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13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牛甲烷排放量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能量转化过程中甲烷能量损失量来确定饲料的代谢能和能量需要。但由于甲烷是温室气体的一种来源,其排放量的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估测越来越重视。研究方法大多根据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的实测结果,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甲烷排放量的估测模型。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以瘤胃瘘管阉牛作为试验动物,用大型自控呼吸测热室持续测定不同日粮在全消化道内甲烷排放量所得出的估测模型。根据《奶牛营养需要和饲料成分》(2007)中现有参数,选用上述估测模型进行甲烷排放量的估测。其中,由于我国存栏产奶奶牛的平均产奶量较低,故估测的甲烷排放量为96.29 kg/(头.a)。但日产奶量为20 kg/头的奶牛其甲烷排放量估测值为114.6 kg/(头.a)。此外,本文还利用上述模型对我国肉牛、役牛和牦牛的甲烷排放量作了初步估测。  相似文献   
32.
自1957年Schwarz和Mertz等人首先分离出啤酒酵母中的葡萄糖耐量因子(GTF)以来,研究人员相继在诸多牧草和猪的肝、肾脏中发现了GTF样物质,并进一步证实GTF的重要活性物质是三价铬离子,而在此之前铬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有毒有害物质.直至1959年,铬被证实为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Schwarz和Mertz,1957a,1959b).  相似文献   
33.
用3个不同梯度氮进食量的10种日粮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消化氮进食量与氮沉积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01)。当沉积氮为零时,可消化氮为0.3982g/W0.75。沉积氮/可消化氮与沉积氮量之间呈线性相关(r=0.9615),实测的沉积氮(g/W0.75)范围为0.011至0.376,沉积氮/可消化氮的范围为0.0235至0.479。维持的可消化氮需要为0.3982g/W0.75,内源尿蛋白氮为2.44g/W0.75。  相似文献   
34.
瘤胃原虫对细菌的吞食作用是降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重要因素。提高瘤胃内容物的稀释率可以减少原虫对细菌的吞食作用及微生物的维持能量需要,因而瘤胃水平衡对于瘤胃微生物区系、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研究瘤胃内水的来源与去路及影响水平衡的因素,探讨根据瘤胃水平衡测定绵羊唾液分泌方法;(2)研究瘤胃内灌注人工唾液对瘤胃液体平衡、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瘤胃液稀释率与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3)探讨在生产实际中,调控瘤胃水平衡  相似文献   
35.
不同处理豆粕蛋白质瘤胃降解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料蛋白质进入肠的量取决于降解率,降解率过高会造成进入肠内的蛋白质不能满足高产奶牛和生长速度快的反刍家畜的需要,因此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过瘤胃营养保护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化学保护法、热处理法.物理包被法、瘤胃外流速度的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的生物学调控等.本研究旨在用瘤胃尼龙袋法  相似文献   
36.
采用2×2 随机因子试验设计研究持续动态瘤胃模拟装置(RST—Ⅱ) 不同有机物进食量(0MI)(27-67 g、36-74 g、46-00 g) 和瘤胃外流速度(0-02/h ,0-035/h,0-05/h) 对稻草—玉米—豆粕型日粮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SI内pH 不受有机物进食量和外流速度影响;在低外流速度下各OMI组瘤胃内0 ~72h 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NDF、ADF降解率均高于高外流速度(P< 0-05)。随着0MI的增加,同一外流速度下日粮可发酵有机物产生VFA 量(TVFA/FOM,mmol/g)逐渐下降(P< 0-05);相同0MI组饲料降解氮转化为微生物氮的效率在外流速度为0-02/h 时显著高于高外流速度(P<0-05) 。  相似文献   
37.
反刍动物脂肪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脂肪作为反刍动物日粮中的供能物质,具有热增耗低、能量利用效率高的特点。一般认为,脂肪消化能或代谢能转变为净能的利用效率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高5%~10%,多数试验证明,奶牛日粮中补充脂肪,可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补偿高产奶牛泌乳高峰期能量负平衡(Pal...  相似文献   
38.
一、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在养牛业中的利用尿素、硫铵等一些含氮化合物(表1),它们虽然都不是蛋白质,但能对反刍动物提供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氮源。因此,这些含氮化合物可用来作为牛的蛋白质补充饲料,代替一部分蛋白质饲料。因为这些化合物都是化工产品,能够大批生产,成本低,所以逐渐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其中以尿素和双缩脲的效果最  相似文献   
39.
在正常情况下,乳用家畜按时怀孕分娩才能正常产乳,但在生产中往往有一部分牛只因生理、生殖器官构造异常而造成长期不孕,因而失掉了乳用价值。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用雌激素诱导不孕牛或青年母牛乳腺发育和泌乳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实际应用和理论方面获得了进展,因此对今后进一步探讨泌乳规律、提高乳用家畜的生产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我国大家畜中,役牛数量占多数,是当前农村耕作运输动力的重要来源。但目前我国尚无役牛饲养标准,因此制定适合我国役牛情况、饲料条件的饲养标准,是我国役牛饲养上的基本问题。我国农民对饲养役牛有丰富的经验,有习惯的饲养定额,这些经验需要进行深入总结,并进行科学试验,以提出我国役牛的饲养标准。鉴于以上情况,我们着手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现就初步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