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511篇
农学   249篇
基础科学   323篇
  180篇
综合类   1769篇
农作物   186篇
水产渔业   214篇
畜牧兽医   707篇
园艺   335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2.
基于地统计与遥感反演相结合的有机质预测制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才武  张月丛  夏建新 《土壤学报》2016,53(6):1568-1575
土壤水分对土壤光谱反射率有显著影响,而以往有机质遥感反演制图中却很少将水分作为预测建模的变量。为了使遥感制图更加符合野外实际环境,提高有机质预测制图精度,在充分考虑土壤样点空间自相关、异相关与野外复杂环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地统计获得研究区水分的空间分布数据,结合遥感反射率,建立多因子预测模型,得到了吉林省黑土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有机质遥感制图中,水分因素的加入,使模型的建立更加符合野外实际情况,显著提高了有机质预测制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基于中药材种植区土壤养分及其空间分布的高精度数据分析,探究县域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并类比和优化评价方法。  方法  采用类比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GIS评价方法,对中药材种植区土壤养分及综合肥力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  结果  ① 研究区土壤呈碱性(pH = 8.50),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含量分别为7.54 g kg?1、0.73 g kg?1、0.73 g kg?1、17.96 g kg?1,电导率为108.63 ms cm?1;从变异系数来看,除pH为弱变异外,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电导率均属中等变异。② 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现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分布;全氮含量呈斑块状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部高东部低的特征;全磷含量空间变异中等,在研究区西南侧有岛状高含量点分布;全钾含量呈中部略高四周低的分布趋势;电导率空间异质性大,呈斑块状分布。③ 土壤综合肥力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中部向南、北部降低的趋势。此外,根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得分可将该区土壤肥力分成5级,三种评价方式中,肥力等级为III等级及以下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97%、43.28%和67.57%。  结论  中药材长期不合理的种植会降低土壤整体肥力;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平衡施肥、轮作、休耕和培肥土壤等措施有助于当地中药材的可持续种植。  相似文献   
164.
[目的]了解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关系,对该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1998—2018年NDVI数据,利用NDVI变化趋势、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变化趋势均呈向好态势,草地和林地覆盖状况优于整体水平。NDVI在空间上整体呈南北纵列、高低相间的分布格局,吕梁山和太岳山—中条山高,西部高原丘陵区和汾河谷地低。NDVI变化趋势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植被以显著改善为主。林地改善趋势的稳定性最好。NDVI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其中耕地NDVI变化趋势聚集特征最明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对降水的敏感性强于气温。[结论]山西黄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时空变化差异显著,并对气温和降水存在响应关系,此研究将为该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更精准的植被恢复数据及其和气温、降水关系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5.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吴才武  夏建新  段峥嵘 《土壤》2015,47(3):453-460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定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的重要标准。为了便于了解当前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利于今后有机质研究和测定工具的开发,本文对当前测定有机质的方法,包括干烧法、湿烧法、化学氧化法、灼烧法和土壤有机质光谱测定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研究中适宜选择的方法,并对当今农业的需求和测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研究无损、原位测量有机质工具的构想,展望了土壤有机质快速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此为精准农业的实施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信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6.
不同植烟年限土壤pH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随着烟草连作年限的延长,烟田土壤的某些性质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化,从而对烟叶产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已成为当前我国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目前我国关于连作烟田土壤障碍因子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养分方面怯引,而对土壤酶活性等其他可能性因子的研究则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不同植烟年限土壤的pH和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为更加有效地调控连作烟田土壤障碍提供服务,改善烟叶产质量,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7.
汪斌  谭建新  代静玉 《土壤通报》2007,38(1):106-110
本文探讨了腐殖酸对池塘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FA)能使底泥中铅、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下降,而有机结合态和可溶态的含量升高,但是胡敏酸(HA)则使其它各形态均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随着FA浓度的提高底泥中铅、镉的可溶态含量也呈增高的趋势,但是HA的作用与此相反,这就表明FA能活化底泥中的铅、镉,而HA则起到了钝化作用,且它们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无论是FA还是HA它们对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对铅的作用大于对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8.
东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连作障碍问题十分突出,缓解花生连作障碍对该区域的花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茬口对花生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口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产量性状以及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轮作换茬种植方式是缓解东北风沙半干旱区花生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9.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梨枣轻微损伤的分类判别建模方法进行研究。分别采用PLS-LDA(线性)和LS-SVM(非线性)建立判别模型,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方式和建模波段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点平滑预处理后的短波近红外(780~1100nm)PLS-LDA模型判别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正确识别率分别达到97.8%和96.7%。  相似文献   
170.
本文从试验资料出发,建立了冬小麦水分动态变化方程,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全生育期水分供求矛盾,揭示了干旱的时间分布和强度,可应用于灌溉决策和区域性气候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