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呈现出高速的发展状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有机水稻的高产种植就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安全、无污染的种植环境,先进、科学的栽培技术,为农业产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必须要明确认识有机水稻高产栽培的要点、重点、关键点,同时具体了解各项栽培技术,优化种植方案,加强种植质量,只有将有机种植定为首要目标,并在生产活动中全面贯彻与落实,农业才能真正走上一条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拉萨白鸡显性白羽PMEL17基因第10外显子序列突变,选用5世代22周龄的拉萨白鸡228羽作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拉萨白鸡的基因组DNA的PMEL17基因序列的第10外显子上是否存在9 bp的插入。结果表明:PMEL17基因序列的第10外显子存在9 bp插入突变时,扩增目的片段长度为184和42 bp,为II基因型纯合子的个体,且为显性白羽纯合个体; PMEL17基因序列的第10外显子存在9 bp插入突变,且扩增目的片段长度为217,184和42 bp,为Ii基因型的杂合的个体,且为显性白羽杂合个体; PMEL17基因序列的第10外显子不存在9 bp插入突变,且扩增目的片段长度为217 bp,为ii基因型,且为非显性白羽个体。通过本试验,为拉萨白鸡今后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另一个思路,通过分子选择PMEL17基因序列的第10外显子的9 bp插入突变作为拉萨白鸡羽毛颜色性状的功能基因的分子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究不同大小林隙地表温度和浅层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为阔叶红松混交林苗木更新、生物多样性维持及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中林隙和小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和十字样线法分别布设地表温度表和土壤温度表观测样点,在植物生长季测定了两个林隙的地表温度、地表最低和地表最高温度以及浅层(5、10、15和20 cm)土壤温度,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对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进行测量及时空异质性的分析。结果(1)地表温度和地表最高温度在生长季内(6—9月)的月变化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单峰型曲线分布,且7月达到最大值。地表温度的升温速率高于降温速率,升温幅度大,降温幅度小。(2)不同样地间地面最高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变化相同,生长季内(6—9月)地面温度变化为:中林隙 > 小林隙 > 郁闭林分,最低温度变化为:中林隙 < 小林隙 < 郁闭林分。(3)各月份林隙土壤温度空间变异程度不同,6月和9月变异程度较7月和8月有所增加;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异减小。(4)林隙日均地表温度和日均土壤温度均较郁闭林分高,且林隙土壤温度的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出现动态变化。林隙中心地表温度和土壤温度极其日较差均高于郁闭林分。中、小林隙各土层温度差并无明显差异。(5)7月和8月土壤温度均呈较弱变异,6月和9月部分呈中等变异。结论地表温度和浅层土壤温度在不同月份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生长季(6—9月)的地表温度与土壤温度恰恰是苗木更新及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之一,本文旨在对群落演替和种群动态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拉萨白鸡笼养与散养生产性能的对比试验,选用同一批次的(3周龄)且体重相近的拉萨白鸡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分为2组,一组散养,一组笼养,每组600羽,且公母各半,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羽,笼养组的分3层饲养,上、中、下,每个笼子里4羽鸡,公母随机分配,每一层放200羽。从3~6周龄,饲喂正大育雏期饲料,从7~20周龄,饲喂正大育成期饲料,21周龄开始饲喂产蛋期饲料。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3周龄体重、6周龄体重、18周龄体重、开产体重、43周龄体重、见蛋日龄、开产日龄(产蛋达到50%)、开产蛋重、43周龄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总产蛋数、平均产蛋数、平均产蛋率、料蛋比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散养组的拉萨白鸡(6周龄、18周龄、开产)公鸡体重、母鸡体重均低于笼养组的拉萨白鸡;散养组的拉萨白鸡43周龄的公鸡体重高于笼养组的拉萨白鸡,且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母鸡体重低于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见蛋日龄比散养组的提前8 d;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开产日龄(产蛋达到50%)比散养组的提前27 d;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开产蛋重比散养组的高0. 49 g,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 0. 05);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43周龄蛋重比笼养组的高0. 04 g,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 0. 05);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比散养组的低14. 40 g,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 0. 01);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公鸡的平均日增重比笼养组的高0. 07 g,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 0. 05);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母鸡的平均日增重比散养组的高0. 08 g,且两者差异不显著(P 0. 05);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总产蛋数比散养组的多4343枚;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平均产蛋数为78. 85枚,笼养组的拉萨白鸡平均产蛋数为95. 76枚,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 0. 01);散养组的拉萨白鸡的平均产蛋率为27. 67%,笼养组的拉萨白鸡平均产蛋率为34. 20%,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 0. 01);散养组的拉萨白鸡和笼养组的拉萨白鸡的料蛋比分别为:4. 67、3. 51,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 0. 01)。本研究为拉萨白鸡今后的养殖方式提供一个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85.
