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调查分析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现状及病因,本研究调查收集了来自北京大兴、房山、昌平、顺义、密云、延庆6个区县及天津、河北部分地区共计41家中小规模奶牛场、1.8万余头荷斯坦牛的乳房炎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全群500头以下的中小型牛场是京津冀地区主要奶牛养殖群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大肠杆菌是导致牛群发生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被调查牛场群体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说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与风险评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在京津冀中小规模牛场改进隐性乳房炎判定标准(SCC由20万~50万/m L改进为10万~50万/m L),开展奶牛隐性乳房炎风险评估,并早期普查金葡菌乳房炎感染牛,从而提高奶牛群的乳房健康度和乳品质量;同时应尽早开展隐性乳房炎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今后组建抗隐性乳房炎基础奶牛群体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2.
23.
为了探索应用DNA标记鉴定沼泽型水牛与河流型水牛杂种后代的技术方法并分析中国水牛资源状况,以采自18个本地沼泽型水牛群体、2个引进河流型水牛品种及1个杂交水牛群体的共992份样本为试验材料,检测这些样本在30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型。结果显示,2种类型水牛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30个标记的平均分化指数(FST)为(0.310±0.193)。利用个体多座位联合基因型数据,多变量对应分析(multivariat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基于模型的贝叶斯聚类(model-based Bayesian clustering)2种统计方法都能够灵敏地区分出纯种个体及杂种后代。此外,基于上述统计方法的群体遗传混合分析表明中国水牛总体上具有纯正的沼泽型水牛血统。本研究为今后开展中国沼泽型水牛的品种资源评价、制定保种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4.
试验旨在探究副乳头(SNT)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及乳腺发育相关基因LGR5与副乳头发生的关系。收集325头有副乳头奶牛及同年出生的737头无副乳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数据,比较有、无副乳头奶牛间的产奶性能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有、无副乳头奶牛LGR5基因的表达差异,通过直接测序法测定有、无副乳头奶牛的LGR5基因序列,寻找该基因上的遗传突变。结果表明,无副乳头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及泌乳持续力等产奶性能均优于有副乳头奶牛,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LGR5基因在有副乳头奶牛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副乳头奶牛(P<0.05);在LGR5基因第1内含子中检测到3个SNPs:rs42849472、rs42849471和rs42849470,有副乳头奶牛中3个SNPs的AA基因型频率均极显著高于无副乳头奶牛(P<0.01)。结果提示,LGR5基因可能与奶牛副乳头发生有关,可作为有效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5.
研究运用引入酶切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IRA-PCR)方法检测牛脊柱畸形综合症(CVM)在我国荷斯坦种公牛中的携带情况。共检测了来自全国14个公牛站的587头种公牛,结果表明:携带者56头,携带率为9.54%。系谱分析确认40头携带者公牛是Carlin-M Ivanhoe Bell的后代。对公牛信息统计显示,2001—2007年各年度出生的种公牛都保持较高的CVM携带率(8.22%~15.56%)。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我国引进公牛的主要来源国,进口公牛的CVM携带率分别为11.37%、3.73%和14.29%。此外,本研究还对我国荷斯坦牛CVM遗传缺陷的控制和CVM携带公牛的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6.
27.
<正> 英国草原研究所科学家米歇尔·罗伯逊博士说过:牧草是英国最主要的作物。他认为牧草的覆盖面积收益要比其它任何作物大。牧草可在一年内刈割几次,但只有经过草食动物转化成肉、黄油和奶这种“天生的多此一举的过程”后,方可为人所食用。罗伯逊在题为《所有的肉都来源于草》的论文中叙述了两种提高牧草产量的途径。一是在作物发育期间,选择那些不易因密植造成的遮蔽而降低其光合强度的基因型,提高固碳能力。育种实践的结果表明这方面工作是大有希望的。二是选择在成熟植物组织中二氧化碳呼 相似文献
28.
29.
非化学防治高尔夫球场果岭区蛴螬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英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8,(2):10-12
消灭蛴螬的常规办法是使用农药,但农药会污染土壤和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最新研究表明,可用非化学方法的防治蛴螬,一是草种选择,二是基因方法。 相似文献
30.
大盘山石生藓类植物及其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浙江中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生环境33个样点152个样方的藓类植物及其环境因子,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影响该地区石生藓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发现:(1)33个样点共记录有75种石生藓类植物;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为4个大科,含的种数分别为7、6、5和12种.含种数较多的属为灰藓属Hypnum、凤尾藓属Fissidens和青藓屑Brachythecium,分别含有5、4和5种;(2)海拔高度、水分条件和光照强度是影响大盘山地区石生藓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表明,海拔决定藓类植被的类型,进而影响光照、岩表温度和水分条件;石面光洁度对石生藓类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石面坡度与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