达7-8 m引发景观组成和结构变化,距离河床约200 m是河岸带景观发生转变的区域。石羊河下游河岸带景观变化时间与河流改道及水利改造时间相一致,因人类土地利用方式增减景观要素,区域水资源变化促进景观演变。河岸带景观结构是区域绿洲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
以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木蓼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样方物种组成、沙木蓼生长特征、优势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木蓼群落物种稀少,组成简单,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占主导地位,表现出明显的荒漠草原植被特征。沙木蓼群落以旱生灌木层为优势层片,多年生草本层数量次之,1年生草本数量最少,群落稳定性主要由灌木层和多年生草本层决定。群落所处生境决定了群落重要值、生长量指标以及多样性指数。生境类型Ⅲ中沙木蓼生长量最大,表明该生境是适宜沙木蓼生长的生境类型,而生境Ⅱ中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为最高,群落优势度较低,表明该生境是适宜群落中大部分植物生长的生境类型。生境类型Ⅰ和生境类型Ⅲ相似,在群落特征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5.
石羊河中游河岸植被及其护岸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石羊河中游河岸植被及其保护河岸能力可为河岸管理与植被恢复提供参考。通过植被组成与结构以及河岸地貌调查,选用植被密度、覆盖度、根系主分布层深度计算河岸植被的保持土壤能力指数。结果表明:石羊河中游的植被可分为12个群丛。灌丛或灌丛+乔木群落成块状或条带状夹在其他植被类型之间,成为河岸植被的骨架。从河岸完整性以及群落保持土壤能力指数综合判断,沼泽化草甸以及盐化草甸+灌木的护岸能力较强,其次为灌丛,再次为灌丛+乔木。河岸植被保护石羊河中游两岸,使其形成限制性河床,不仅增加了河岸稳定性,而且提高了防治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沙地云杉在河西沙区的适应性及其影响因子,为该区生态建设中树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河西地区沙地云杉生长情况的观测研究,以及搜集沙地云杉原产地和其他引种地相关资料,从气候、种子育苗、苗木移栽成活率及生长速度等方面比较分析沙地云杉在河西地区的适应性。[结果]河西地区温度条件适宜沙地云杉生长发育,但降水不足造成的土壤水分亏缺问题必须要通过人工灌水措施加以解决;7a后的沙地云杉生长速度超过原产地白音敖包,适应性强,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发展潜力大。[结论]沙地云杉在河西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7.
远源引种樟子松对荒漠区气候及土壤盐碱离子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远源樟子松在民勤沙区栽培后 ,其生长同当地气候及土壤盐碱离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 ,认为樟子松生长 ,与当地的日照时数、平均气压、蒸发量、地温、空气湿度、降水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是影响樟子松的主要因素 ,而同最大风速因子关系较差 ,是影响樟子松的次要因素。通过樟子松成活率同土壤中的盐碱离子的关联度分析 ,认为土壤 p H值和 HCO3 -离子对樟子松的成活率有大的影响 ,是影响樟子松幼苗成活率的主导因子 ;SO42 -、Mg2 +、Ca2 +、K++ Na+等离子同樟子松成活率关系也很密切 ,Cl-和全盐量同樟子松幼苗成活率关联度较小 ,相对而言是次要因子  相似文献   
58.
土壤类型对沙葱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砂土、壤土、砂壤土、上砂下壤和上壤下砂5种不同土壤类型对沙葱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葱出苗率与土壤透气性显著正相关,砂土透气性好,沙葱出苗率最高;幼苗生长不仅与土壤透气性有关,而且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关,不同土壤类型对沙葱的叶粗、根数、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影响显著。砂壤土中沙葱生长各指标最优,上砂下壤次之。  相似文献   
59.
干旱荒漠区沙地衬膜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地衬膜试验结果表明:衬膜沙地栽植的樟子松苗木当年平均成活率高于对照地,不同越冬处理的苗木越冬事从大到小为埋土,衬膜深度90cm露地,衬膜深度70cm露地,不衬膜露地越冬。高生长量显示出第一年、第二年衬膜苗高于对照苗,而第三年衬膜苗弱于对照苗。灌水量相同的条件下,衬膜苗在生长季节利于苗木旺盛生长;秋冬春季苗地土壤水分过多,地块低洼处的苗木保存率降低,生长量也较低,对照地苗木则相反。建议通过控制灌水量,积极探索衬膜种植的栽培学技术,创造条件,实行少量多次的定额灌溉,是干旱区进一步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事、保存率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0.
通过用微贮小麦秸秆粉替代苜蓿草粉,对小尾寒羊进行为期63d的育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I(微贮组)、试验Ⅱ(苜蓿组)的增重分别为10.26kg/只、10.54kg/只;日增重分别为0.163kg和0.168kg,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别为22.05元/只、16.05元/只;微贮组比苜蓿组提高37.0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