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18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2篇 | |
综合类 | 52篇 |
农作物 | 27篇 |
水产渔业 | 7篇 |
畜牧兽医 | 9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122.
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征集鉴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3年以来,分别深入到云南省的14个地、州、市,45个县、区实地征集甘薯地方品种资源。1995~1996年将收集到的105份地方品种材料进行田间比较鉴定。对地区来源相同,名称相似的品种材料进行分类比较,初步认定。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对一些同名异种,异名同种的品种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区分、整理、归并。将全省所征集到的105份甘薯地方品种材料归并为40份。并经生产力鉴定,筛选出“瑞丽紫红皮”、“普洱黄山芋”等一批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良地方品种,可在云南省甘薯生产上逐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3.
124.
为给优质强筋小麦陕禾1028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数据支撑,探索了其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和播种量。采用裂区试验方法,在2019-2021年进行了2个年度的播期播量研究,分析在9月30日、10月7日、10月16日,10月24日4个播期,以及180万/hm2、240万/hm2、300万/hm2、360万/hm2 4个播量(基本苗)及其互作条件下对陕禾102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陕禾1028适宜的播期为10月7~16日,适宜的播量为240万/hm2。最佳播期、播量为10月7日、240万/hm2。在此播期、播量下,产量潜力可以达到11 355.6 kg/hm2。陕禾1028的产量三要素中,千粒重和穗粒数年度间较稳定,成穗数随种植环境变化较大,适度提高成穗数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5.
为探究陕西关中地区小麦HMW-GS亚基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采用SDS-PAGE法对57份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系)HMW-GS亚基组成及相关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中共检测出7种HMW-GS亚基类型和8种HMW-GS亚基组合;Glu-A1位点上有3种亚基类型,分别为1、2*和Null,以1亚基为主(78.95%);Glu-B1位点上检测到7+8(61.40%)与7+9(38.60%)两个类型;Glu-D1位点上检测到5+10(70.18%)和2+12(29.82%)两个类型。3个HMW-GS基因位点编码亚基共组成8种亚基组合,品质得分6~10分,其中1/7+8/5+10组合品质得分10分,出现频率最高。就HMW-GS不同位点对品质性状效应进行分析发现,Glu-D1位点对b*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粉质质量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Glu-D1>Glu-B1。不同类型亚基对小麦品质的效应存在差异,7+8亚基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容重具有正效应,7+9和5+10亚基对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亚基(P<0.05);携带1/7+8/5+10亚基组合小麦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容重最高;携带1/7+9/5+10亚基组合具有较高面粉L*值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值。 相似文献
126.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检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利用分子标记结合系谱分析对黄淮麦区20世纪及近年来新育成的129份小麦品种所含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检测,并结合田间株高、基部茎秆直径和壁厚、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株高差等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29份小麦品种中,含Rht-B1b基因的品种有37份,含Rht-D1b基因的品种有73份,含Rht8基因的品种有89份,不含这3个矮秆基因的品种有6份,所占比例分别为28.68%、56.59%、68.99%和4.65%。其中,同时含Rht-B1b和Rht-D1b的品种有1份,同时含Rht-B1b和Rht8的品种有29份,同时含Rht-D1b和Rht8的品种有44份,同时含Rht-B1b、Rht-D1b和Rht8的品种有1份。不同矮秆基因及其组合的品种,在小穗数、基部茎秆直径及基部茎秆壁厚等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仅含Rht8基因的品种的千粒重、基部茎秆直径及壁厚均大于其他基因型,并且能够显著增加穗粒数。不同矮秆基因的降秆作用强度依次为Rht-D1bRht-B1bRht8,并具有累加效应。在不同播期条件下,除不含矮秆基因材料外仅含Rht8的品种的株高稳定性最佳,仅含Rht-B1b的品种株高稳定性最差。仅含Rht-B1b的品种小穗数最高,但千粒重却最低,并显著低于不含这3个矮秆基因的品种。以上结果表明,虽然矮秆基因Rht8的降秆作用较弱,但其对农艺性状的有利贡献较多,且在不同播期环境条件下株高稳定性较好,因此在未来小麦育种中应注重矮秆基因Rht8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7.
选用经回交转育获得的两套HMW-GS近等基因系为材料, 研究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1不同位点对乳酸SRC的影响,比较相同HMW-GS组合在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的微量乳酸SRC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Glu-A1位点内, 各等位亚基对乳酸SRC的效应为1>Null;Glu-B1位点内,两套近等基因系中乳酸SRC 的效应不同,主要表现为亚基7+8、17+18和14+15对乳酸SRC的效应影响最大,但不同遗传背景其排序不同,在以西农1718为背景下,乳酸SRC效应为7+8>17+18>14+15>7+9>6+8,在以西农1330为背景下,乳酸SRC效应为17+18>14+15>7+8>6+8>7+9。Glu-D1位点内,以西农1718为背景下,乳酸SRC效应表现为5+10>3+12≥2+12>4+12;以西农1330为背景下,乳酸SRC效应为5+10>3+12>2+12≥4+12。相同的HMW-GS组合在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除1,6+8,2+12组合外其余乳酸SRC效应差异显著,表明遗传背景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表达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利用HMW-GS回交转育优质小麦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
春化基因VRN-B3是小麦开花素基因TaFT,为探索该基因在品种间的保守性及其与小麦开花早晚的关系,根据TaFT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DQ890162)设计特异PCR引物,扩增了13个品种中该基因的编码区。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不同品种间该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存在多态性,序列翻译发现5个品种的表达产物FT蛋白发生变异。利用中国春的非整倍体材料将TaFT基因定位在7BS染色体上。参考品种的冬春性及开花时间,推测冬性品种正常的FT蛋白(同DQ890162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一致)可加速开花,FT蛋白变异则延迟开花;春性品种的FT蛋白变异与否对开花期影响不大,推测TaFT基因的效应可能被春性品种的显性春化基因所掩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