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二氢杨梅素对肉鸡抗氧化酶及胸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肉鸡抗氧化酶及胸肌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144只28日龄的AA肉用公鸡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饲喂含0、100、200、400mg/kgDMY的4种日粮,饲养于7月中旬高温季节,试验持续3周,试验期间日平均温度26.5℃。研究发现,二氢杨梅素对肉鸡血清、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的活性及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同时显著降低肉鸡胸肌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值(P<0.05),对肉色L*值、a*值、b*值和pH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二氢杨梅素对肉鸡体内的抗氧化酶无影响,可能通过直接清除自由基,降低体内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少细胞内特征酶的流失,这种作用可能与二氢杨梅素改善胸肌滴水损失和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2.
将15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进行为期30天的饲养试验.对照组Ⅰ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组从精料中去除600g豆饼的基础上,分别饲喂天然植物包裹尿素A(200g/天)、天然植物包裹尿素B(450g/天)。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泌乳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试验Ⅱ、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提高泌乳量和乳蛋白含量的趋势。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用天然植物包裹尿素替代部分豆饼可明显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3.
饲料原料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短缺是制约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先进发达国家,已大量地把非蛋白氮尿素应用到了反刍动物饲养上,以解决蛋白饲料短缺的问题。美国年使用量可达100万t,苏联在80年代年用量达60万t,而我国在尿素的利用率上还远远不够。虽然我国自建国以后,就  相似文献   
24.
二氢杨梅素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3,5,7,3′,4′,5′-六羟基2,3双氢黄酮,是从藤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添加剂,DMY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菌杀菌、保肝护肝、抗炎、镇痛等功效。谢鹏等(2004)[1]首次报道的肉鸡生产试验表明,DMY具有促生长、提高免疫机能等作用,但由于D  相似文献   
25.
作者研究了散放饲养 (可自由接触牧场 )、RN基因型和性别对猪肉品质特征 ,包括肌肉内脂肪酸组成 ,脂质氧化水平的影响。将 6 0头汉普夏杂交猪散放饲养 2个月 ,使其可自由接触到青绿饲料。而另外 6 0头猪在整个饲养期舍饲于 12 0 m2 的大圈舍内。从这 12 0头猪中选取 4 4头进行肉品质分析。本试验结果表明 ,RN基因型对肉品质基本技术指标影响最大 ,而饲养条件和性别影响较小。与舍饲相比 ,散放饲养提高了肌间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 P =0 .0 2 6 )和VE( P=0 .0 30 )的水平。性别和 RN基因型对脂肪酸组成也有一定影响 :与去势公猪相比 ,母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P=0 .0 0 3) ,而饱和脂肪酸水平较低 ( P=0 .0 11)。携带 RN基因猪的ω- 3脂肪酸 ( P=0 .0 4 7)和 C2 2 :5 ( P=0 .0 12 )含量比非携带者高。将屠宰后的猪肉在 - 2 0℃条件下贮存 3个月 ,研究结果表明 ,瘦肉率高的猪 ,如携带 RN-基因的母猪或散放饲养的猪 ,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的水平高。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对31℃偏热环境下肉鸡生长性能、行为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180只22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成3组(Ⅰ组、Ⅱ组和Ⅲ组),转入环境控制舱,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舱内温度21℃,RH60%。正试期14 d,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鸡舍环境温度都维持在31℃保持不变,Ⅰ组、Ⅱ组和Ⅲ组RH分别为30%、60%和85%,剩余时间环境温湿度与预试期相同。结果表明:1)第1~14天,Ⅲ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饮水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2)试验第1、7和14天,Ⅱ组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Ⅱ组采食和饮水行为频次占比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3)试验第1和7天,Ⅰ组、Ⅲ组坐着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试验第7天,Ⅲ组伸展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试验第14天,Ⅰ组、Ⅲ组伸展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试验第1、7和14天,Ⅰ组、Ⅲ组俯伏休息行为频次占比显著高于Ⅱ组(P0.05)。4)Ⅲ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由此可见,31℃间歇性偏热环境下,不同RH对肉鸡生长性能、行为及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不同,高湿对肉鸡ADG、ADFI和空肠形态结构的影响比低湿大,适宜的RH为60%。  相似文献   
27.
