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0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0篇 |
农学 | 394篇 |
基础科学 | 301篇 |
200篇 | |
综合类 | 1793篇 |
农作物 | 337篇 |
水产渔业 | 151篇 |
畜牧兽医 | 905篇 |
园艺 | 412篇 |
植物保护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60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92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358篇 |
2013年 | 216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181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42.
祁连山中部高山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室内培养土壤温湿度变化对祁连山海拔3500,3600,3700和3800 m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及其比例为35℃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为30%和40%下比10%和20%下高,0~15 cm土层比15~35 cm土层中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占有机碳含量比例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递减。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比例为35℃下最高,土壤含水量为30%和40%下比10%和20%下高,0~15 cm土层比15~35 cm土层中高。一阶动态方程拟合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效果较好。5℃下分解率系数和活性有机碳库较低。5℃升高到15℃,Q10为1~6,15℃升高到25℃,Q10为1~2。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寒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分解受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是奶牛场的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乳汁发生理化及细菌学变化,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乳汁最主要的变化是颜色发生改变,乳汁中有凝块及大量白细胞。奶牛乳房炎可使奶牛泌乳机能受损,生殖机能失调,轻者引起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44.
在正常环境中,鸡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热交换,散发多余的热,以维持体温恒定。环境温度偏高时,鸡降低采食量以减少产热,同时以多饮水,加快呼吸,张翅,体表传导辐射等方式加快散热。如天气炎热,环境温度太高,鸡只靠上述方式仍不能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便会使热量在体内不断蓄积,体温升高,代谢紊乱,甚至死亡。 一.临诊症状和剖检病变 鸡中暑后,伸颈张口,两翅张开,呼吸急促,粪便稀薄,有时失禁。重者虚脱、眩晕,很快惊厥死亡。剖检可见尸冷缓慢,凝血不良,静脉多淤血,脑膜充血或点状出血,肝、肺、肾等器官淤血或水肿,其他组织,器官无病变。 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6.
47.
48.
利用线粒体DNA标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牦牛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牦牛线粒体DNA(mt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 0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tDNA D-Loop区长度为945 bp,共发现变异位点127个,单倍型71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09±0.016,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82;其中玉树牦牛发现变异位点74个,单倍型27个,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85±0.034,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34;申扎牦牛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均最高;5个牦牛群体D-Loop区序列具有一定的A/T碱基偏好性。玉树牦牛不遵循中性进化(P0.05),其余4个牦牛群体符合中性进化(P0.05);玉树牦牛与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遗传距离较近(0.023、0.018),申扎牦牛与斯布牦牛的遗传距离最远(0.533)。发现玉树牦牛与其余4个群体的牦牛在同一个分支。斯布牦牛和申扎牦牛群体出现两个分支,说明玉树牦牛在进化的过程中可能不存在相互交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49.
为提高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养殖效益,探究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生长发育及两性异形的影响,对3种养殖密度(140,80,55只/m~2)的黑斑侧褶蛙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对黑斑侧褶蛙形态特征的影响显著,85日龄时不同养殖密度蛙的体长、体质量、头宽、前肢长、后肢长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胫宽和肥满度差异显著(P<0.05),中等养殖密度蛙的各形态学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养殖密度蛙的形态学指标,中、高养殖密度蛙的肥满度显著高于低养殖密度蛙的肥满度。不同养殖密度的黑斑侧褶蛙的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特定生长率差异显著(P<0.05),摄食率和质量增加率差异极显著(P<0.01),中等养殖密度蛙的特定增长率、质量增加率较其他两组养殖密度蛙的特定增长率、质量增加率高,低养殖密度蛙的摄食率较其他两组密度蛙的摄食率高。中、高养殖密度黑斑侧褶蛙两性异形(体长、体质量)出现时间较低密度蛙的早,雌雄体长、体质量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体长、体质量均显著大于雄性。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头宽、前肢长、胫宽、后肢长局部性状的两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0.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一定座位的遗传单位.基因表型克隆法是以mRNA为起始材料,利用RT-PCR和接头技术,对差异显示的基因条带进行回收后作探针,在cDNA或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新基因.这方面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有:cDNA差式分析法(RDA)、标签接头竞争PCR技术(ATAC-PCR)、抑制消减杂交法(SSH)、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法(SAGE)、cDNA3'端限制酶切片段显示法(RFD)等,这些技术省去了分子标记定位分析的繁琐程序,并同时能分离多个未知产物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种鉴定、分离组织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基因的技术,具有检测的特殊性,在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和发育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