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效果及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临床型、隐性型和健康型荷斯坦奶牛共80头,用于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及免疫试验,对治疗前后乳中体细胞数(SCC)、乳清中白蛋白(SA)、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使用前后干奶期乳房炎的发病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灌注剂和抗生素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4.44%和88.24%,有效率均为100%;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为86.67%和76.92%,有效率为93.33%和84.62%;对干奶期乳房炎的预防效果分别为88.89%和94.12%,而生理盐水对照组发病率高达45.45%。中药复方灌注剂可以极显著降低患病奶牛乳中SCC、SA、LDH、ALT、AST水平(P<0.01),提高SI和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P<0.01)。试验证实了中药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修复奶牛受损的乳腺上皮细胞,降低受损细胞产生的酶含量和血乳的渗透性,提高患病奶牛机体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52.
53.
通过体外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研究不同浓度大豆球蛋白(11S)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A、B、C、D、E、F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其余各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1、5、10、5、5 mg/mL的11S,并且在E、F组分别添加1μmol/L的c-Jun氨基端激酶(JNK)和p38抑制剂。培养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p38(p-p38)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Bcl-2/Bcl-xL相关凋亡蛋白(Bad)、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C、D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 E、F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2)与A组相比,C、D组NO、5-HT、IL-6、IL-10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与C组相比,E、F组NO、5-HT、IL-6、IL-1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3)与A组相比,C、D组p-JNK、p-p38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 0. 05或P 0. 05),C、D组Bcl-2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C组相比,E、F组p-JNK、p-p38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E、F组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4)与A组相比,B、C和D组Bcl-2/Bax极显著降低(P0.01),C、D组Bax/Bcl-xL、Bad和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C组相比,E、F组Bcl-2/Bax极显著增加(P0.01),E、F组Bax/Bcl-xL和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 0.01),F组Bad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说明,11S通过p38 MAPK/JNK信号通路引起猪小肠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旨在探究绿茶粉及绿茶多酚对犬的抗氧化作用。选用5月龄杂交幼犬15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绿茶粉组饲喂基础饲粮+1.0%的绿茶粉,绿茶多酚组饲喂基础饲粮+0.25%的绿茶多酚。试验期为84 d。结果表明:与试验开始时相比,试验结束时对照组犬体重增长了162%,绿茶粉组犬体重增长了101%,绿茶多酚组犬体重增长了132%,且绿茶粉组和绿茶多酚组试验结束时犬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1%和30%。试验第84天,绿茶粉组及绿茶多酚组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抗氧化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血红素氧合酶1(HO-1)、过氧化氢酶(CAT)]和Ⅱ相解毒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犬饲粮中添加1.0%的绿茶粉或0.25%的绿茶多酚均具有保护肝脏、抗氧化、促进Ⅱ相解毒酶基因表达及控制体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单一与联合染毒对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的作用机理,以10 μg·mL-1 ZEA与0.2 μg·mL-1 DON 对睾丸支持细胞单一与联合染毒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率,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ZEA与DON单一及联合染毒均可导致仔猪睾丸支持细胞活率下降,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凋亡率升高,并下调线粒体相关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基因BaxBid以及下游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与Caspase-9的表达量,且联合作用大于单一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ZEA与DON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凋亡,且联合毒性大于单一毒性,表现为亚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对玉米赤霉烯酮(ZEN)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联合染毒小鼠生殖毒性损伤的缓解作用。选取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75只[体重(40±5)g],随机分成5组,每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200 mg/kg茶多酚(Ⅰ组)、1 mg/kg ZEN+0.5 mg/kg DON(Ⅱ组)、100 mg/kg茶多酚+1 mg/kg ZEN+0.5 mg/kg DON(Ⅲ组)和200 mg/kg茶多酚+1 mg/kg ZEN+0.5 mg/kg DON(Ⅳ组),每组15只。试验期28 d。在试验第1、14、28天,从每组随机抽取5只小鼠称重采样,检测小鼠精子质量、睾丸脏器系数、睾丸组织标志酶活性、血清性激素含量及睾丸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并制作睾丸组织切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精子活率及数量、血清性激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睾丸组织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血清丙二醛(MAD)含量显著上升(P<0.05)。添加茶多酚后,小鼠的睾丸脏器系数、精子活率及数量、血清性激素含量、睾丸组织AKP、LDH、γ-GGT、CAT、SOD及GSH-Px活性显著上升(P<0.05),精子畸形率、血清MAD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第1天相比,Ⅰ组小鼠睾丸组织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Ⅱ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精子质量、睾丸组织标志酶活性、血清性激素含量、睾丸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Ⅲ组小鼠睾丸组织CAT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Ⅳ组小鼠睾丸组织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2)睾丸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染毒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基膜不完整,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细胞之间空泡化,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经茶多酚保护后得到改善。综上,茶多酚能有效改善ZEN与DON联合染毒小鼠精子质量与睾丸组织内标志酶活性,提高血清性激素含量及睾丸组织抗氧化功能,显著降低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57.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7Sβ-伴大豆球蛋白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的影响。试验分为A、B、C、D、E、F 6组,其中A为对照组,其余各组中分别添加1、5、10、5、5 mg·mL-1的β-伴大豆球蛋白,并且在E和F组分别添加1μmol·L-1 NF-κB(PDTC)和iNOS(L-NAME)抑制剂。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用ELISA法检测细胞NO、DAO、5-HT、IL-6和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用qPCR法检测细胞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转录量。结果显示:β-伴大豆球蛋白降低IPEC-J2细胞存活率,添加PDTC和L-NAME增高IPEC-J2细胞存活率,促进NO、DAO、5-HT和IL-6的分泌,并降低IL-10的分泌,同时增加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及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转录量,添加PDTC和L-NAME后抑制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β-伴大豆球蛋白引起IPEC-J2细胞损伤,随浓度增大损伤增加,PDTC和L-NAME可以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对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奶牛酮病是围产期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奶牛酮病发生时,相关的能量代谢激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被认为是机体的能量感受器,一些能量代谢激素可以引起其活性的变化。本文就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发生作用机制做一论述,旨在为下一步研究奶牛酮病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9.
乳房炎是当今世界奶牛业中最常见和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十分复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原囊藻等130多种[1].临床一直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耐药病原菌越来越多,致使药物疗效下降.  相似文献   
60.
乳房炎奶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机选取21头临床健康荷斯坦奶牛(CMT检测呈阴性)、19头隐性乳房炎奶牛(CMT检测呈阳性)、33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别于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临床型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sa、IgM、IgG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或P<0.05).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高于健康奶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3组奶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