高温及氧化应激对体外培养肉鸡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高温和氧化应激对体外培养肉鸡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高温影响肉鸡肌肉品质的机制。【方法】从16只2周龄AA肉鸡的左右小腿后侧分离腓骨长肌,使用不锈钢支架维持肌肉束的正常长度,在95%O2、5%CO2混合气体饱和条件下,体外孵育2 h。分别测定升高孵育温度或在培养介质中添加邻苯三酚后,肉鸡腓骨长肌线粒体活性氧(ROS)产量、钙泵(Ca2+-ATPase)活性和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升高培养温度显著提高肉鸡骨骼肌线粒体H2O2的产生量(P<0.0001),导致肌肉脂质过氧化(P=0.0368),抑制线粒体钙泵活性(P=0.0001),增加乳酸积聚(P<0.0001),并影响肌纤维膜的完整性,使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流失量增加(P =0.0009,P =0.0114),而培养介质中添加邻苯三酚对肉鸡腓骨长肌产生相似的影响。【结论】高温影响线粒体功能,增加肌肉乳酸浓度,损伤肌纤维膜完整性,这些影响与高温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对递增性偏热环境下肉鸡体热调节及下丘脑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影响。选取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8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温度20℃,RH 60%。正试期15 d,28日龄开始试验,将3组的RH分别调整到35%、60%和85%,温度仍为20℃;3 d为1周期,共分5个周期,从第2周期开始每周期的第1天将3组的温度均在10:00开始升高3℃并在0.5 h内达到稳定;5个周期的温度分别为20、23、26、29和32℃。结果表明:1)85%RH组肉鸡的呼吸频率极显著高于60%RH和35%RH组(P0.01),60%RH组的呼吸频率极显著高于35%RH组(P0.01);85%RH组肉鸡的体核温度显著高于60%RH组(P0.05);35%RH组肉鸡小腿和脚蹼的皮肤温度极显著高于60%RH和85%RH组(P0.01),35%RH和60%RH组肉鸡鸡冠、耳垂和眼睑的皮肤温度极显著高于85%RH组(P0.01)。2)85%RH组肉鸡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35%RH和60%RH组(P0.05);35%RH和85%RH组肉鸡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高于60%RH组(P0.05)。RH对递增性偏热环境下肉鸡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85%RH组肉鸡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高于35%RH组(P0.05);35%RH和85%RH组肉鸡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高于60%RH组(P0.05);60%RH和85%RH组肉鸡的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极显著高于35%RH组(P0.01)。4)35%RH组肉鸡下丘脑HSP70含量显著低于60%RH和85%RH组(P0.05)。综上所述,在为期15 d的20~32℃递增性偏热环境下,高湿(85%)和低湿(35%)调节28~42日龄肉鸡体热平衡的途径和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9.
本文旨在研究日循环高温对肉鸡淋巴细胞钙离子浓度、白介素-2(IL-2)水平、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选择32日龄爱拔益加(AA)肉用公鸡15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适温组、配对组和高温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适温组昼夜维持恒温22℃,自由采食;配对组昼夜维持恒温22℃,按前1天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高温组为27℃-35℃-27℃循环变化,自由采食;试验持续2周.结果显示,日循环高温可显著提高肉鸡的直肠温度、呼吸率和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1);日循环高温处理7 d时,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浆中皮质嗣浓度和脾脏T淋巴细胞IL-2的分泌水平(P<0.05).显著降低肉鸡淋巴细胞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日循环高温处理14 d时,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循环高温处理14 d时,可使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使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而对G2期的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试验结果,日循环高温处理可使肉鸡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提高细胞IL-2分泌水平;持续日变高温可抑制肉鸡的免疫功能,表现在抑制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降低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的比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30.
早期断奶对仔猪肠上皮细胞氧化与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早期断奶对仔猪肠上皮细胞氧化与损伤的影响,将80头21日龄健康哺乳仔猪随机分成2组,吮乳组与断奶组,分别于断奶0、1、3、5、7、10和14 d采样检测各组仔猪肠上皮细胞中氧化、损伤、修复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吮乳组相比,断奶组肠上皮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二胺氧化酶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肠上皮细胞损伤明显,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量迅速降低,并显著低于吮乳组,氧化还原因子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综合本试验指标所得数据结果表明,断奶后1~3 d急剧变化,5~7 d达到峰顶或峰谷,而后开始恢复,10~14 d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说明早期断奶对仔猪肠上皮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仔猪肠上皮细胞严重的过氧化,损伤严重,自然修复较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