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集约化养殖模式逐渐代替了传统放牧为主的养殖模式,然而与其他畜禽养殖方式相比,我国集约化、标准化养羊水平较低,饲养的山羊个体小、生长慢,提供产品少、效益低。要提高现代养羊业生产力水平,离不开建设适合于羊生活和生产的畜舍环境。合理的羊舍建筑关系到科学的饲养管理、羊群健康、疾病预防、降低生产成本等各个方面。目前,传统的养羊模式都较为简单落后,在采食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山羊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2.
动物分子生物学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随着课程知识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数据库时代的到来,之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跟不上现代教学需求。针对以动物科学等专业为授课对象的动物分子生物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式和多元考核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动物科学等专业的创新型科研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设施畜牧业是以生产高效、优质、健康的畜产品为目标,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生产工艺和科学技术为依托而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业。高校开设设施畜牧业课程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和实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现在的设施畜牧业课程存在一些诸如高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需求、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教学内容更新太慢等问题。笔者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VR实践教学和AR实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成功案例分析、动物福利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在讲授时结合对相关科学领域知识技术的介绍,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在南方人工草地上,采用跟踪观察法和齐地刈割法,研究了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的牧食行为和放牧前后牧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月龄和15月龄山羊在牧食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3月龄山羊的采食时间和游走站立时间均较15月龄的长(P<0.05),反刍卧息时间比15月龄的短(P<0.01),两种月龄的山羊不同放牧时间段的采食规律也不一样;3月龄羊放牧后各牧草品种的地上生物量与15月龄羊放牧后地上生物量存在差异,与3月龄贵州黑山羊放牧后的草地相比,15月龄羊放牧后鸭茅、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生物量显著减少(P<0.05),两种月龄的山羊都喜欢选择采食鸭茅和多年生黑麦草,而较不喜食白三叶;山羊的牧食行为对人工草地牧草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运用荧光标记微卫星分析6个肉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安徽白山羊、贵州白山羊、陕南白山羊、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和波尔山羊6个肉山羊品种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0个微卫星引物,分析6个肉山羊品种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和群体关系。10个微卫星位点均呈现高度多态,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531~0.812之间。F统计结果显示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82。系统进化树NJ图把中国5个肉山羊和波尔山羊分为2支;中国肉山羊又被分成2个分支。系统进化树UPGMA图和主成分的二维坐标图进一步证实上述聚类结果的可靠性。此研究结果显示6个肉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很大的选育潜力,特别是中国地方品种,是将来开发利用的宝贵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绵羊高繁殖性能主效基因,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和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其在安徽白山羊、波尔山羊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均未能检测至GDF9基因的G8突变(C→T)及BMP15基因的B4突变(G→T)。这2个山羊群体中均为野生型,由此表明这2个候选基因检测位点在安徽白山羊、波尔山羊中没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家畜的驯化,家畜给人类提供了皮、毛、骨、肉、奶等,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马的驯化与其他家畜相比更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它曾带领人类远足、征伐、迁徙,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搞清楚马的驯化发展历史对于了解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分子水平搞清楚马的亲缘关系及起源历史对珍稀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繁育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线粒体DNA是研究马起源驯化历史的有效工具,它具有典型的母系遗传方式,分离技术简单,重复性好,一个个体往往能代表一个母系集团,目前已经被广泛用在各品种畜禽的起源分化及遗传距离的鉴定方面.国内外通过马线粒体DNA来探究不同品种马起源进化及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很多,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10个绵羊品种的微卫星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利用FAO和ILRI推荐的21个微卫星引物,结合荧光标记PCR,检测了中国9个地方绵羊(Ovisaries)品种和1个外来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21个微卫星座位均呈现出高度多态,多态性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均表明我国地方绵羊品种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共检测到342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1752~9.4997之间,座位平均杂合度在0.5248~0.8551之间,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633-0.761之间。聚类关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其起源、育成历史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1~24nt的非编码RNA,他们通过剪切靶基因的转录产物或者抑制转录产物的翻译从而起到转录后调控靶基因表达的作用。miRNA能调控卵巢和睾丸发育,还能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和精子的分化,与哺乳动物性腺发育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论文对miRNA的生物合成、作用方式及其在哺乳动物性腺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