在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林隙及其周围郁闭林分内,通过网格法布点,于2010年7—9月使用TDR200测定中、小林隙I III层的土壤含水量。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基本特征及同一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性,利用surfer 8.0软件进行克立格空间局部插值,并绘制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图,分析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小林隙I III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中等程度变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斑块连接度增大。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林隙中心和近中心区域,并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面积扩大并向中心靠拢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最小值出现在扩展林隙及其郁闭林分内。中、小林隙中心与边缘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均为II层较I和III层大。7—9月土壤含水量均值呈单峰型变化,最大值出现在8月,且中林隙土壤含水量较小林隙的大;9月I和II层土壤含水量较8月大幅度减小,但III层与8月相比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6.
植物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植物代谢组学有两个重要部分,即仪器分析和数据分析.目前常用的分析仪器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等,常用数据分析手段主要有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淫羊藿是我国传统的补益中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植物代谢组学在各个应用...  相似文献   
87.
以玉米秸秆还田为研究对象,在宁夏同心县河西镇农场村进行了持续4年的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宁夏耕地地力培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有效降低土壤容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对碱解氮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对土壤容质量和有机质的影响随着还田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但全氮和碱解氮与还田量关系不大;玉米累积产量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秸秆还田量达到600 kg/667 m~2时土壤容质量显著降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也较高,玉米籽粒累积产量最高;当秸秆还田量达到800 kg/667 m~2时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与600 kg/667 m~2差异不大,因此,综合本研究结果及宁夏干旱地区玉米秸秆生物量,宁夏干旱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量以600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88.
文章针对辽宁省北镇市葡萄品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葡萄的品种较多,不同的品种在选择种植的时候,需要创造或者遵循一些硬性条件,否则很难培育出品种优良的葡萄。  相似文献   
89.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一种或多种成员所引起的鸡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该病严重影响鸡群生长,对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文章对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作以简单总结,为拉萨市鸡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及净化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来自不同海拔的藏鸡,本试验选用相同营养水平条件下拉萨市3个不同地方散养的藏鸡种蛋,山南市4个不同地方藏鸡种蛋为研究对象,在海拔为3 780 m的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进行输氧式孵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蔡公堂雪域白鸡(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95.48%和78.43%;尼木藏鸡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为85.44%;达孜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2.92%;达孜藏鸡种蛋的健雏率和毛胎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21.43%;扎囊藏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毛胎率最低,分别为26.58%,30.88%和0;蔡公堂雪域白鸡种蛋的受精率(95.48%)和乃东藏鸡种蛋的受精率(93.00%)达到90%以上,其他藏鸡种蛋的受精率均低于90%,这与养殖模式可能有密切的关系;头照死胎率最低的是尼木德青源藏鸡种蛋(2.53%),最高的是扎囊藏鸡种蛋(30.88%);二照死胎率最低的是蔡公堂雪域白鸡(1.73%),最高的是扎囊藏鸡种蛋(38.24%);入孵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蔡公堂雪域白鸡78.43%乃东藏鸡76.00%错那藏鸡66.98%尼木德青源藏鸡68.18%隆子藏黑鸡61.31%达孜藏鸡37.50%扎囊藏鸡26.58%;受精蛋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尼木德青源藏鸡85.44%蔡公堂雪域白鸡83.61%乃东藏鸡81.72%隆子藏黑鸡78.71%错那藏鸡75.53%达孜藏鸡51.43%扎囊藏鸡30.88%。高海拔缺氧是高原藏鸡种蛋孵化率低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为高原上开展藏鸡种蛋的输氧孵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