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熊猫细管冻精制备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了不同的冷冻稀释液(TEST,蔗糖-卵黄-甘油液)、不同的冷冻剂型(颗粒法,细管法)、不同甘油终浓度、不同的解冻液(M199,Ham′sF10)等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熊猫细管冻精制备程序。与传统颗粒冻精制备技术相比,本试验极显著地提高了大熊猫冷冻精液质量,冷冻精液活力从35.45%提高到57.88%(P<0.01);顶体完整率从42.25%提高到78.24%(P<0.01)。从1999年至2002年共有14只雌性大熊猫在共计36只次发情配种中采用了细管冻精,较1992~1998年采用传统颗粒冻精的总受胎率提高了11.2个百分点(达到55.6%),其中经产健康适龄雌性大熊猫的受胎率提高了27.3个百分点(达到83.3%),处女大熊猫的受胎率提高了8.8个百分点(达到58.8%)。 相似文献
32.
Leptin在动物繁殖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1年Ingalls等发现一种近亲繁殖的鼠表现食欲亢进,过度肥胖,体重可达正常鼠体重的3倍,脂肪超过体重的50%,并伴有不育症的现象。研究发现是因为一个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引起肥胖,故将此基因定名为肥胖基因(obese gene或ob)。1991年Friedman报道了能够引起鼠肥胖的几种单基因突变。1994年Zhang等成功克隆了鼠和人的ob基因,鉴定了它们表达的蛋白质,并把这种蛋白质命名为Leptin,中文译为瘦素、瘦蛋白、抗肥胖因子、苗条素等。近年来,众多研究人员就瘦素在生殖的激素调控、性腺发育、胚胎工程等方面有较多研究。1 Leptin的生物学特性1.1化学性… 相似文献
33.
为掌握瓦屋山和大相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潜在风险区域内犬饲养及其携带犬瘟热病毒(CDV)、细小病毒(PV)、轮状病毒(RV)和狂犬病病毒(RABV)的情况,并在潜在风险区域建立犬瘟热等多种病毒病的免疫隔离带,以保护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种群健康。采用逐户走访、问卷调查、称体重和量体长的方法对保护区潜在风险区域的犬进行数量、饲养方式、体型和性别统计;采用PCR技术和血清中和抗体试验调查犬携带CDV、 PV、 RV病原情况和RABV在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犬通过接种犬瘟热、腺病毒2型、副流感和细小病毒病四联活疫苗建立保护区犬瘟热等病毒的免疫隔离带。结果显示:瓦屋山和大相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潜在风险区域内,共有犬178只,其中51.7%的犬(92/178)为自由散养状态,且以中小型犬(86.0%, 153/178)为主;犬携带的RV为大熊猫源RV(GPRV),阳性率为76.9%(60/78);未检测到CDV和PV;12.7%的犬(7/55)RABV血清抗体阳性;犬疫苗免疫率为88.8%(158/178)。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保护区潜在风险区犬瘟热等多种病毒病的防控预... 相似文献
34.