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18篇 | |
综合类 | 31篇 |
农作物 | 10篇 |
水产渔业 | 3篇 |
畜牧兽医 | 34篇 |
园艺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风化煤矸石坡面水土流失规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径流冲刷试验,研究风化煤矸石坡面水土流失规律。结果表明:1)在设计径流量为2.0和2.5L/min时,坡面产流曲线呈现为“单峰”或“多峰”曲线,没有明显规律性,当设计径流量增大到3.0和3.5L/min时,坡面产流曲线多为“单峰”曲线,且峰值出现时间较早,具有相似的规律性;2)坡面平均产流量随设计径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增长趋势符合幂函数关系,且设计径流量对坡面平均产流量的影响大于坡度;3)坡面平均产沙率随设计径流量和坡度的增大增长趋势明显,增长趋势符合幂函数关系,且设计径流量对坡面平均产沙率的影响大于坡度。研究结果可为工矿区水土保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养分释放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分析比较其在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特点。研究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土壤中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积累量最多.分别为21.72mg/kg和48.31mg/kg;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肥料,硝态氮和速效氮含量最多.分别为102.90mg/kg和135.25mg/kg;丙烯酸树脂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尿素自膜内迁移到土壤中的量较少,硝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最少。分别为53.74mg/kg和93.70mg/kg。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对减少土壤石硝态氮的生成效果最为明显.明显优于其他缓/控释肥料.丙烯酸树脂包膜nBPT涂层尿素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MspI、TaqαI、AluI分别对获得的L16基因序列进行理论酶切。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酶切片段大小相同的记为1,不同的记为0。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应用NTSYS-pc2.0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采用Nei的方法计算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绘制树状图。结果表明芭蕉属种间存在较为丰富的cpDNA PCR-RFLP多态性,种内差异性不明显,有些亚种间无法区分开。而M. acuminata 具有丰富的亚种和变种,遗传差异大,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己成为香蕉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属于土传性病害,扩散蔓延速度快,难于进行生物控制、药物防治及轮作、浸田等常用防治方法的防治。因此,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香蕉遗传改良,培育抗病品种。选用从INIBAP[(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Improvement of Bnana and Plantain,国际香(大)蕉改良网络)]引进的42份香蕉种质资源,采用伤根侵染法,用含2×106个孢子/L的香蕉枯萎病1号和4号小种菌液分别对42份香蕉幼苗进行处理,筛选抗香蕉枯萎病种质。结果表明:在侵染1号小种时,7份材料表现高感,13份感病,22份中抗,无高抗;在侵染4号小种时,25份材料表现高感,12份感病,5份中抗,无高抗。综合分析显示,M11和M25对枯萎病1号和4号小种均表现中抗。 相似文献
19.
一、猪 1.肥育猪的配合饲料中添加2%的艾,实验组比对照组采食量减少3.8%、体重增加9.6%、饲料利用提高12.1%。 2.妊娠母猪饲料中添加3%的艾,从产前3~5天到产后45天饲喂,其仔猪从10日龄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恒温(25℃)避光培养试验,研究了黑土环境中乙草胺的微生物降解特征。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将土壤样品分别进行常规、灭菌、选择性抑菌剂加入等处理后培养并测定土壤乙草胺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结果显示:在灭菌土壤中乙草胺的残留量较未灭菌土壤显著增加,未灭菌土壤中乙草胺残留数量与微生物量变化密切相关,表明微生物活性是影响乙草胺降解的主要因素。适当的水分有益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从而促进了土壤中乙草胺的降解。加入青链霉素后乙草胺残留量远大于放线菌酮和常规培养,表明细菌比真菌具有更强的降解乙草胺的能力。随着乙草胺的施药量增加,初期微生物量显著降低,是导致乙草胺总降解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