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6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0篇 |
农学 | 52篇 |
基础科学 | 155篇 |
64篇 | |
综合类 | 644篇 |
农作物 | 58篇 |
水产渔业 | 84篇 |
畜牧兽医 | 340篇 |
园艺 | 84篇 |
植物保护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含复合芽孢杆菌(105 cfu/g饲料,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以1:1比例混合)的基础日粮,按体重3%的日投饵量,饲喂体重(51.37±0.5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养实验4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肠道内容物胰蛋白酶活性提高了79.46% (P<0.01);肝胰腺脂肪酶活性提高了16.82%(P<0.01),肝胰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肠道菌群数量分析显示,处理组肠道芽孢杆菌数均显著提高(P<0.01),弧菌和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饵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草鱼肠道菌群组成,并提高消化道特定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72.
73.
对3个中晚熟品种进行不同浓度PP333处理,每品种设每株叶面喷施PP3338000mg/L、10000mg/L、12000mg/L和喷清水对照4个处理,单株为一小区,重复3次,随机区组设计,处理1分2次喷,第一次在5月9日,第二次在6月9日,其余在5月9日喷1次。研究表明,PP333能极显著地抑制枝梢生长。从控制枝梢生长、产量提高、果实形状及圆整度、花芽形成等综合性状分析,4年生大团蜜露以每株喷PP33312000mg/L、5年生湖景蜜露和6年生西浦1号以每株PP3338000mg/L喷2次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4.
75.
河南两地市小麦白粉病菌的分子鉴定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和商丘市小麦白粉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及分析,以期为小麦白粉病菌的防治和系统进化奠定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进行了扫描电镜的显微形态观察、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周口和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均属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系统进化发现,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法国、美国的小麦白粉病菌的同源性极高,而与地域很近的周口小麦白粉病菌同源性却不高,推测小麦白粉病菌的进化可能与其自身的小种进化有关。 相似文献
76.
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了不同的改性剂与不同的合成工艺 ,研制用于胶合板制造的低毒脲醛树脂胶。结果表明 :利用三聚氰胺和聚乙稀醇作为改性剂 ,结合特定的合成工艺 ,制得低毒脲醛 (UF)树脂胶 (游离甲醛含量≤ 3g·kg-1) ,三层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为 1 36mg·L-1。既讨论了影响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因素及制胶中出现的问题 ,又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树脂的摩尔比控制在 1 3左右 ,聚乙烯醇和三聚氰胺的加入量分别为尿素总量的 1 6%和 2 5 % ;在加成反应阶段 ,树脂的pH值不应低于 7 0 ;在缩聚反应阶段 ,温度控制在 80~ 85℃ ,pH控制在 4 0~4 2。表 4参 7 相似文献
77.
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易位后被重新定位于4BS染色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纪凤高等 (1989)以六倍体小黑麦“鉴 4 5”(AABBRR)对4 DS携带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的“中国春”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杂交 ,经幼胚培养获杂种植株 ,并以“鉴 4 5”作轮回父本对杂交后代的不育株回交 ,育成了太谷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后又以硬粒小麦 (AABB)作轮回父本对上述太谷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回交 ,育成了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由于六倍体小黑麦以及硬粒小麦无 D染色体组 ,表明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已由原所在 4 D染色体短臂易位到了 A或 B染色体组中一条未知的染色体上。Ms2易位后 ,经长期研究 ,目前尚未被正式指定到 A、B… 相似文献
78.
79.
蓝塘仔猪IGF-1水平与组织IGF-1、GHR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32头不同日龄(出生、3、21、35d)蓝塘仔猪,由前腔静脉采血后剖杀,取肝脏、背最长肌样品。用RIA法测血液、组织中IGF 1浓度,用放射受体法(RBA)检测肝脏、肌肉组织中GHR结合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 1、GH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血液中IGF 1在出生日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 05)。肌肉组织中IGF 1含量高于肝脏组织,肌肉组织IGF 1含量在3、21、35日龄时都显著高于出生日(P<0 05)。(2)肝脏细胞膜GHR结合活性在出生日显著高于3、21日龄(P<0 05),肝脏细胞膜GHR结合活性高于肌肉组织。(3)肝脏组织IGF 1、GHR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肌肉组织(P<0 05)。肝脏IGF 1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21日龄时显著高于3、35日龄(P<0 05),GHR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 05)。肌肉IGF 1、GHR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均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 05)。 相似文献
80.
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的化感作用及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花棘豆属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西部草场广泛分布的主要毒草之一,为了探索黄花棘豆的危害机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本研究通过模拟黄花棘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检测其对紫花苜蓿和黑麦草两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当土壤中含有质量分数为5%的黄花棘豆时,黄花棘豆在腐解过程中就会对两种牧草的生长产生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其中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更为明显。同时通过细菌16S rDNA测序对黄花棘豆根系土和非根系土中的细菌群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中的部分分类单元,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比例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非根系土的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根系土。以上结果相结合表明黄花棘豆可能通过化感作用改变其生长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在促进自身生长的同时降低不良微生物对其自身的影响,并抑制其他共生植物生长。本研究为更好地寻找黄花棘豆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